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573)

作品数:14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肖志坚郝玉书张美荣杨琳张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7篇髓系
  • 7篇细胞
  • 6篇髓系白血病
  • 6篇染色
  • 6篇染色体
  • 6篇急性
  • 6篇急性髓系
  • 6篇急性髓系白血...
  • 5篇基因
  • 4篇遗传学
  • 4篇GSTT1
  • 3篇异常综合征
  • 3篇增生异常综合...
  • 3篇综合征
  • 3篇骨髓
  • 3篇骨髓增生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机构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肖志坚
  • 7篇郝玉书
  • 5篇张悦
  • 5篇张美荣
  • 5篇杨琳
  • 4篇刘世和
  • 3篇徐世才
  • 3篇李睿
  • 2篇邹煦
  • 2篇刘旭平
  • 2篇邵英起
  • 2篇徐泽锋
  • 1篇徐世荣
  • 1篇张莉
  • 1篇冯敏
  • 1篇杨琳
  • 1篇李睿
  • 1篇贡金英
  • 1篇温树鹏
  • 1篇代芸

传媒

  • 6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5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AD51G135C和XRCC3C241T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发生及其染色体异常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索同源重组修复基因RAD51和XRCC3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生及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6例AML患者、52例MDS患者和458名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RAD51、XRCC3、NQ01基因型,用多重PCR方法检测GSTF1和GSTM1基因型。结果AML患者RAD51G135CG/C基因型比例(35.3%)与正常对照组(2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RAD51cmcG/C基因型患AML的相对风险性(OR值)为1.441(95%CI:1.052~1.973)。inV(16)和(或)t(16;16)/CBFB-MYH11(+)患者,XRCC3G241T,杂合子基因型的比例(41.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0%)(P=0.000),XRCC3C241T,杂合子基因型患inv(16)和(或)t(16;16)AML的OR值为6.133(95%CI:2.227—16.887,P=0.000);且不同基因之间有显著的协同效应,XRCC3C241T,和RAD51G135C同时为变异基因型,0R值增高至8.697,在此基础上同时GSTM1为缺失型,OR值增至12.656,同时NQ01C609-为变异基因型,0R值增至17.091。MDS患者RAD51cⅢc和XRCC3。㈨,各基因型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XRCC3C241T,基因型与inv(16)和(或)t(16;16)/CBFB—MYH11(+)AML发生高度相关,此相关性与XRCC3C241T,和RAD51C135C之间,及与GSTM1和NQ01C509-基因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RAD51G135C和XRCC3C241T基因型与MDS发生及MDS染色体异常之间未发现有相关性。
张美荣张悦徐世才刘旭平肖志坚
关键词:白血病非淋巴细胞急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D51XRCC3
12号染色体短臂异常的髓系肿瘤12例分析
2005年
目的 探讨12号染色体短臂异常的髓系肿瘤是否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病理遗传学病种。方法 回顾性分析2 6 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和6 3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临床资料。结果 12号染色体短臂异常的发生率MDS为1.6 % ,AML为1.3% ,主要为缺失(10 /12例)。这些患者并无一致性的独特细胞/组织形态学、免疫学和临床特征。结论 12号染色体短臂异常伴髓系肿瘤不是一个独立临床病理遗传学病种。
张悦张莉刘世和周学慧郝玉书肖志坚
关键词:髓系肿瘤短臂病理遗传学组织形态学MDSAML
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与IPSS危度分组:FAB与WHO分型比较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比较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pMDS)患者WHO(2 0 0 1)分型和FAB分型的亚型与细胞遗传学异常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按FAB标准确诊并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的 2 37例pMDS患者 ,重新进行血片和骨髓片分类计数并按WHO标准进行分型 ,对两种分型结果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和国际预后积分系统 (IPSS)危度分组与各亚型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按FAB标准分型各亚型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及染色体异常危度分组无显著性差异 ,按WHO标准分型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 (RCMD)患者与RA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 74 .4 %和 4 2 .5 % ,P <0 .0 0 1) ,IPSS预后好的染色体核型比例RA组 (6 5 .0 % )明显高于RCMD组 (2 4 .4 % )(P <0 .0 0 1) ,中等及差的染色体核型比例RCMD组 (分别为 4 8.9% ,2 6 .7% )明显高于RA组 (分别为 2 7.5 % ,7.5 % ) (P <0 .0 5 )。WHO分型与FAB分型一样 ,各亚型与IPSS危度分组有较好的相关性 ,WHO分型的RCMD低危组比例 (1.1% )较RA(10 .0 % )明显减低 (P <0 .0 5 ) ,RAEB Ⅱ高危组比例 (30 .5 % )较RAEB Ⅰ (0 )明显增高 (P <0 .0 0 1)。
于明华刘世和邵英起郝玉书肖志坚
关键词: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IPSSFABWHO分型细胞遗传学
GSTT1,GSTM1和NQO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及其重现染色体异常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GSTT1,GSTM1和NQO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易感性及AML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228例AML和241名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群对照,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GSTT1和GSTM1基因型,用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分析NQO1基因型。结果AML患者GSTM1无效型(null)比例(62.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2.7%),而GSTT1无效型(null)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QO1C609TC/T和T/T基因型比例AML患者(分别为53.1%和25.0%)、t(8;21)(q22;q22)/AMLETO阳性患者(分别为64.3%和25.0%)、t(15;17)(q22;q11)/PMLRARα阳性患者(分别为57.1%和26.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9.4%和13.7%)。NQO1C609TC/T和T/T基因型患t(8;21)(q22;q22)/AMLETO阳性AML的相对危险性分别为4.487(95%CI:1.282~15.705)和6.293(95%CI:1.536~25.782),NQO1C609TC/T和T/T基因型患t(15;17)(q22;q11)/PMLRARα阳性AML的相对危险性分别为2.531(95%CI:1.286~4.981)和4.149(95%CI:1.856~9.275)。结论NQO1C609TC/T和T/T基因型与我国成人原发性AML,特别是伴重现染色体异常t(8;21)(q22;q22)/AMLETO阳性及t(15;17)(q22;q11)/PMLRARα阳性AML高度相关。
杨琳张悦张美荣肖志坚
关键词:基因GSTT1染色体异常基因多态性NQO1
急性髓系白血病体外细胞耐药与p170表达及染色体核型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体外细胞耐药与p170表达及染色体核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用MTT分析方法检测阿糖胞苷(Ara-C)、柔红霉素(DNR)、高三尖杉酯碱(HHT)、安吖啶(AMSA)和米托蒽醌(MTZ)体外细胞耐药。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170蛋白表达水平。R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初治患者(138例)、难治患者(8例)、复发患者(1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变(8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AML变(8例),各组之间的p170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p170 表达率≥5 %的患者Ara-C,DNR和MTZ耐药率明显高于p170 表达率<5 %的患者,但HHT和AMSA的耐药检出率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170表达水平与染色体核型异常无明显相关性。t(8;21)/inv(16)患者未发现对Ara-C有耐药。与正常核型组相比,5/7号染色体异常组的HHT和MTZ耐药发生率、+8组的HHT和DNR的耐药发生率、其他染色体异常组的Ara-C,DNR和HHT的耐药发生率明显增高(P <0.05)。结论:AML体外细胞耐药和p170蛋白表达水平与病期无关,p170 表达率和特异染色体核型异常与体外细胞耐药有一定的相关性。
冯敏徐泽锋邵英启刘世和王艳生贡金英郝玉书肖志坚
关键词:髓系白血病急性耐药P170细胞遗传学
t(8;21) AML白血病干细胞克隆起源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t(8;21)白血病干细胞克隆起源时间.实验方法用LD-PCR或LDI-PCR联合序列分析确定t(8;21)断裂区基因组DNA序列,根据所得序列设计病人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检测患者Guthrie cards AML1-ETO融合基因;用RT-PCR检测脐带血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标本进一步用Real-time PCR进行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细胞定量并用FISH检测用MiniFACS分取的CD33+和CD19+细胞组分t(8;21)易位.结果10例t(8;21)/AML患者中5例Guthrie cards 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520份脐带血1份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脐血中AML1-ETO(+)细胞为1/2×104,仅CD33+细胞组份有t(8;21)易位.结论部分t(8;21)/AML患者其白血病干细胞克隆起源于胎儿期.
肖志坚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子遗传学
GSTT1、GSTM1、NQO1、RAD51和XRCC3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生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GSTT1、GSTM1、NQO1、RAD51和XRCC3基因多态性与我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发生遗传易感之间的关系。方法共120例CML患者和458名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用多重PCR方法检测GSTT1和GSTM1基因型,用PCR-RFLP方法分析RAD51,XRCC3,NQO1基因型。结果CML患者GSTT1和GSTM1缺失型比例分别为50.8%和59.2%,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分别为42.8%和53.1%)。CML患者NQO1C/T和T/T基因型的比例(60.0%)、RAD51G135CG/C基因型比例(26.9%)和XRCC3-241Met杂合子缺失型(Thr/Met)的比例(9.2%)均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5.3%,12.4%和9.2%)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GSTT1、GSTM1、NQO1、RAD51和XRCC3基因型与我国CML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杨琳徐世才刘旭平张美荣张悦肖志坚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遗传易感RAD51基因XRCC3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82例患者VEGF与MMP-2、MMP-9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为了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相互关系及二者在AML中的意义,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AML患者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MMP-2mRNA、MMP-9mRNA、VEGF mRNA的表达,用明胶酶谱的方法测定原代MNC和HL-60细胞分泌的MMP-2、MMP-9的活性,应用ELISA方法检测AML患者血清中VEGF蛋白的水平,分析VEGF和MMP-2、MMP-9mRNA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AML患者MMP-2mRNA、MMP-9mRNA与VEGF mRNA的表达和VEGF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无相关性;VEGF阳性组发生髓外浸润率明显高于阴性组;VEGF上调HL-60细胞中bcl-2的表达。结论:AML患者中MMP-2,MMP-9的表达和VEGF具有正相关性,VEGF可以上调部分AML患者中MMP-2,MMP-9的表达,VEGF可能与MMP-2,MMP-9共同参与了白血病髓外浸润的发生。
杨琳董作仁温树鹏潘崚张学军罗建民徐世荣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VEGFMMP-2MMP-9
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足叶乙甙和阿霉素诱导AML1基因重排、融合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与染色体t(8;2 1)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K5 6 2细胞经不同浓度足叶乙甙 (Vp16 )和阿霉素 (DOX)作用不同时间后用Southern杂交检测AML1、ETO基因重排 ,用筑巢式RT PCR联合序列分析检测AML1 ETO融合基因。结果  10 ,5 0 ,10 0 μmol LDOX作用 16hAML1基因重排阳性 ,5 0 μmol LDOX作用 4 8hAML1 ETO融合基因阳性。 结论 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诱导AML1基因重排、融合是染色体t(8;2 1)形成机制之一。
肖志坚
关键词:足叶乙甙阿霉素AML1基因重排染色体易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伴t(3;21)(q26;q22)染色体易位受累基因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变伴 t(3;21)(q26;q22)的受累基因。方法对1例 CML AML 变伴 t(3;21)(q26;q22)患者细胞间期和中期分裂相细胞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 AML1和 bcr/abl 基因重排,RT-PCR 联合序列分析检测 t(3;21)(q26;q22)受累基因。结果 der(3)和 der(21)染色体上均检测到 AML1基因杂交信号,AML1-MDS1-Evil、AML1-MDS1、AML1-EAP 及 Evi1基因均表达,未见 AML1-Evi1融合基因表达,AML1-MDS1-Evi1基因表达水平是 AML1-MDS1、AML1-EAP 表达水平的1.58和1.54倍,患者 Evi1基因表达水平是 HEL 细胞系 Evi1表达水平的2.71倍。结论 t(3;21)(q26;q22)导致形成 AML1-MDS1-Evi1、AML1-MDS1融合基因及 Evi1基因激活,这些继发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是 CML 急性变伴 t(3;21)(q26;q22)患者急变发生的分子基础。
刘旭平张美荣张美荣张莉代芸郝玉书张莉
关键词:染色体易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