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301-010)

作品数:12 被引量:135H指数:5
相关作者:崔景荣符君唐秋琼魏雪涛李晓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小鼠
  • 2篇代谢
  • 2篇蛋白
  • 2篇液相色谱
  • 2篇色谱
  • 2篇肿瘤
  • 2篇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代谢组学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体
  • 1篇蛋白酶体抑制...
  • 1篇毒作用
  • 1篇心肌
  • 1篇心肌酶
  • 1篇心肌酶检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机构

  • 11篇北京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4篇崔景荣
  • 3篇魏雪涛
  • 3篇唐秋琼
  • 2篇凌笑梅
  • 2篇王皎
  • 2篇李晓娜
  • 2篇符君
  • 2篇徐波
  • 2篇李润涛
  • 2篇金海峰
  • 1篇贾璇
  • 1篇阎本勇
  • 1篇冉福香
  • 1篇邓艳萍
  • 1篇袁霞
  • 1篇郝卫东
  • 1篇楼雅卿
  • 1篇焦士勇
  • 1篇赵燕
  • 1篇刘敬弢

传媒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3篇毒理学杂志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补骨脂酚的体外肝微粒体代谢及代谢减毒作用的种属比较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研究补骨脂酚在人、比格犬和大鼠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动力学及种属差异,评价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对补骨脂酚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的减毒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HK-2细胞的存活率来评价补骨脂酚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对其毒性的影响。应用HPLC法分析补骨脂酚在3个种属肝微粒体孵育液中的剩余浓度,研究其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和代谢动力学。结果在3个种属肝微粒体分别作用下,补骨脂酚的HK-2细胞毒性明显降低。补骨脂酚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最慢,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最快,人、犬和大鼠的代谢动力学参数Km、Vmax、T21和CLint分别为:(81.66±3.41),(89.35±4.32)和(31.89±2.60)μmol.L-1;(0.47±0.01),(0.57±0.01)和(1.88±0.09)μmol.L-1.min-1;(44.14±1.13),(53.31±0.29)和(6.79±0.39)min;(39.38±1.04),(65.16±0.35)和(365.92±20.01)ml.min-1.kg-1。结论肝微粒体降低补骨脂酚的HK-2细胞毒性,这一减毒作用与补骨脂酚经肝微粒体酶的代谢相关。补骨脂酚的体外肝代谢动力学性质存在着一定的种属差异;犬肝微粒体对高浓度补骨脂酚所致的HK-2细胞毒性的降低作用要弱于人和大鼠肝微粒体。
焦士勇艾常虹李艾芳李桦王旗
关键词:补骨脂酚HK-2细胞代谢种属差异
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与炎症的关系被引量:17
2010年
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它们通过内源性及外源性两条通路相互联系。炎症调节因子和效应细胞是肿瘤组织局部微环境的重要组成,它们在炎症与肿瘤相互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有多种促肿瘤作用,可以促进恶性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促血管新生和转移,削弱机体的获得性免疫反应,改变机体对激素和化疗药物的反应。肿瘤相关性炎症的通路的揭示,可以为进一步改进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分子。理想的靶向于肿瘤相关性炎症的药物可以转化促肿瘤炎症浸润,阻止炎症细胞移行到肿瘤灶,将促肿瘤微环境调整为抑制肿瘤的微环境,增强特异的获得性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生长、存活和转移播散。
吉登波崔景荣
关键词:肿瘤炎症
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YSY-01A对肿瘤细胞促血管生成作用的抑制及其机制初探被引量:11
2013年
YSY-01A是一种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前期研究已经证实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但是它对肿瘤血管生成是否有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明YSY-01A阻碍肿瘤细胞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我们首先将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法与细胞共培养(Transwell)模型相结合,探讨YSY-01A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T-29 cell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增殖促进作用;运用高内涵筛选(high content screening,HCS)法研究YSY-01A对HT-29细胞中NF-κB核转位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YSY-01A对HT-29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调控.为了观察YSY-01A对HUVEC增殖和运动有无直接抑制作用,我们采用SRB法观察YSY-01A对HUVEC的增殖抑制作用;运用HCS法分别考察YSY-01A对HUVEC的运动抑制和细胞毒作用.结果证实,YSY-01A可以阻碍HT-29细胞对HUVEC的增殖促进作用并具有浓度依赖性.YSY-01A还可抑制HT-29细胞中NF-κB的核转位,下调HIF-1α及VEGF的表达.进一步研究证实,YSY-01A能够浓度依赖地抑制HUVECs的增殖和运动,而不伴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上述结果表明,YSY-01A可以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下调肿瘤细胞中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进而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
刘敬弢袁霞徐波冉福香楚明明贾璇陈溢欣王哲李润涛崔景荣
关键词:蛋白酶体抑制剂血管生成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T-29细胞
代谢组学及其分析技术被引量:70
2010年
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是细胞内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动态检测以及定性定量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应用在药物毒理学研究、疾病诊断、植物和中药等领域。代谢组学对分析技术要求较高,近年来随着分析手段的不断完善,代谢组学的研究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近年来各种分析技术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不同分析技术各自的优缺点,应用领域等进行了综述。同时也总结了在代谢组学的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一些实验技术方面的问题。
王斯婷李晓娜王皎凌笑梅
关键词:代谢组学核磁共振气质联用液质联用
RP-HPLC法测定TM208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2011年
目的:建立TM208含量及有关物质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2)(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甲醇(25∶7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进样量20μL。结果:TM208与其他物质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为1.0~200μg.mL-1(r=0.9997),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在5%以下,平均回收率为100.2%,检测限为50 ng.mL-1。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
王皎李晓娜张建美凌笑梅李润涛崔景荣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三氯乙烯的皮肤致敏性及对小鼠淋巴结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局部淋巴结试验BrdU-ELISA法研究三氯乙烯(TCE)的皮肤致敏性及对小鼠淋巴结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28只雌性C57小鼠随机分7组,分别为AOO溶剂对照组、5%TCE组、10%TCE组、20%TCE组、40%TCE组、80%TCE组和25%己基肉桂醛(HCA)阳性对照组,实验第1、2、3天分别于小鼠双耳耳背部涂抹25μl受试物,第6天经腹腔注射0.5ml 10mg/ml BrdU溶液,第7天处死小鼠,取双侧耳后淋巴结,进行淋巴细胞计数和BrdU含量测定,比较各组小鼠BrdU标记指数和刺激指数(SI)的差异。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结CD4+T细胞中CD44+CD62L-细胞、IFN-γ+细胞(Th1细胞)和Foxp3+细胞(Treg细胞)比例。结果 80%TCE组和25%HCA组与AOO溶剂对照组相比,小鼠淋巴结脏器系数和淋巴结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加;TCE各浓度组BrdU标记指数显著增高,具有剂量-反应关系,25%HCA组BrdU标记指数显著高于AOO溶剂对照组;5%TCE、10%TCE、20%TCE、40%TCE、80%TCE和25%HCA的刺激指数(SI)依次为:2.24、1.79、1.97、2.36、2.81和2.62。80%TCE组小鼠淋巴结CD4+T细胞中CD44+CD62L-细胞、IFN-γ+细胞和Foxp3+细胞比例依次为22.30%、3.90%和17.05%,均高于溶剂对照组。结论局部淋巴结试验BrdU-ELISA法是一种较好的评价化学物皮肤致敏性的替代试验方法,TCE是一种皮肤致敏物。TCE可以促进小鼠淋巴结CD4+T细胞活化,并提高CD4+T细胞中Th1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
杨进涛赵燕唐秋琼蒋建军魏雪涛尚兰琴郝卫东
关键词:三氯乙烯皮肤致敏性
心肌酶检测在体外心脏毒性评价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比较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3种检测方法评价早期心脏毒性的敏感性差异,寻求早期心脏毒性评价方法最优组合。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不同剂量浓度(0、10、50和250μmol/l)的受试物(异丙肾上腺素、青霉素G)分别染毒24、48和72 h。检测各浓度组心肌细胞活性及搏动情况,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浓度,比较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结果异丙肾上腺素染毒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浓度组肌钙蛋白T(cTnT)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分别测定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50μmol/l组染毒24、48和72 h后cTnT含量变化,24 h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时实验组比对照组含量降低(P<0.05),72 h时实验组比对照组含量增高(P<0.05)。而青霉素G染毒后各组间、各时间点cTnT含量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浓度组、各时间点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实验结果,针对异丙肾上腺素(10、50和250μmol/l)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模型,肌钙蛋白T能起到较好地预测作用,而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未能反映心肌细胞损伤。因此,人们仍需要寻求更优的预测心肌细胞毒性的指标。
符君王宛怡唐秋琼金海峰魏雪涛
关键词: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异丙肾上腺素
乙烯利对成年及子代小鼠某些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乙烯利对成年及子代雌性Balb/c小鼠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成年动物以乙烯利灌胃染毒,剂量为15.9、47.7和143 mg/kg,4周后观察小鼠免疫器官脏器系数、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成年雌性小鼠合笼后,于孕期第6天(GD6)开始灌胃染毒,至仔鼠断乳,仔鼠6周龄时观察仔鼠免疫器官脏器系数、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免疫功能的变化。采用LDH法测定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采用T淋巴细胞增殖和迟发型变态反应来评价细胞免疫功能,采用溶血空斑实验来评价体液免疫功能。结果各剂量组成年小鼠及仔鼠体重及脏器系数未发生改变;143 mg/kg乙烯利能够使仔鼠淋巴细胞数增多,而成年小鼠未产生变化;143mg/kg的乙烯利能够抑制成年小鼠的NK细胞活性,但是47.7~143mg/kg的乙烯利却增强仔鼠的NK细胞活性;15.9~143 mg/kg乙烯利能够增强雌性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但是子代小鼠各剂量组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却未受影响;成年小鼠各剂量组迟发型变态反应均未发生显著变化,47.7~143 mg/kg浓度的乙烯利能够抑制仔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成年及仔鼠的体液免疫功能未受影响。结论乙烯利在15.9~143 mg/kg时能够影响成年及子代Balb/c小鼠的免疫系统,成年及子代小鼠免疫系统对乙烯利的反应性存在差异,表明同一化学物的免疫毒性及发育免疫毒性表现不完全相同;评价外源化学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时,有必要时同时观察外源化学物对免疫系统及发育免疫系统的影响。
金海峰唐秋琼符君任泽明彭茨克魏雪涛
关键词:免疫毒性乙烯利
七叶皂苷钠对小鼠肝癌H22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体内模型研探讨七叶皂苷钠对H22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CR小鼠H22荷瘤肝癌模型观察七叶皂苷钠抗肿瘤作用,采用Western Blot分析肿瘤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通过免疫组化分析肿瘤组织中CD31变化,评价微血管密度。结果:1.4和2.8 mg.kg-1七叶皂苷钠对H22的抑瘤率分别为19.2%,40.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七叶皂苷钠能够显著降低肿瘤内部微血管密度,低高剂量组可分别达到44.1%和48.5%。Western Blot证实,七叶皂苷钠能不同程度下调cyclinD1、cdk2、cyclinE、VEGF、p-Akt等蛋白的表达,抑制p65的核转位。结论:七叶皂苷钠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血管新生以及干扰信号转导有关。
聂昕郭维徐波崔景荣
关键词:七叶皂苷钠细胞周期相关蛋白NFΚ-B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吗啡-3-葡萄糖醛酸苷含量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检测法,用于测定大鼠脑组织中吗啡-3-葡萄糖醛酸苷(M3G)的浓度。方法:微粒体酶体外反应体系,经孵育和处理后,采用HPLC分析定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RP-HPLC测定采用DiamonsilTM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10m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含1mmol.L-1十二烷基磺酸钠,磷酸调pH=2.15):乙腈(79.5∶20.5),流速:1.5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50μl。结果:本实验条件下各物质分离良好,M3G线性范围50-600μg.L-1。M3G最低检测限为50μg.L-1。M3G的方法回收率在90%-105%范围内,提取回收率在75%以上。结论:本法可用于对大鼠脑微粒体体外孵育生成吗啡-3-葡萄糖醛酸苷含量的测定。
王丽阎本勇陈亦兰刘丽京孙莉邓艳萍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微粒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