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11B02-04)

作品数:2 被引量:125H指数:2
相关作者:刘盛和胡章邓羽刘冉缪艳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1篇新区
  • 1篇中国流动人口
  • 1篇人口
  • 1篇人口特征
  • 1篇流动人口
  • 1篇空间分布特征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2篇刘盛和
  • 1篇杜红亮
  • 1篇邓羽
  • 1篇缪艳萍
  • 1篇胡章
  • 1篇刘冉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划分方法及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21
2010年
随着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和影响日趋深远,各级政府在制订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区域与城市规划等各类重大决策时,亟需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地域类型。本文在综合比较现有流动人口地域类型划分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考虑净迁移率和总迁移率的复合型指标及其修正方法,并根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区县的流动人口数据,运用以上多种划分方法实证研制出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多种划分方案,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综合考虑净迁移率和总迁移率的复合指标法,可以同时测度区域流动人口的方向性与活跃度,兼具以上两种单一性指标法的特色和优势,特别是能清晰地分辨出区域流入人口与流出人口的规模均比较大的平衡型活跃区这种独特类型,具有显著的优势。②进一步考虑份额指标的修正型复合指标法,能有效地消除因区域人口总量过小或过大而导致流动人口活跃度被高估或低估的偏差,划分结果更加符合实际。③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其自然环境、人口密度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关系密切。中国各类流动人口活跃区主要分布在位处第三阶梯和大于800 mm等降雨线的东部季风区,其人口密度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刘盛和邓羽胡章
关键词:流动人口
新区转型期的人口挑战与应对--以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例被引量:4
2009年
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正处于产业结构、城区职能、"港—城"关系的转型阶段与人口快速集聚时期。利用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和2005年抽样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详细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转型期的人口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该区存在着人口吸纳能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加重、行业和职业呈现低端化、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较弱等问题,虽与区域的发展阶段、产业基础、自然本底相吻合,但严重制约了该地域的社会经济转型。为推动该区转型,亟需转变人口发展模式,通过借鉴浦东新区的经验教训,从就业与社会极化、"银发经济"、教育与创新、集约环保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刘冉刘盛和杜红亮缪艳萍
关键词:人口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