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6SJD750024)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吴兰香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2篇游记
  • 2篇马克·吐温
  • 1篇迪斯
  • 1篇性别
  • 1篇种族
  • 1篇种族观
  • 1篇教养
  • 1篇境遇
  • 1篇苦行
  • 1篇华顿
  • 1篇华人
  • 1篇《苦行记》

机构

  • 3篇东南大学

作者

  • 3篇吴兰香

传媒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辽宁行政学院...
  • 1篇辽宁教育行政...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从马克·吐温的《苦行记》看十九世纪中期的在美华人境遇
2010年
作为一个关注种族生存空间的作家,马克.吐温在1872年出版的游记《苦行记》中真实地再现了在美华人日益被边缘化的艰难处境,揭示出当时的美国主流社会对待华人的态度。在生命安全没有保障、就业遭到排挤的艰辛生活压力下,很多华人选择了自我麻醉,选择了消极逃避,这更加恶化了他们的处境。
吴兰香
关键词:马克·吐温游记《苦行记》华人
“教养决定一切”——《傻瓜威尔逊》中的种族观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傻瓜威尔逊》是美国经典作家马克·吐温探讨种族关系的一部作品。通过设置换婴情节,置换白人与黑人的成长环境,马克·吐温巧妙地进行了一项文本的种族实验。小说结尾处白人青年汤姆的尴尬结局,故事中威尔逊格言所宣称的"教养决定一切"的论断,均显示出作者对当时流行的血统论的质疑和嘲讽。在种族概念的生物学阐释盛行的19世纪美国社会,马克·吐温在小说中表述的种族观具有相当的突破性。
吴兰香
关键词:马克·吐温种族
从边缘到中心——析伊迪斯·华顿游记中的叙述策略变化
2010年
美国女作家伊迪斯·华顿在她的游记中显示出迥异的叙述策略。在欧洲游记中,她尽力遮掩自己的女性作家身份,模糊自己的文本控制者地位,让叙述者处于边缘地位。在摩洛哥游记中,文本叙述者从边缘走到了中心。在这里,东方"他者"衬托出了根深蒂固的白人优越感,并催生出一种彰显自我的强烈冲动。华顿游记中叙述策略的变化清晰地显示出当时西方白人女性作家特有的性别意识和身份困境。
吴兰香
关键词:游记性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