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0173)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叶长盛朱传民黄建军祖佳嬉雷慧敏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县域
  • 4篇ESDA
  • 3篇县域单元
  • 2篇空间结构
  • 1篇障碍度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分布
  • 1篇人口空间
  • 1篇人口空间分布
  • 1篇三化
  • 1篇三化协调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居民
  • 1篇农村居民收入
  • 1篇自相关
  • 1篇县域粮食
  • 1篇县域农村
  • 1篇粮食生产
  • 1篇空间格局演变
  • 1篇空间自相关

机构

  • 7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江西省数字国...

作者

  • 6篇叶长盛
  • 2篇朱传民
  • 1篇黄建军
  • 1篇杨丹
  • 1篇黄雅丹
  • 1篇彭琼
  • 1篇雷慧敏
  • 1篇祖佳嬉
  • 1篇吴佳

传媒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江西省县域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本文运用ESDA空间相关分析理论,结合GIS技术,探讨了1980-2009年江西省县域粮食生产的地域格局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江西省粮食生产向产粮大县、湖区和平原区集中分布;近30a粮食生产重心一直在丰城市境内,略微向东北偏移2.09km;县域单元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空间聚集分布显著;1980、1990、2000和2009年位于HH和LL象限的县域分别占总单元数的49.45%、59.34%、58.24%和71.43%,局部集聚格局显著,集聚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生产局部空间集聚显著高产区(HH)以鄱阳湖平原南部地区为中心,包括南昌县、进贤县、高安市、樟树市、丰城市、新干县、余干县、抚州市区、东乡县,显著低产区(LL)县域很少,仅包括1980年的湖口县和2000年的湖口县、星子县、永修县。影响粮食产量空间格局主要因素为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使用量等。
叶长盛朱传民
关键词:粮食生产县域单元ESDA
江西省县域农村居民纯收入空间差异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将ESDA空间相关分析理论和GIS技术相结合,揭示了1980-2009年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空间格局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绝对差异增大,相对差异明显缩小,空间结构呈纺锤型(中间集中型),集中于中上收入区、中下收入区和低收入区3种类型,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县域之间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呈现空间上的集中分布,高收入区集中于浙赣铁路及京九铁路北段沿线,低收入区集中在赣南地区;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9年位于HH和LL象限的县域分别占总单元数的53.85%、69.23%、65.93%和71.43%,局部集聚格局显著,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叶长盛黄建军
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县域单元ESDA
基于ESDA的江西省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的分布等。文章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理论,结合GIS技术,探讨了1978—2010年江西省县域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间内全省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减慢。极差由22.52扩大至38.61,标准差由184.12扩大至38.61,变异系数和锡尔系数的变化趋势一致,从1978年的0.82和0.19分别增长至2010年的1.17和0.28。这说明江西省人口密度在研究的时期内离散程度、相对差距、绝对差异都增大。全省人口分布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浙赣线以北地区高人口密度区形成由点状分布逐渐演化成片状分布的结构特征且空间差异度程度在减小,浙赣线以南地区形成以赣州市为高人口密度中心整体人口密度较低的现状。1978、1990、2000、2010年位于H-H和L-L象限的县域个数分别占80.21%、78.02%、69.23%、68.13%,从而表明30年以来江西省人口空间分布的聚集分布有下降的趋势。
薛羚茜叶长盛
关键词:人口分布
江西省县域尺度耕地变化的地域格局分析
2012年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借助GIS技术,利用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ESDA)相关理论,对江西省耕地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格局、特征与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值计算,研究期内区域耕地数量变化的差异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且有进一步集聚的趋势;各县域Local Moran′s I反映了耕地变化在局域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均质性,"北部平原—周边山区—内部岗丘"的区域化分异特征;局域空间自相关(LISA)的4种集聚类型中,正相关的"高—高"和"低—低"类型占主体部分,约占60%。其中,"高—高"关联的主要有北部平原区、周边部分山区县,而赣东南西三面群山向内部平原过渡的岗地、丘陵地区等则表现出一定的"低—低"关联特征。不同类型区,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有所不同。
朱传民黄雅丹吴佳彭琼
关键词:耕地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
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西省复种指数时空格局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复种是一种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种植方式,复种指数是耕作制度研究中衡量耕地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的基础性指标。在分析1978-2011年江西省耕地面积、播种面积、耕地复种指数演变的基础上,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与GIS技术,以县域为单元,探讨江西省复种指数的空间格局和演变规律。结果显示:江西省的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耕地复种指数均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复种指数的空间结构1980年和2010年呈中间集中型分布,集中于181%-220%和221%-250%2个级别,1990年和2000年的复种指数集中在221%-250%和251%-300%2个级别;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位于高高(HH)和低低(LL)象限的县域总数分别为65个、68个、60个和65个县,占总数的71.43%、74.73%、65.93%和71.43%,局部空间集聚显著,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高复种指数主要集中在赣东部地区和赣北部地区,低复种指数主要集中在赣南地区。
杨丹叶长盛
关键词:复种指数ESDA县域空间结构
基于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江西省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结构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本文在分析1991—2008年江西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过程及用地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应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对江西省2000年和2008年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8年江西省城市建设用地大致以每年36 km2的速度呈直线递增,生产性用地在减少,服务性、生活性用地在增加;2000年居住、公共设施、工业、道路广场用地分布最为均匀,仓储、绿地和对外交通用地分布较为平均,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分布比较合理;到2008年演变为居住、道路广场用地分布最为均匀,市政公用设施、对外交通、绿地、仓储、工业和公共设施用地分布比较平均;特殊用地的区域分布两个年份的差距都较大(基尼系数都超过国际警戒线0.4);居住、公共设施、工业、道路广场和特殊用地在各地的分布趋向集中,仓储、对外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和绿地分布趋向均衡。
叶长盛
关键词:基尼系数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结构
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障碍因子诊断被引量:11
2015年
以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3个方面构建"三化"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利用ESDA和GIS技术,揭示2000—2012年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并采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找出阻碍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提升潜力大;在总体空间格局上,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相似地区集聚分布,热点区沿浙赣线和京九线(江西段)北段成带状集聚,冷点区主要向赣东南地区集聚,鄱阳湖周边地区的冷点区逐渐消失;阻碍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提升的障碍因子主要表现为地均工业增加值、工业化率、城镇化率、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人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个方面,地均工业增加值历来是主要的障碍因子。
祖佳嬉叶长盛雷慧敏
关键词:空间格局演变障碍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