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08276101D-14)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王燕李晓鸾刘艳梅孟文霞孙长春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变应原
  • 4篇尘螨
  • 3篇螨变应原
  • 3篇屋尘螨
  • 3篇屋尘螨变应原
  • 3篇尘螨变应原
  • 2篇哮喘
  • 2篇膜炎
  • 2篇结膜
  • 2篇结膜炎
  • 2篇鼻炎
  • 2篇变应性
  • 2篇变应性鼻炎
  • 1篇性疾病
  • 1篇阳性
  • 1篇药物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哮喘
  • 1篇特异

机构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孟文霞
  • 4篇刘艳梅
  • 4篇李晓鸾
  • 4篇王燕
  • 3篇张小平
  • 3篇孙长春
  • 1篇宋冬梅

传媒

  • 4篇河北医药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屋尘螨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阳性哮喘患者控制药物的影响
2012年
目的通过对屋尘螨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阳性哮喘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控制药物有无降级的分析,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屋尘螨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阳性哮喘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就诊的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的患者38例,所有入选者均有明确过敏病史,屋尘螨变应原皮试试验与体外检测结果不符(皮肤试验阳性而体外检测阴性),结膜激发试验阳性。统计患者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控制药物使用情况,分级依照GINA方案。采用SPSS17.0 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整理分析。结果屋尘螨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阳性哮喘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半年后控制药物较治疗前降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免疫治疗1年、2年后控制药物较治疗前降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屋尘螨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阳性哮喘患者综合治疗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李晓鸾孟文霞王燕张小平宋冬梅刘艳梅
关键词:变应原免疫治疗哮喘
屋尘螨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1年
目的通过对屋尘螨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CPT)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探讨进行临床评估屋尘螨变应原CPT结果时需排除哪些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的符合变应性鼻炎、结膜炎和(或)支气管哮喘诊断患者357例,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屋尘螨变应原CPT,采用北京协和医院眼结膜激发试验评估标准分别记录,并分别记录性别、年龄、受累器官、病程、受试季节等影响疾病状态的因素,同时进行血清屋尘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d1-sIgE)检测。结果屋尘螨变应原CPT结果只与血清d1-sIgE相关(r=0.4722,P<0.05);而与受试季节、性别、年龄、病程、靶器官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结论屋尘螨变应原CPT不受受试季节、性别、年龄、病程、靶器官等因素的影响,在临床评估屋尘螨变应原CPT结果工作中无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李晓鸾孟文霞张小平王燕刘艳梅孙长春
关键词:变应原尘螨变应性鼻炎结膜炎支气管哮喘
屋尘螨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在上下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比较在上、下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中屋尘螨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CPT)结果的差异,为在下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中屋尘螨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至2008年在我科就诊的符合变应性鼻炎、结膜炎和(或)支气管哮喘诊断的患者178例,分为3组:单纯支气管哮喘组45例、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和(或)结膜炎组50例、变应性鼻炎和(或)结膜炎组83例。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屋尘螨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采用北京协和医院眼结膜激发试验评估标准分别记录,同时进行屋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以及血清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d1-sIgE)检测。结果3组随着皮肤点刺试验"+"的递增,屋尘螨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结果+++以上患者比例逐渐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屋尘螨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不受变应性疾病累及器官的影响,在不伴上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下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中亦存在一定的诊断价值。
李晓鸾孟文霞王燕刘艳梅孙长春
关键词:变应原尘螨变应性鼻炎结膜炎
尘螨、霉菌和花粉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结果分析
2011年
目的通过对尘螨、霉菌及花粉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CPT)的结果分析,探讨变应原种类对结膜激发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至2009年符合变应性鼻炎、结膜炎和(或)支气管哮喘诊断的患者274例,根据变应原种类分为3组:尘螨组130例,霉菌组84例,花粉组60例。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采用北京协和医院眼结膜激发试验评估标准分别记录,同时进行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检测。结果 3组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结果阳性率在sIgE阴性的病例中分别为24.5%、7.9%、33.3%,两两比较其中尘螨组与霉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花粉组与尘螨组、霉菌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结果阳性率在sIgE阳性的病例中分别为70.0%、63.0%、81.0%,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结果分级显示与变应原种类无明确相关(r=0.1323,P>0.05),而与sIgE级别相关(r=0.4657,P<0.05)。结论在sIgE阴性病例中,花粉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较尘螨、霉菌敏感;而在sIgE阳性病例中,变应原结膜激发试验敏感性不受变应原种类影响,其分级与sIgE级别相关。
李晓鸾孟文霞张小平王燕刘艳梅孙长春
关键词:变应原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