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113)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1
相关作者:张珂闫亚鹏黄海华唐煜坤陈国能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原地重熔
  • 2篇重熔
  • 1篇等离子体质谱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学
  • 1篇岩体
  • 1篇铀矿
  • 1篇铀矿田
  • 1篇哲学
  • 1篇质谱
  • 1篇下庄铀矿田
  • 1篇离子
  • 1篇科学理论体系
  • 1篇科学哲学
  • 1篇矿田
  • 1篇拉曼
  • 1篇拉曼光谱
  • 1篇花岗岩
  • 1篇光谱
  • 1篇成岩作用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地质过...
  • 1篇中国能源建设...

作者

  • 2篇张珂
  • 1篇陈国能
  • 1篇唐煜坤
  • 1篇黄海华
  • 1篇闫亚鹏

传媒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西淋岗岩体成岩作用探讨-来自X荧光光谱、等离子体质谱及拉曼光谱的制约
2013年
通过对西淋岗岩体出露的红层及其下部的含红层碎屑花岗岩和正常花岗岩进行X荧光光谱、等离子质谱及拉曼光谱测试,结果显示:(1)由红层、含红层碎屑花岗岩至正常花岗岩,硅、碱含量逐渐增加,灼失量、铁镁含量、氧化指数依次降低;(2)三者的微量元素蜘蛛网图及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一致性良好,花岗岩富集和亏损特征类似于南岭改造型花岗岩;(3)西淋岗花岗岩中石英晶体从里到外拉曼光谱特征峰强度依次减弱,半高宽变化不大。据此我们认为,西淋岗花岗岩的形成与红层及其下伏岩石原地熔融固结有关,在熔融过程中,原岩中挥发份不断逸出,氧化指数逐渐降低;在成岩过程中,硅碱组分向岩体上部富集,铁镁组分向下运移,结晶环境对封闭和稳定。
唐煜坤陈国能张珂黄海华
关键词:成岩作用拉曼光谱
哲学标准下的科学理论体系——以地质学的“原地重熔理论”为例
科学哲学以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作为研究内容,包括两者延伸出来的社会关系和历史作用。而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哲学的论证和支撑。本文将在科学假说和理论结构、科学理论的简单与美、耗散结构理论、决定论等四...
丁准泰陈小月陈震张珂
关键词:科学哲学
文献传递
下庄铀矿田构造特征及与热液铀矿化的关系被引量:20
2011年
下庄热液铀矿田位于贵东印支—燕山复式花岗岩体的东部,主要有北西西、北北东和北东—北东东向3组断裂。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论文着重对断裂构造进行了野外考察和显微构造分析,初步查明了不同方向断裂自印支期以来的活动历史、性质以及所反映的区域应力场。运用花岗岩的原地重熔原理,提出了下庄铀矿田构造控矿规律。北西西向断裂由晚侏罗世剪切发展成早白垩世追踪张性活动,主要控制辉绿岩浆侵入,晚白垩世时转化为压性,形成北西西向挤压破碎带。北北东向断裂由晚侏罗世剪切发展成早白垩世张剪性活动,控制了粗、细晶石英脉及多种蚀变分布,早白垩世晚期发生了韧性剪切变形,晚白垩世时部分北北东向断裂控制了辉绿岩浆侵入。北东—北东东向构造侏罗纪主要发生褶皱、逆冲,早白垩世主要为左旋压剪活动,晚白垩世转化为拉张,控制了晚白垩世红盆发育。早、晚白垩世之交,主压应力方向由北西-南东转化为北东-南西。贵东岩体经印支、燕山早、中期的多次重熔,为铀的活化迁移及富集成矿准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早、晚白垩世两次铀矿化,与花岗岩层的两次重熔相关。重熔界面上升时,花岗岩层熔化,断裂切割深度小,构成了岩浆热液的通道;重熔界面下降时,花岗岩层固结,断裂深切至重熔层下方,成为基性岩浆上侵的通道。北西西向断裂拉张强度大,是基性岩浆的主要通道,北东—北东东向断裂规模较小,构成容矿构造,而北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大,在早、晚白垩世主要作张剪性活动,构成含矿热液主要运移通道,是下庄矿田重要的导矿构造。沿北北东向断裂向上运移的含矿热液遇到北西西向基性岩脉时,铀被还原而富集,含矿热液进入北东—北东东向断裂时,铀被"拥堵"而滞留,两者均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层状花岗岩+"成矿壳层"+断裂构造,是
张珂闫亚鹏赖中信卢映新
关键词:下庄铀矿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