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72141)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6
相关作者:郭华东王心源吉玮丁翼星刘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对地观测
  • 4篇月球
  • 3篇全球变化
  • 3篇撞击坑
  • 2篇陨石
  • 2篇陨石坑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灾害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动力学解释
  • 1篇对地观测技术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参数
  • 1篇形貌
  • 1篇性能分析
  • 1篇序列数据
  • 1篇遥感
  • 1篇引潮力
  • 1篇引潮位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遥...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电...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作者

  • 5篇郭华东
  • 5篇吉玮
  • 5篇王心源
  • 3篇骆磊
  • 3篇刘广
  • 3篇丁翼星
  • 3篇李超
  • 2篇郭振亚
  • 2篇吴海中
  • 1篇张露
  • 1篇李新武
  • 1篇蔡蘅
  • 1篇张道卫
  • 1篇刘良云
  • 1篇牟伶俐
  • 1篇傅文学

传媒

  • 2篇Scienc...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Intern...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 data receiving, processing system and data sharing被引量:1
2012年
The China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Ground Station was established in 1986.It currently has three receiving stations in the north,west,and south of China,with the capacity to receive data from 15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s covering the entire Chinese territory and 70%of Asia.Meanwhile,a systematic,integrated,and standardized spati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has been built.A data-sharing project for medium-resolution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s has been conducted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and,ocean,and atmospheric resource investigation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Huadong GuoJianbo LiuAn LiJianguo Zhang
月表线性构造与月海分布的动力学解释
2012年
目前,对月表的线性构造研究得很少,对月表月海、月陆分布的起因同样不明."嫦娥一号"遥感探测表明:月表大部分线性构造集中分布于月球面向地球的正面(48°W-54°N),统计的86条月表线性其走向主要是N-S、NE-SW、NW-SE;22个月海大部分位于月球正面,且其中的20个月海分布在中低纬度(33.7°S-32.8°N).基于我们之前对地球板块动力学的认识,对月表的线性构造及月海分布的动力学解释是:引潮力引起了月表南北向的挤压和东西向的拉张,产生了N-S方向的挤压性破裂和在NW-SE,NE-SW方向产生的剪切性质的破裂,且月球正面所受的引潮力比背面大,所以线性构造多位于月球正面.通过引潮位ψ=Gmr0∑nn=2(ar0)nPn(cosv)的分析,月球在公转过程中,中低纬度受到的引潮位更大,在引潮力-重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月球正面不仅壳薄而且裂隙多,岩浆向月壳薄弱的地方喷涌,形成分布在月球正面中低纬度的月海.
吴海中王心源郭振亚吉玮
关键词:引潮力引潮位
基于“嫦娥一号”数据的月表撞击坑特征的多参数统计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撞击坑是月表最主要的地貌形态,相关研究多采用撞击坑深度和坑口直径比值作为月球形貌研究依据。事实上撞击坑的形状不是典型的圆锥,而是上大下小的截锥形。依据"嫦娥一号"影像图和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获取了1000个撞击坑坑唇等效半径r1、坑底等效半径r2,撞击坑的深度h,进而对r1、r2、h三个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撞击坑数目与r1和r2的分形维数分别为D1=1.88、D2=1.51,都大于地球撞击坑的分维数1.16,表明月表撞击坑复杂度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地球低,且坑唇的复杂度比坑底高;(2)r1-r2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聚类结果将其分为三类,决定系数分别为R12=0.685、R22=0.886、R32=0.974;(3)对r1-r2-h三者进行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0.968,表明三者之间同样具有显著线性关系,且月表撞击坑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之后都处于相似的动力环境下。
王心源吉玮李超骆磊
关键词:月球撞击坑分维数统计分析
基于Apollo图像的月表撞击坑自动提取被引量:5
2012年
撞击坑是月表的主要形貌单元。研究月表撞击坑的形状与分布特征对描述月表撞击过程与演变规律有很大帮助。根据月表撞击坑的真实形状,提出了一套椭圆形撞击坑自动提取方法,其主要包括3个步骤:图像预处理、边缘检测与约束参数的Hough多椭圆分层检测。与人工提取结果比较,月表撞击坑自动提取的总体准确率在76%以上(其中比较大的撞击坑的检测率可以达到83%)。统计检测结果表明,当撞击坑的长半轴D<160 m时,其累积大小频率分布曲线撞击坑个数N与D-3.8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李超王心源骆磊吉玮
Conceptual study of lunar-based SAR for global change monitoring被引量:8
2014年
As an act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imaging senso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arth observation. Here we establish a SAR system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the moon. This will aid large-scale, constant, and long-term dynamic Earth observations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global change research and to complement the space borne and airborne earth observations. Lunar-based SAR system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resolution and wide swath width. The swath width could be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in the stripe mode and it could cover 40% of earth's surface with 10 meters or even higher spatial resolution in the scanning mode. Using the simplified observation model, here we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spatial resolution and coverage area of lunar-based SAR and simulate the observation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 Amazon pla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system could provide near 100% daily coverage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hereas 40% to 70% daily coverage of the Amazon plain. Lunar-based SAR could provide large-scale, long-term and stable time series data in order to support future research of global change.
GUO HuaDongDING YiXingLIU GuangZHANG DaoWeiFU WenXueZHANG Lu
关键词:SAR系统全球变化农历时间序列数据
面向全球变化探测的月基对地观测覆盖性能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从全球变化的空间观测需求出发,设想了一个依靠载人月球基地的对地观测望远镜,通过模拟地球静止轨道,太阳轨道和月球轨道,利用逐点计算法,从空间、时间和角度三个方面分析月球对地观测的覆盖特点,同时与现有的静止轨道卫星和日地L1点对地观测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月基对地观测具有良好的时空覆盖性能,尤其是角度覆盖度优点突出,有助于完善多角度遥感以及全球能量平衡观测系统.
丁翼星郭华东刘广
关键词:对地观测遥感月球基地全球变化
对月探测技术研究回顾及展望被引量:4
2011年
人类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第一次探月高潮、探月相对宁静期和第二次探月高潮3个阶段,对月探测技术也经历了飞越月球、环绕月球、硬着陆、软着陆、无人采样返回以及载人登月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全月地形探测、构造特征认识以及资源探测上有了许多重大进步,但仍主要集中在月球表层及次表层。从对月探测技术和研究两方面回顾了月球探测的发展历程,并根据目前中国"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探测的新技术和其他国家的月球探测情况,在探测手段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对未来月球探测进行了展望。
吉玮王心源郭振亚吴海中
关键词:月球
基于JPL星历的月基SAR多普勒参数估算方法被引量:6
2015年
月基合成孔径雷达(SAR)与传统低轨SAR相比,成像几何上存在成像距离长的特点,其多普勒参数估计方法也不同于常规的机载和星载SAR.基于喷气推进实验室(JPL)高精度星历,可以通过插值获取月心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下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以及月球天平动,然后经由坐标转换得到月面任意位置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下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个二次方程组,第1个方程组的解表示任意星下点离线角和斜视角情况下的波束矢量,第2个方程组求得波束矢量的模值,以此解算地面波束中心的坐标.结果表明,月基SAR的波束角需沿轨不断调整,而且天线放置的位置也会对多普勒参数产生明显影响.
丁翼星郭华东刘广
关键词:多普勒参数
面向全球变化探测的月基成像雷达概念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全球变化研究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合成孔径成像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作为一种主动微波遥感成像手段,在对地观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实现对地球的大尺度、连续性、长期性动态观测,更好满足全球变化科学问题研究的需要,并形成与星机载对地观测技术互补的能力,本文提出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成像雷达系统,基于月球平台展开面向全球变化的观测的设想.月基成像雷达系统具有高分辨率、宽测绘带幅宽的特点,条带模式下测绘带幅宽可达数千公里,采用扫描模式一天可以覆盖地球表面的40%,其空间分辨率可达10m级甚至更高.通过简化的观测模型,本文定量分析了月基成像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和覆盖范围,并通过模拟观测青藏高原和亚马逊平原的覆盖范围.结果表明,该系统大部分天数能完全覆盖青藏高原,而观测亚马逊平原的覆盖率在40%~70%之间.通过月基成像雷达可以提供大范围、长期而且稳定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郭华东丁翼星刘广张道卫傅文学张露
关键词:对地观测全球变化
岫岩陨石坑的成坑过程与形貌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陨石撞击形态学理论与撞击推演模型,基于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钻孔资料,区域地质图与野外观测等多元数据,对岫岩陨石坑的撞击形成过程与形貌特征等进行了研究.模拟计算表明,岫岩陨石坑撞击成坑瞬时直径为(1406±12)m,瞬时坑深为(497±4)m;撞击完成后最终坑的直径约为(1758±15)m,坑深为(374.5±3.5)m,角砾岩堆积透镜体厚度为(188.5±0.5)m,与前人钻孔揭示的数据基本一致.初步估算出形成岫岩陨石坑的陨石直径:若为铁陨石,直径为55 m左右;若为石陨石,直径为115 m左右.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揭示了岫岩陨石坑的侵蚀与退化特征:坑深/坑径的比值为0.143,与Meteor撞击坑的特征值相似,从而定量地刻画了该坑属于简单坑的特征;坑缘轮廓的圆度值为0.884,表明该坑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风化与侵蚀作用.高分辨率SPOT彩色影像解译得到岫岩陨石坑坑内裂隙分布特征,放射状裂隙在NW-SE和WNW-ESE方位上表现出优选性,裂隙控制坑内水系的发育与演化.
王心源骆磊郭华东牟伶俐李超吉玮蔡蘅
关键词:岫岩陨石坑裂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