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76115) 作品数:6 被引量:21 H指数:2 相关作者: 曹堃 姚臻 陈振华 黄志明 戴斌斌 更多>> 相关机构: 浙江大学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理学 更多>>
超临界烯烃聚合的研究进展——Ⅲ.相行为 被引量:1 2007年 以超临界烯烃聚合为背景,在介绍超临界特征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聚烯烃在超临界烷烃流体中的相行为。概括了聚烯烃内部结构包括种类、分子量和支化度,及超临界烷烃流体性质和第三组分的加入等对聚烯烃溶解度的影响。同时,比较了超临界烷烃流体对聚烯烃的溶胀特性及相应的熔点变化。 陈振华 曹堃 姚臻 范荣 黄志明关键词:超临界流体 相行为 聚烯烃 环烯烃共聚物的链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 <正>环烯烃共聚物(COC),具有高透明性、低双折射率、低电介常数、优良的耐热性、耐化学性、熔体流动性、尺寸稳定性及隔湿性等,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零件、生物医药等领域。其中,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ENC)是近几年来该领域... 刘少杰 戴斌斌 姚臻 曹堃关键词:ETHYLENE NORBORNENE 文献传递 基于PR状态方程的二元体系临界性质计算中不同混合规则对比 被引量:9 2008年 基于PR状态方程,结合四种不同混合规则,利用Heidemann和Khalil的临界性质计算方法,关联了二十一种不同二元体系的临界温度并预测了其临界压力,其中包括非极性、极性和缔合三类体系。对临界温度的关联结果表明,四种混合规则对所有体系均适用。对临界压力的预测结果表明,四种混合规则中van der Waals-1及Panagiotopoulos-Reid混合规则对非极性-极性(四偶极)体系的估算精度高,而van der Waals-2和Sadus van derWaals-2混合规则更适用于非极性-非极性体系及极性-极性(四偶极)体系。对于缔合体系,随着组分缔合能力的增强,四种混合规则的预测误差均增大,除含1-丁醇及苯组分的体系外有待于寻找更合适的状态方程及混合规则。 陈振华 曹堃 姚臻 黄志明丙烯超临界聚合中原生晶特征 2013年 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WAXD)对由丙烯超临界聚合和传统本体淤浆法制得的等规聚丙烯原生结晶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聚合工艺、预聚温度、粒径、分子量等对原生晶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聚合法制备的等规聚丙烯(SC-iPP)呈现出α和γ的混合晶型,而采用传统淤浆法制备的等规聚丙烯(C-iPP)只含有单一α晶型,这是因为超临界的高温高压状态,使得体系传热传质阻力较小,更有利于原生晶型的发展。此外,预聚温度、粒径、分子量等因素也对丙烯超临界聚合所制得的SC-iPP结晶特征有显著影响。 邱少龙 霍志宏 曹堃 笪文忠 王兴仁 徐宏斌关键词:丙烯聚合 超临界聚合 等规聚丙烯 极性环烯烃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0年 评述了具有殷实应用前景的极性环烯烃共聚物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对比了后处理法、前处理法及直接共聚法三种不同的制备途径。后处理法因极性基团通过后处理产生,故不会影响聚合活性,且极性基团含量较高,但步骤繁琐。前处理法使极性基团的保护与聚合过程相耦合,操作较后处理法简便。直接共聚法工艺最为简单,但其催化剂活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在基于制备过程特征的基础上,围绕提高环烯烃及极性基团的有效插入率进行了重点阐述。 姚臻 戴斌斌 刘少杰 陈振华 曹堃 谢家明 傅建松 孙荣华关键词:降冰片烯 茂金属催化剂 乙烯和降冰片烯加成共聚合催化体系 被引量:7 2010年 在C5系列的综合利用中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环烯烃共聚物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端产品之一。本文评述了用于乙烯和降冰片烯类共聚合体系新型加成催化剂的最新进展,包括茂金属催化剂、非茂金属催化剂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三大类。开发新型半夹心型催化剂是茂金属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主要有两类:限定几何构型催化剂(CGC)以及Cp′MX3和Cp′M(R)X2(Cp′=茂基或取代茂基;M=Ti,Zr,Hf;X=卤素或烷基;R=OAr,NR2,NPR3)。非茂金属催化剂则具有亲电能力更强的活性中心及更开放的配位空间,通常具有更高的NB插入率,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类活性聚合的特征。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由于对氧(或Lewis酸)更不敏感,导致对极性基团有更好的耐受性。此外,重点围绕配体结构对催化特性的影响,对如何提高分子量和环烯烃的有效插入率及其序列结构的调控等进行了对比和剖析,并展望其今后发展趋势。 姚臻 戴斌斌 刘少杰 曹堃 傅建松 谢家明关键词:降冰片烯 乙烯 茂金属催化剂 非茂金属催化剂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烯烃聚合颗粒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06年 综述了烯烃聚合过程中各种颗粒模型的研究进展,并着重讨论了聚合物颗粒形态和聚合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近期的烯烃聚合研究发现,负载型催化剂性质、聚合条件对聚合过程中负载型催化剂是否分裂及聚合物颗粒形态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最新的烯烃聚合颗粒模型(如两相模型、张力模型和颗粒形态模型等)引入了能量或张力的概念,认为聚合速率、传质阻力等影响能量或张力的大小,进而决定负载型催化剂是否分裂及最终的聚合物颗粒形态。 姚臻 刘敏 曹堃关键词:负载型催化剂 烯烃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