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530)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于赓哲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中古
  • 1篇中古时期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地位
  • 1篇手术
  • 1篇隋唐
  • 1篇唐人
  • 1篇嬗变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手术
  • 1篇西学
  • 1篇历史轨迹
  • 1篇华佗
  • 1篇怀疑
  • 1篇疾病
  • 1篇疾病观
  • 1篇官民
  • 1篇分科
  • 1篇分野
  • 1篇《天圣令》

机构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于赓哲
  • 1篇宋丽华

传媒

  • 1篇历史研究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天圣令》复原唐《医疾令》所见官民医学之分野被引量:8
2011年
《天圣令》所载唐《医疾令》所代表的官方医学,无法展示唐代医学的全貌。官方医学对于博士、医学生身份的抉择,一方面体现出官方医学对民间医学的尊重与服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体制的开放包容。从这个角度来说,官方医学并未试图改变中国医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在唐人"特重古方"的背景下,《新修本草》能够取代影响巨大的《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经集注》成为官方医学中罕见的当世教材,体现出官修药书对私修药书的天然优势。对唐《医疾令》中所记载的医学分科不宜给予过高评价,因为它仅是官方的行政需求,并不代表当时医学的整体面貌,不仅民间医学分科项目与之迥异,而且后世的官方医学分科也未受到其影响。从"灸"疗法在《医疾令》中的地位可以看到民间医学思想对律令的影响。
于赓哲
关键词:分科疾病
唐人疾病观与长安城的嬗变被引量:4
2010年
在对唐代长安城形制变化进行研究时,唐人疾病观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出于医学理论的影响和现实疾病的威胁,唐代社会普遍持有"居高避湿"的建筑理念,在此情况下,隋代长安城初建时过分注重礼制布局、忽略地形缺陷的做法被部分修正,整齐划一的城市布局被打破,长安里坊人口分布也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此可以管窥古人环境观是如何受到自然因素和时代文化观共同影响的。
于赓哲
关键词:隋唐
中古时期医人的社会地位
<正>引言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自序》:"医,小道也,精义也,重任也,贱工也。"一言道尽古代医人之辛酸。"小道"与"贱工"分别指向医学地位的低下和医人身份的卑微,而"重任也"三字隐约折射出医人的责任感和委屈。自古以
宋丽华于赓哲
文献传递
被怀疑的华佗--中国古代外科手术的历史轨迹被引量:26
2009年
由其生前的声名隆盛到后世对他的怀疑,再到近代西学东渐之后传统医界对他的"重新发现",华佗外科术的声誉在一千多年里经历了一个马鞍形历程。华佗身后不久,主流医学已开始逐渐将外科手术排斥在外。"残存"的外科手术绝大多数是体表型小手术,腹腔外科手术付之阙如,人们对华佗的事迹感到难以置信,甚至有将其归为神怪传说者。直到接触近代西方外科医学的成就才使国人相信华佗外科术确实可能存在过。基于重塑自信的需求,部分知识分子以西学中源论为基调对华佗进行褒扬,影响深远。华佗外科术声誉的一波三折能从侧面反映中国传统医学外科术发展的脉络和近代西学东渐后国人的微妙心态。
于赓哲
关键词:华佗外科手术西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