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860)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建熊卓笪虎穆云静张腊全更多>>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解放军第82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不同浓度多聚赖氨酸溶液对同种异体骨进行表面改性的实验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多聚赖氨酸溶液对兔同种异体骨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力与最低细胞毒性的最佳浓度。方法使用浓度为100 mg/mL、30 mg/mL、1 mg/mL、0.1 mg/mL、0.025 mg/mL和0.01 mg/mL的多聚赖氨酸溶液,采取冻干法,分别对兔同种异体骨的微孔进行表面改性。根据多聚赖氨酸浓度,将兔同种异体骨分为100 mg/mL组、30 mg/mL组、1 mg/mL组、0.1 mg/mL组、0.025 mg/mL组和0.01 mg/mL组,同时,将未行表面改性的同种异体骨设为空白对照组。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别种植在各组同种异体骨内,并向成骨方向进行诱导和增殖。采用噻唑蓝(MTT)比色试验检测BMSCs在各组同种异体骨微孔表面的黏附、增殖情况,同时检测各组经诱导培养后的细胞表达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结果在经不同浓度多聚赖氨酸溶液表面改性的同种异体骨中,空白对照组和0.01 mg/mL组BMSCs增殖及其表达ALP的活性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0.05),而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经济、有效方面考虑,多聚赖氨酸溶液对同种异体骨进行表面改性的最佳浓度为0.025 mg/mL,该浓度可使同种异体骨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力与最低的细胞毒性。
- 笪虎张建中宋建宽徐长明熊卓
- 关键词:多聚赖氨酸同种异体骨表面改性细胞毒性
- 软骨基质来源定向结构支架复合软骨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采用软骨细胞外基质材料制备的定向结构软骨支架复合软骨细胞,在体外静态培养条件下生成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能性。方法:制备牛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材料,利用温度梯度热诱导相分离技术构建具备垂直定向孔道结构的软骨支架,同时采用传统冷冻干燥方法制备非定向支架,检测两组支架的力学性能;提取兔关节软骨细胞,分别接种两组支架,体外静态培养2周及4周后取材,对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进行组织切片染色、生物化学分析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定向软骨支架的压缩弹性模量数值明显高于非定向软骨支架,体外培养时定向支架上种子细胞在3-9d内增殖高于非定向支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静态培养4周后形成的两组新生组织工程软骨进行软骨特异性染色均呈阳性,在定向组新生软骨切片中在垂直方向上可见大量呈规则平行排列的粗大胶原纤维,两组新生软骨的生物化学检测包括总DNA、总GAG及总胶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组织工程软骨压缩弹性模量在2周及4周时均高于非定向组织工程软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织工程软骨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关节软骨(P〈0.05)。结论:软骨细胞外基质材料制备的定向结构软骨支架复合软骨细胞,在体外静态培养条件下能够成功生成具有定向纤维结构的组织工程软骨,并可以有效促进新生软骨组织力学性能的提升,在软骨组织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贺利军贾帅军段炜王文涛马勇智熊卓刘建
- 关键词:细胞外基质软骨细胞软骨组织工程
- 定向结构组织工程软骨支架的构建
- 2012年
- 目的基于仿生学原理,构建类似软骨真实结构的定向结构组织工程软骨支架,以解决目前组织工程软骨修复过程中存在的支架亲水性相容性不够的缺陷以及新生软骨生理功能和机械性能不能长期维持等问题。方法选择软骨基质及壳聚糖共混溶液基于定向结晶及热致相分离工艺构建定向结构支架,研究支架孔径及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细胞生长情况等。结果材料配比、模具底端温度等是影响着定向结构支架的孔径及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定向结构支架轴向力学性能优于垂直轴向,细胞大量贴附支架表面,并沿着定向孔隙生长。结论采用上述方法构建的支架孔径可控,轴向抗压性能好,生物相容性,亲水性好,并有利于软骨细胞沿支架定向孔隙排布。
- 张腊全张婷贾帅军刘建熊卓
- 关键词:软骨
- 骨软骨复合支架的研究进展
- 2013年
- 软骨的修复是当前医学界十分棘手的难题,人们采取若干手段均收效甚微。由于软骨缺损时,其下的软骨下骨常出现硬化、退变,而新生软骨是无法与病变的软骨下骨进行整合的,所以在修复软骨的同时,必须重视软骨下骨的修复。近十几年来,人们开始发明和利用各种骨软骨复合支架,进行同时修复软骨与软骨下骨的动物实验研究。在正常骨软骨组织中,软骨与软骨下骨被钙化层所相连,此外钙化层也将软骨与软骨下骨分隔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根据仿生学原理,人们又设计出一种带有隔离层的新型骨软骨复合支架,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本文就国内外骨软骨复合支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笪虎程建华冯大军顾少华薛书生杜云翔
- 关键词:软骨软骨下骨
- 定向结构支架复合BMSCs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软骨基质来源定向结构支架复合成软骨诱导BMSCs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温度梯度热诱导相分离技术制备牛膝关节软骨基质来源定向结构支架并检测其力学性能;同时采用传统冷冻干燥方法制备普通多孔状非定向结构支架。分离、培养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BMSCs并成软骨诱导分化,按5×105个/块分别接种于两种支架,扫描电镜和MTT法观测细胞在支架上增殖情况。体外培养1周后,将两种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4周龄裸鼠皮下,分别在2、4周后取材对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进行组织学、生物化学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定向结构支架压缩弹性模量显著高于非定向结构支架(t=201.099,P=0.000),体外培养3~9 d时定向结构支架上细胞增殖亦高于非定向结构支架(P<0.05)。裸鼠体内培养4周后构建的定向及非定向组织工程软骨番红O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呈阳性,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阴性;在定向组织工程软骨中可见大量规则平行排列的粗大胶原纤维。培养2、4周,两组新生软骨总DNA、总糖胺聚糖及总胶原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组织工程软骨压缩弹性模量均高于非定向组织工程软骨(P<0.05);但两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膝关节软骨(P<0.05)。结论软骨基质来源定向结构支架复合BMSCs后在体内成功构建定向组织工程软骨,并有效提高了新生软骨的机械力学性能,可进一步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研究。
- 贺利军贾帅军段炜笪虎王文涛吕尚军熊卓刘建
- 关键词:软骨组织工程细胞外基质BMSCS生物力学
- 隔离层在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支架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隔离层在一种新型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支架中对支架生物力学的影响以及在修复关节骨软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外,检测具有隔离层的实验组骨软骨复合支架和没有隔离层的对照组支架的最大抗拉、抗剪切强度。将向软骨方向和成骨细胞方向诱导后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别接种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软骨复合支架的软骨支架和骨支架上,然后将两组骨软骨复合支架分别回植于兔自体股骨髁间窝骨软骨全层缺损处。术后3、6个月取材,对新生骨软骨组织的Micro-CT三维重建和HE组织学染色的结果进行观察;对新生软骨下骨的骨矿物质密度(BMD)、新生软骨的压缩模量进行检测。结果具有隔离层的实验组骨软骨复合支架的最大抗拉和抗剪切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骨软骨的Micro-CT三维重建和HE组织学染色的形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软骨下骨的BMD值与新生软骨的压缩模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离层能显著增强骨软骨复合支架的力学性能,并显著提高骨软骨复合支架修复骨软骨缺损的能力。
- 笪虎刘建穆云静
- 关键词:隔离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