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6097)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张立强马春元蒋海涛董勇王鹏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烟气
  • 2篇太阳能
  • 2篇微波再生
  • 2篇活性炭
  • 1篇电站
  • 1篇动力学
  • 1篇性能试验
  • 1篇性能系数
  • 1篇烟气调质
  • 1篇烟气脱硫
  • 1篇润湿
  • 1篇润湿特性
  • 1篇水膜
  • 1篇水资源
  • 1篇酸化
  • 1篇碳钢
  • 1篇碳钢表面
  • 1篇碳酸化
  • 1篇天然碱
  • 1篇能流密度

机构

  • 7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电力工程...

作者

  • 6篇张立强
  • 5篇马春元
  • 2篇周希正
  • 2篇董勇
  • 2篇崔琳
  • 2篇蒋海涛
  • 2篇王鹏
  • 1篇陈磊
  • 1篇常景彩
  • 1篇张军梅
  • 1篇徐纯燕
  • 1篇孟镇
  • 1篇王志强
  • 1篇李学栋
  • 1篇王翔
  • 1篇李兵
  • 1篇张淑慧
  • 1篇罗浩东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烟气调质过程中天然碱的碳酸化特性被引量:1
2017年
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实验台上,研究了烟气调质天然碱过程中天然碱的碳酸化特性,考察反应前后天然碱表面形态的变化以及反应温度、CO_2和水分体积分数对天然碱碳酸化反应的影响,并借助失活模型对天然碱的碳酸化过程进行了反应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碳酸化反应后天然碱表面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反应后天然碱结构疏松,内部孔隙增多;反应温度的降低提高了天然碱碳酸化的反应速率常数,使得天然碱的碳酸化反应加快,反应温度分别为50℃、60℃和70℃时,天然碱的转化率分别为50%、31%,和24%;随着水分体积分数的增加天然碱的转化率迅速增加,当水分体积分数为4%时,天然碱的最高转化率仅为10%,而当水分体积分数为20%时,最高转化率可达52%;CO_2体积分数的增加也显著提高了反应速率常数,促进碳酸化反应的进行;失活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天然碱的碳酸化过程,其相关系数均大于95%.
罗浩东张淑慧张立强王志强崔琳董勇
关键词:天然碱烟气CO2碳酸化
超低排放燃煤电站SO3生成及全流程分布特性被引量:2
2020年
燃煤电站中SO 3的生成、转化和排放特性引起广泛的关注。为了研究燃煤电站中SO 3生成及全流程分布特性,对多个电厂省煤器出口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出口烟气中SO 3浓度进行了测试,并对两个采用不同超低排放技术路线的1000 MW机组的SO 3浓度进行了全流程现场实验。结果表明,SO 3炉内生成率一般为0.145%~0.785%,SCR装置内SO 3生成率为0.165%~0.86%。空预器后SO 3浓度降低,降低幅度为18.3%~28.1%;传统静电除尘器和低低温静电除尘器对SO 3的脱除率分别为7.5%~10%和20.2%~31.4%。传统湿法脱硫装置和高效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对SO 3的脱除率分别为22.2%~29.5%和26.2%~36.7%。采用湿法脱硫+湿式静电除尘器的组合方式实现超低排放的燃煤电站对SO 3的总脱除效率为61.2%~76.4%,最终排放浓度为2.48~3.36 mg/Nm^3。采用高效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的燃煤电站SO 3总脱除效率为59.3%~62%,最终排放浓度为6.8~8.6 mg/Nm^3。
张军梅李学栋孟镇张立强
关键词:燃煤电站超低排放排放特性
固定条形镜面太阳能聚光器设计及性能试验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提高固定条形镜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的集热性能,该文介绍了固定条形镜面聚光集热的工作原理,利用矢量分析方法得到了固定条形镜面任一镜元入射角及有效采光面积的计算公式。与此同时,建立了固定条形镜面反射聚光器的腔体式玻璃-金属真空管吸收器三维模型,利用蒙特卡洛光线追迹模拟不同偏转角情况下的聚光吸收器面上能流分布特征、光学效率、光学损失及能流分布。结果表明,镜面反射率和吸收器吸收率分别为0.92、0.9时,聚光系统在太阳光线偏转0~40°角范围内光线吸收率为74.08%~98%、光学效率为56.97%~73.65%。此外试验研究了梯形槽吸收器和腔体式玻璃-金属真空管吸收器在不同偏转角及不同集热温度的热性能。在环境温度和辐射相对较低情况下,腔体式玻璃-金属真空管吸收器的热效率比梯形槽吸收器热效率高2%~3%;流体出口温度由76.7℃升至99.6℃时,腔体式玻璃-金属真空管吸收器效率由46.93%降至39.98%。
周希正马春元张立强王鹏
关键词:太阳能几何光学能流密度
微波辐照再生载硫活性炭的机理及其动力学被引量:2
2012年
在微波再生试验台上进行化学吸附SO2后活性炭的再生实验,通过再生产物的分析揭示再生机理并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场中活性炭升温速率快,而且终温较为稳定;载硫活性炭微波再生出口气体成分有SO2,CO2,CO等气体,再生反应的本质是H2SO4与C的反应;再生气体中SO2峰值出现之前,主要发生再生反应,峰值之后,再生气体中部分CO2和CO来源于吸附过程中形成的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分解。再生反应的主区域内反应级数为1.55级,与微波功率无关;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反应速率常数逐渐增加。由Arrhenius方程得出再生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46.0 kJ/mol,指前因子为7.357 s-1。
张立强蒋海涛李兵陈磊马春元
关键词:微波再生化学吸附动力学
太阳能水纯化热水一体化装置性能分析与试验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提高太阳能水纯化热水一体化的集热性能及产水率,该文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太阳能水纯化热水一体化能量转化和传递模型。采用双真空热管集热,设计了蒸发、冷凝水箱及蓄热水箱,建造了Φ58 mm×1.8 m×24玻璃双真空热管集热试验装置。运用软件Matlab数值运算与试验对比,结果表明:蓄热温度从50℃到70℃,系统产水率及性能系数先随着蓄热温度升高而增大,至60℃左右最大,然后随着蓄热温度升高而减小。60℃定温蓄热比60℃定量蓄热日产水量高847.9 mL,总性能系数增加0.102,产水率增加0.056。此外试验研究了不蓄热工况的系统性能,产水量为5 978.4 mL,系统总性能系数1.2498,产水率0.468,比60℃定温蓄热工况下性能系数低0.3979,产水率减小0.219。该文的研究为太阳能热水系统与海水淡化相结合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
周希正马春元张立强王鹏
关键词:太阳能水资源热模型海水淡化性能系数
单股流布水改性碳钢表面的润湿特性被引量:4
2015年
湿式静电除尘技术收尘极表面的易腐蚀和水膜均布问题是影响该技术连续可靠运行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两个问题,对碳素钢冷轧成型板进行了抗腐蚀保护层和在保护层基础上黏附不同附加亲水层的改性。使用称重法和平面成像法进行了单股流布水不同Reynolds数下不同改性表面持液量、表面流量、成膜率、水膜平均厚度等润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抗腐蚀保护层降低基材的润湿特性,附加亲水层中台丽碳纤维布的持液量较基材碳钢表面增加1.0-2.2倍,细沙粒成膜率比基材碳钢增加50%-60%,水膜厚度均在0.3-0.7 mm之间(最大达1.4 mm);玻璃纤维布黏附在环氧树脂表面的疏松程度直接影响表面的润湿特性,涂刷第3层环氧树脂后自然晾晒12 h,120℃加热1 h后敷设玻纤布,自然冷却至固化得到的表面润湿特性最佳,其持液量可达0.014-0.021 g·cm-2,临界饱和时间〈3 min,实现完全润湿,成膜率较基材增加34-40倍;改性材料表面布水参数:喷水孔间距≥10 cm、Reynolds数超过2000,此时表面液膜为波动层流,可获得理想冲刷效果。
徐纯燕常景彩孟镇王翔崔琳马春元
关键词:水膜润湿特性
烟气脱硫活性炭微波再生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2
2012年
研究了烟气脱硫活性炭的微波再生特性。通过扫描电镜、N2吸附、元素分析、Boehm滴定表征微波再生对活性炭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微波再生对活性炭吸附烟气中SO2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微波再生功率越高,SO2再生曲线越窄,峰值浓度越高,有利于载硫活性炭的解吸和高浓度再生气的获取。微波再生对活性炭起到了活化作用,使活性炭的孔结构变狭长。随着微波再生功率的提高,活性炭的微孔比表面积、微孔孔容增加,酸性官能团含量上升,碱性官能团含量下降。100W再生后,活性炭再生不完全,残留的H2SO4影响了活性炭的吸附,活性炭的SO2吸附性能下降。200、300、400W工况下,活性炭的SO2吸附容量均得到提高,且随着再生功率的提高,活性炭的碱性官能团含量上升,微孔比表面积、微孔孔容增加,SO2吸附性能逐渐增强。
张立强蒋海涛马春元董勇
关键词:活性炭微波再生孔隙结构表面官能团SO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