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137)

作品数:24 被引量:292H指数:11
相关作者:杨坤光李学刚朱清波程万强邓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岩体
  • 4篇同位素
  • 4篇矿田
  • 3篇地质
  • 3篇新生代
  • 3篇年代学
  • 3篇锆石
  • 3篇ESR测年
  • 3篇测年
  • 3篇成矿
  • 2篇地质意义
  • 2篇断层
  • 2篇新生代构造
  • 2篇新生代构造演...
  • 2篇铀矿
  • 2篇造山带
  • 2篇伸展拆离
  • 2篇侵位
  • 2篇褶皱
  • 2篇流体

机构

  • 2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南京地质矿产...
  • 2篇贵州省地质矿...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西省地质调...
  • 1篇中南冶金地质...
  • 1篇华东勘测设计...

作者

  • 22篇杨坤光
  • 7篇朱清波
  • 7篇李学刚
  • 5篇程万强
  • 3篇邓新
  • 3篇王军
  • 2篇周琦
  • 2篇汤世凯
  • 2篇胡刚
  • 1篇王存智
  • 1篇胡祥云
  • 1篇钟达洪
  • 1篇马筱
  • 1篇徐扬
  • 1篇阮林森
  • 1篇吴开彬
  • 1篇王军
  • 1篇王艳
  • 1篇佘振兵
  • 1篇万传辉

传媒

  • 4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矿物岩石
  • 1篇铀矿地质
  • 1篇资源调查与环...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Scienc...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Hf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Neoproterozoic meta-sedimentary rocks in Suizhou-Zaoyang area, the northern Yangtze Block被引量:2
2015年
Suizhou-Zaoyang area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Qinling-Tongbai-Dabie Orogen, China. A combined research on U-Pb ages and Lu-Hf isotopes for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ree meta-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Wudang Group is reported. The upper Wudang Group has a major age population of ca. 750 Ma and a sub-major of ca. 860 Ma. But the lower part only yields one age peak at ca. 2.03 Ga. In situ Lu-Hf analyses of the young age group of ca. 750 Ma for zircons from the upper Wudang Group yield an average εHf(t) value of ?8.6 and two-stage Hf model ages(TDM2) from 1837 to 2230 Ma, respectively. However, zircons from the lower Wudang Group give an average εHf(t) value of 4.5 and TDM1 of 2220±22 Ma, close to the timing of zircon crystallization. Thus,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the study area, the continental crust grew during the middle Paleoproterozoic and reworked during the middle Neoproterozoic, which shows the affinity to the Dabie Orogen. In addition, in the lower Wudang Group, two metamorphic zircon ages of 1992±91 and 1999±61 Ma ar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middle Paleoproterozoic metamorphism event in the northern Yangtze Block, which may represent the assemblage of the Columbia Supercontinent. On the basis of the U-Pb ages and Hf isotopes, it is proposed that Suizhou-Zaoyang area was involved in the subduction-collision event in the middle Paleoproterozoic and the Yangtze Block was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Paleo-Mesoproterozoic supercontinent.
YANG ZhenNingYANG KunGuangXU YangDENG XinCHENG WanQiangLONG ZhaoYue
关键词:变质沉积岩扬子地块同位素组成RODINIA超大陆
黔东凯里—三都断裂结构及形成演化被引量:20
2012年
通过宏观描述、地震解译、有限应变测量、显微构造分析及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对黔东凯里-三都断裂进行了研究。认为凯里-三都断裂是黔东南推覆体的前锋断裂,呈向NWW突出的弧形,总体表现为由数条断层组成的逆冲断裂带,主断裂倾向SEE,为黔南拗陷和雪峰古陆的分界线。断裂带以浅层脆性变形为主,断裂带上盘向NWW推覆的水平位移达12~15km,是多条断层多期挤压、拉张和平移剪切作用叠加的结果。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演化过程,燕山期以来的演化历史主要受太平洋构造域控制,早中燕山期为主挤压逆冲阶段、晚燕山期为拉张正滑阶段、喜马拉雅期为再次挤压-定型阶段。
李学刚杨坤光胡祥云戴传固张慧
关键词:地球物理均一温度演化历史
粤北下庄矿田太平庵地区闪长玢岩的发现及其年代学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粤北下庄矿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产地,矿田内部基性岩脉与铀矿成矿具有密切关系,侵位于产铀岩体-下庄岩体。野外地质接触关系表明,下庄岩体侵位较早,晚期NNE向岩脉在下庄岩体内部侵位,两者呈侵入接触关系。通过对太平庵地区岩脉的野外地质特征和岩石薄片镜下特征,认为岩脉多具杏仁构造,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角闪石和斜长石,定名为闪长玢岩。
王军万传辉赖湘濡杨坤光
关键词:闪长玢岩年代学锆石U-PB年龄
大别山核部石鼓尖同构造花岗岩的变形与侵位:对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的启示被引量:6
2013年
石鼓尖岩体位于大别山核部天堂寨地区,为片麻理化石英二长岩.岩体磁组构分析显示,磁面理主体倾向SE,倾角较大,85%采样点的倾角介于40°-90°之间,与岩体的片麻理产状一致.岩体磁线理在东南部走向为NWW-SEE向,在岩体中部和北部,磁线理走向皆为NE-SW向.在岩体中部,磁线理向SW倾伏,北部磁线理向NE倾伏,磁线理倾角中等.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值介于1.065~1.532之间;形态参数丁介于0.005-0.694之间;弗林图解(F-L图解)显示髟值均小于1,磁组构分析表明岩体是在SE-NW向挤压应力环境下侵位.石英C轴组构分析表明,岩体受到SE.NW向挤压应力,变形温度在400~500℃之间.显微构造显示岩石具有接近固态的变形组构特征,属同构造岩体变形组构.结合岩体磁组构、显微构造和石英C轴组构,指示石鼓尖岩体侵位冷凝成岩与区域NE向构造为同期,属同构造侵入岩体.石鼓尖岩体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41±2.3)Ma,代表岩体侵位结晶年龄.综合分析认为,石鼓尖岩体侵位冷凝成岩时大别造山带仍然处于挤压环境,造山带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时间应该在141Ma之后,岩体侵位时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已受控于滨太平洋构造域.而邻近的天堂寨等巨大岩基则是伸展环境的产物.
邓新吴开彬杨坤光
关键词:石英C轴组构构造体制转换
江西赣州隆木花岗岩体年龄、成分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查明江西赣州隆木花岗岩形成时代及演化过程,对隆木岩体中的黑云母花岗岩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457±6)、(450±9)Ma,表明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岩体铝饱和指数为1.11~1.29,K2O与Na2O含量(质量分数)之比为0.97~1.51,属强过铝质及高钾钙碱性岩石;根据ACF图解,岩体投影于S型花岗岩区域内;岩体Rb、Th+U、La+Ce、P、Nd、Zr+Hf+Sm相对富集,而Ba、Nb、Sr、Ti相对亏损,总体上属于低Ba、低Sr的花岗岩;岩体Rb与Sr含量之比为0.60~2.82,平均值为1.68,明显高于大陆地壳与上地壳的平均值,具壳源花岗岩特征;根据A/MF-C/MF图解,岩体物源区为砂质岩;岩体稀土元素含量总量偏低,为(113~176)×10-6,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配分模式明显呈右倾型,Eu异常为0.38~0.67,Eu亏损程度中等偏高;化学成分显示,岩体属于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是一种壳源花岗岩,岩浆源区为成熟上地壳的砂质岩源区;构造判别图解、年龄信息及野外特征表明,岩体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总之,隆木岩体形成于早古生代晚期的加里东构造运动,是华夏古陆块与扬子古陆块在新元古代碰撞拼贴之后裂解、在中奥陶世再次发生陆内碰撞使得地壳加厚部分重融、造山后期地壳伸展减薄、熔融物质上升侵位形成的岩体。
胡刚钟达洪邓新杨坤光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S型花岗岩加里东运动
九江-瑞昌地区盖层滑脱断裂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九瑞地区中新生代发育多期次多层次不同类型的滑脱构造,在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盖层中主要形成3种不同类型的滑脱断裂:近东西向的逆冲推覆型滑脱断裂、近东西向的正滑断裂及北东向的重力滑脱断裂。结合野外及显微构造特征,分别对其同构造成因的脉体进行了碳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近东西向和北东向逆冲滑脱断裂带流体特征相似,主要来源于有限的大气降水参与的水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两侧地层流体;正滑断裂中的断裂带流体主要为深部外来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3种类型滑脱断裂带的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均呈现2个主要的温度峰值,断裂的活动主要在约3km和约4.5km 2个深度。滑脱断裂属浅层次低应力脆性断裂,构造变形和流体活动特征与志留系及滑脱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朱清波杨坤光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
复杂变形区工程地质解析方法探讨——以丹巴水电站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三维地质结构是岩体力学计算和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也是岩体力学分析最大误差来源。强变质变形的复杂构造区由于地层失序无法用常规地质方法建立地层-构造三维模型。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部的丹巴水电站工区经历角闪岩相变质和多期剪切-挤压构造变形,地层序列混乱,构造格架复杂。二云母片岩等软岩层分布规律和厚度更是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合工程地质勘查要求和丹巴地区地质特征,以构造历史分析为主线,综合利用构造解析方法对工程区岩体的原岩类型、变形机制和构造演化历史进行了恢复,认为丹巴工区主期片理化岩体形成于15~20km的剪切型构造置换和构造堆垛作用下,提出了丹巴工区以顺层剪切和多层次滑脱为主的变形模式。在丹巴工区单斜层中识别出多套基本岩性段,将软岩基本厚度限制在328m,在“大套有序、小套无序”岩层序列基础上建立了丹巴工区三维地质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杂构造变形区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思路。
程万强杨坤光段伟锋
关键词:地质建模岩体结构
庐山变质核杂岩伸展拆离和岩浆作用的年代学约束被引量:27
2010年
庐山变质核杂岩是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减薄事件的浅层响应。研究伸展拆离和岩浆作用在其形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对于认识地壳浅层的伸展减薄过程和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宏观和显微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基底拆离断层和玉京山岩体进行了40Ar/39Ar年代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为伸展拆离和岩浆作用提供了年代学约束,主要获得了以下认识:(1)变质核杂岩核部玉京山花岗岩体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133.0±2.1)Ma,代表了变质核杂岩核部岩浆活动的启动时间。(2)基底拆离断层下盘韧性剪切带内的白云母40Ar/39Ar年龄(140.4±1.7)Ma代表了庐山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时间,也代表了庐山地区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时间,即岩石圈伸展减薄始于早白垩世。(3)庐山变质核杂岩是中生代不同尺度的伸展拆离和岩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地壳浅层的具体形成过程中伸展拆离早于岩浆侵位,基底拆离断层的减压效应为深部岩浆的上升侵位创造了条件,岩浆侵位造成山体的隆升,又引发了盖层的重力滑脱。
朱清波杨坤光王艳
关键词:伸展拆离岩浆作用U-PB年代学
黔西北福来厂铅锌矿床Pb同位素研究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5
2012年
单阶段演化正常铅用H-H法可获得高准确性的模式年龄,在黔西北福来厂铅锌矿床中采集16件矿脉和围岩样品,测定它们的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为18.5346~18.7294(均值18.5935),207Pb/204Pb为15.7408~15.7603(均值15.7519),208Pb/204Pb为38.9718~39.1766(均值39.0731)。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区铅是正常铅,利用Pb-Pb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了矿脉铅的主模式年龄为240~229Ma,围岩铅的主模式年龄为254~230Ma。研究表明该矿脉Pb模式年龄能代表成矿年龄,反映铅主成矿期在印支期,印支期区域隆升导致NW向区域正断层活动,这些断裂控制本区铅锌矿床的分布。矿脉与围岩的Pb同位素组成相似,年龄相近,结合Pb同位素构造模式和Δβ-Δγ图解,我们认为上地壳围岩是福来厂铅锌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基底能提供部分物质。峨眉山玄武岩后期热液对成矿物质有一定的影响。
汤世凯马筱李学刚戴传固张慧周琦况顺达杨坤光
关键词:PB同位素成矿年龄铅锌矿黔西北
论大别山南缘襄樊—广济断裂的两次向南逆冲推覆被引量:17
2011年
位于大别山南缘的襄樊—广济断裂是扬子板块与大别造山带的边界断裂。大体以黄陂为界,断裂东段与西段在几何结构上有所差异:东段在地表浅层表现出向北反向逆冲,深部则以向南大规模逆掩为特征;西段浅层与深部一致,表现为典型的大型低角度叠瓦状逆冲推覆。野外地质数据、40Ar/39Ar定年、锆石U-Pb LA-ICP-MS定年和沉积学资料表明,自中三叠世以来,该断裂带发生了两次明显的向南逆冲:第一次逆冲发生在中三叠世(约240~231M a),与北界的浒湾拆离断层同时启动,响应于大别山超高压从地幔深度折返到下地壳的挤出过程;第二次逆冲发生在中—晚侏罗世(约160~140M a),即发生在大别山白垩纪热隆伸展之前,因为伴随热隆伸展侵位的巨量花岗岩体并未卷入逆冲变形。第一次逆冲推覆以超高压折返伴随的中—高角度逆冲为特点,发生在大别造山带内部。第二次逆冲发生在造山带东部南缘,以低角度巨型逆冲推覆为特点,使大别造山带深变质岩大规模覆盖在扬子板块北缘的沉积岩之上,最大覆盖宽度大于60 km。东段由于受江南古陆的准同时向北逆冲改造,在浅层形成向北逆冲的几何学结构。
杨坤光程万强朱清波李学刚
关键词:逆冲推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