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日本川崎病研究中心基金(2003-2004)

作品数:1 被引量:28H指数:1
相关作者:于清陈树宝黄敏黄国英邱定忠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日本川崎病研究中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球蛋白
  • 1篇静脉丙种球蛋...
  • 1篇冠状
  • 1篇冠状动脉
  • 1篇冠状动脉损害
  • 1篇多中心
  • 1篇IVIG
  • 1篇丙种球蛋白
  • 1篇病变
  • 1篇病变影响
  • 1篇川崎
  • 1篇川崎病
  • 1篇川崎病冠状动...

机构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篇俞岑妍
  • 1篇黄美蓉
  • 1篇周晓迅
  • 1篇王荣发
  • 1篇马晓静
  • 1篇谢利剑
  • 1篇蒋瑾瑾
  • 1篇过仲珍
  • 1篇邱定忠
  • 1篇黄国英
  • 1篇黄敏
  • 1篇陈树宝
  • 1篇于清

传媒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不同IVIG治疗方案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影响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28
2010年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的不同治疗方案对川崎病(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影响,提出最佳的IVIG治疗建议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7年上海地区住院KD患儿1682例的临床资料,男1064例,女618例;发病年龄0.1~18.8岁,平均(2.57±2.33)岁。其中1533例(91.1%)使用IVIG治疗,方案包括①1g/kg×1次;②2g/kg×1次;③0.4~0.5g/kg×5次;④1g/kg×2次;⑤2g/kg×2次;⑥不规则治疗。IVIG治疗的时间窗包括:①病程1~4d;②病程5~10d;③病程>10d。结果在1533例IVIG治疗的KD患儿中,CAL总发生率为20.74%。与此相比较,CAL发生率明显降低者如下:①在病程5~10d应用IVIG治疗1g/kg×2次的KD患儿,其CAL发生率为12.06%;②病程5~10d应用1g/kg×1次者CAL发生率为15.00%;③病程1~4d应用1g/kg×1次者CAL发生率为16.28%;④病程5~10d应用2g/kg×1次者CAL发生率为16.71%。相反,以下几种情况CAL发生率明显高于CAL总发生率:①在病程10d以上应用IVIG者;②使用IVIG2g/kg×2次(因使用1次后效果不佳而再次使用);③其他不规律使用IVIG者。结论在IVIG治疗KD、减少CAL方面,以病程5~10d使用IVIG1g/kg×2次效果最佳;但考虑经济因素和大剂量IVIG潜在的风险,在病程10d以内使用IVIG1g/kg×1次亦是不错的选择。
谢利剑马晓静俞岑妍黄敏陈树宝王荣发黄美蓉过仲珍蒋瑾瑾周晓迅于清邱定忠黄国英
关键词:川崎病静脉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损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