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248)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侯健樊建玲周莉莉杜鹃姜华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多发
  • 6篇多发性
  • 6篇多发性骨髓瘤
  • 6篇骨髓
  • 6篇骨髓瘤
  • 5篇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新药
  • 2篇遗传学
  • 2篇预后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造血干细胞移...
  • 2篇增殖
  • 2篇自体造血干细...
  • 2篇自体造血干细...
  • 2篇微小残留病
  • 2篇细胞遗传
  • 2篇细胞遗传学

机构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侯健
  • 3篇樊建玲
  • 2篇周莉莉
  • 2篇姜华
  • 2篇杜鹃
  • 1篇傅卫军
  • 1篇张春阳
  • 1篇金丽娜
  • 1篇颜文青
  • 1篇曾添美
  • 1篇奚昊
  • 1篇何海燕
  • 1篇刘肸
  • 1篇李荣
  • 1篇张慧
  • 1篇彭真萍
  • 1篇贺婕
  • 1篇常洪

传媒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策略
2013年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浆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欧美国家的中位发病年龄达70岁,美国癌症协会201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新发骨髓瘤患者中男性约75%、女性约79%均大于70岁。国内资料显示中位年龄为58岁(28-82岁)。由于大于65岁的老年患者存在着体能状态及脏器功能的下降,大剂量化疗耐受性差,不适合进行移植。因此我们有必要制订针对无法移植的老年患者的规范的治疗策略。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老年MM患者真正的特点是什么。无论是能代表肿瘤负荷的Durie-salmon分期还是对预后有评估意义的ISS分期,都没有纳入年龄作为标准,近年来在预后评估系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及血清游离轻链也未有数据显示呈现年龄相关性。因此,老年MM患者仍没有非常个体化的评估治疗体系。
曾添美侯健
关键词:老年多发性骨髓瘤老年患者预后评估系统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细胞遗传学异常发病年龄
新药时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7
2015年
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在传统化疗时代已成为65岁以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的标准一线治疗。随着新型靶向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在诱导、巩固和维持治疗阶段的广泛应用,MM的缓解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是否需要ASCT成为了新药时代关注的焦点。目前现有的资料仍然支持ASCT是符合条件的初诊MM患者的一线治疗,新药作为ASCT前诱导治疗以及ASCT后巩固、维持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缓解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但今后仍需要开展更多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ASCT在MM中的作用、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以期实现MM治愈的目标。
侯健樊建玲
关键词:自体干细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新药硼替佐米来那度胺
新药时代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目标被引量:1
2014年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治疗已经进入新型靶向药物时代。在新药时代,MM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的生存期均获得明显提升,但仍然不能治愈。如何确定目前MM患者治疗目标自然成为血液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研究显示,患者的长期生存与能否获得高质量的缓解密切相关。完全缓解、严格的完全缓解、分子水平缓解、免疫表型缓解以及PET-CT等不同水平的缓解正在成为人们努力探索的治疗目标。但在临床实践中,还应注意疗效与毒副反应的平衡,不能一味追求缓解深度。
侯健刘肸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生存期毒副作用
免疫球蛋白重/轻链检测在IgG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观察完全缓解(CR)期IgG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血清免疫球蛋白重/轻链(HLC)和游离轻链(FLC)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HLC在MM患者疗效评价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取20例治疗后疗效评估为CR的IgG型MM患者,采用全自动SPA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同时检测患者血清标本HLC及FLC的表达水平,结合其同期血清蛋白电泳(SPE)及免疫固定电泳(IFE)结果,分析HLC在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同时结合其临床疗效,比较rHLC (IgGκ/IgGλ比值)及rFLC(FLC κ/λ比值)异常与正常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20例患者中男、女各10例,中位年龄56(35~70)岁.20例患者中6例rHLC异常,而rFLC正常;3例rFLC检测异常,而rHLC正常;11例rHLC和rFLC比值均正常.中位随访18个月,6例rHLC异常患者中,4例接受干预治疗者1例复发,未治疗的2例均复发,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9.0、3.0、3.0个月.3例rFLC异常患者中,2例接受干预治疗者均未复发,1例未治疗者复发,无病生存时间为1.5个月.11例rHLC和rFLC均正常患者未接受干预治疗,其中3例复发,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3.5、5.0、5.5个月.结论 HLC与FLC联合检测,有利于MM患者疗效评估及微小残留病监测的准确性,可以更有效地评估MM患者疾病状态.而rHLC、rFLC异常可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早期干预可提高其临床疗效,延长无病生存时间.
张慧周莉莉李荣贺婕彭真萍侯健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重链免疫球蛋白轻链血清游离轻链微小残留病
微小残留病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已成为血液系统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绝大多数MM患者至今无法治愈,如何改善患者长期生存包括延长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和总生存(OS)时间就成为MM的治疗目标.MM有许多预后因素,如ISS分期、肾功能、细胞遗传学、髓外浸润[1]等,与PFS和OS密切相关的是缓解的质量,持续完全缓解(CR)是获得长期PFS和OS的重要因素.既往使用传统化疗药物MM患者CR/接近完全缓解(nCR)率仅约5%.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DT-ASCT)的应用,使MM患者的CR/nCR率提高至10% ~ 20% [2-3],同时也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侯健樊建玲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检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持续完全缓解细胞遗传学血液系统
诱导治疗序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0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诱导治疗序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5年5月接受诱导治疗序贯APBSCT的201例MM患者临床资料。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1例患者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PFS)期为22.87(17.48~28.26)个月,中位总生存(OS)期为69.63(63.57-75.69)个月,5年PFS率、OS率分别为17%、49%。(~)APBSCT后达完全缓解(cR)组(112例)与未达CR组(89例)的中位PFS期分别为32.93(21.03~44.83)、18.13(14.46~21.80)个月(P〈0.001),中位OS期分别为96.77(71.79~121.75)、54.70(49.53~59.87)个月(P=0.004)。③诱导治疗方案含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组(123例)与不含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组(21例)的中位PFS期分别为31.67(24.36~38.98)、15.20(10.11-20.29)个月(P=0.013),中位OS期分别为76.30(55.44~97.15)、52.03(33.76~70.30)个月(P=0.014)。④国际分期系统(ISS)I、Ⅱ、Ⅲ期组中位OS期分别为99.47(59.58~139.36)、66.77(52.17~81.37)、53.97(28.71~79_23)个月(P〈0.001),Ⅱ、Ⅲ期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分别为I期患者的2.16、3.40倍。⑤IgD型(22例)、IgG型(101例)MM患者中位PFS期分别为11.17(10.27~13.13)、35.43(22.69~48.17)个月(P=0.007),中位OS期分别为30.83(0.24~61.42)、70.70(53.52~87.88)个月(P=0.039),IgD型患者发生疾病进展的风险是IgG型患者的2.47倍。⑥接受一线诱导(132例)和更换诱导治疗方案(69例)患者的中位PFS期分别为25.43(16.09~34.77)、20.27(15.04~25.50)个月(P=-0.042),后者发生疾病进展的风险较前者高1.48倍,两组中位OS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5)。⑦Cox多因素回�
金丽娜傅卫军奚昊张春阳杜鹃何海燕姜华曾添关樊建玲周莉莉常洪侯健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后
入核受体抑制剂Importazole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人核受体抑制剂Importazole(IPZ)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IPZ处理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和NCI—H929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mblot法和凝胶迁移实验(EMsA)检测核内NF—KB的蛋白表达和DNA结合活性。结果IPz以时间浓度依赖方式抑制RPMI8226和NcI-H929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48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43±0.41)、(4.78±0.35)μmoL/L。4μm0L/LIPZ分别作用RPMI8226和NcI—H929细胞48h,诱导S期细胞分别由(54.95±4.34)%、(51.38±2.43)%减少至(42.77±3.19)%、(40.98±6.46)%。以8、12、16μm0L/L的IPZ分别处理细胞48h,RPMI8226细胞凋亡率[(14.53±0.91)%、(32.57±1.80)%、(58.30±1.90)%]较空白对照组[(2.47±0.60)%]明显增加(P〈0.05),NCI—H929细胞凋亡率依次为(19.46±0.70)%、(46.02±1.10)%及(60.63±1.60)%,较空白对照组[(2.37±0.70)%]明显增加(P〈0.05)。8μmoL/LIPZ作用RPMI8226和NcI—H929细胞24h均能明显抑制NF—KB人核进而影响其与DNA的结合活性。结论IPZ通过阻断NF—KB信号通路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颜文青杜鹃姜华侯健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NFK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