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3033271)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1
相关作者:王椿李大启颜式可谢匡成金力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短串联重复
  • 1篇短串联重复序...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移植后
  • 1篇移植受者
  • 1篇异基因
  • 1篇异基因外周血
  • 1篇异基因外周血...
  • 1篇肾移植
  • 1篇肾移植受者
  • 1篇受者
  • 1篇排斥
  • 1篇排斥反应
  • 1篇嵌合

机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篇郭义峰
  • 1篇张帆
  • 1篇赵寿元
  • 1篇秦尤文
  • 1篇金力
  • 1篇谢匡成
  • 1篇颜式可
  • 1篇刘永
  • 1篇范昱
  • 1篇李大启
  • 1篇王椿
  • 1篇邱建新

传媒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嵌合体的动态改变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 PBSCT)后T细胞、粒细胞嵌合体的动态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将多重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PCR)的法医试剂进行条件优化,间隔短时间抽取9 例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清髓性PBSCT,4 例非清髓性PBSCT)的外周血样,STR- PCR定量分析T细胞和粒细胞的嵌合体,并观察其对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指导作用。结果:STR PCR定量分析嵌合体的敏感性为5%,并具高度可重复性。清髓性PBSCT后10 d(+10 d),5/5例患者的粒细胞迅速演变为完全供者嵌合体(CDC),+14 d,4/5例患者的T细胞获得CDC。非清髓性PBSCT,+7^+14 d,供者T细胞信号的植入速度快于粒细胞;随后,供者粒细胞的比例突然增加,并迅速获得CDC,T细胞的植入却渐缓慢,最后,T细胞取得CDC的时间迟于粒细胞。依据供者T细胞信号的植入程度,及时调整非清髓性PBSCT后环孢素A(CsA)的用量,移植早期T细胞即获CDC,随访2~16个月,T细胞和粒细胞均呈稳定的供者植入状态。结论:供者T细胞的完全植入迟于粒细胞,动态监测T细胞嵌合体,可能有助于免疫抑制剂的调整。
李大启王椿秦尤文张帆谢匡成颜式可金力赵寿元
关键词:短串联重复序列
CTLA-4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肾移植受者近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
2012年
目的了解和评价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Tlymphocyteassociatedantigen-4,CTLA-4)蛋白的基因多态性位点-1722T/C、-1661A/G、-318C/T、+49A/G、+6230G/A对肾移植近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测序法对上海市器官移植中心167例首次尸体肾移植受者进行CTLA-4-1722T/C、-1661A/G、-318C/T、+49A/G、+6230G/A位点检测。结果①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167例。肾移植受者4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6.9%,第1次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5-140天,所有急性排斥反应经过抗排斥治疗均能逆转。②排斥组和非排斥组比较CTLA-4各个位点分布不同,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型为-1722TT。③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检测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等位基因为-1722T。结论CTLA-4中基因型-1722TT等位基因-1722T与肾移植受者近期急性排斥反应有关,可能为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
郭义峰范昱邱建新刘永
关键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