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9FB16)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谢志才熊晶王丑明刘剑彤蒋小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大型底栖动物
  • 2篇底栖动物
  • 2篇群落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群落
  • 1篇东钱湖
  • 1篇动物群
  • 1篇动物群落
  • 1篇多样性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学评价
  • 1篇水质
  • 1篇水质评价
  • 1篇水质生物
  • 1篇水质生物学评...
  • 1篇群落动态
  • 1篇群落结构
  • 1篇转基因
  • 1篇基因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熊晶
  • 2篇谢志才
  • 1篇张堂林
  • 1篇张君倩
  • 1篇敖鸿毅
  • 1篇舒少武
  • 1篇蒋小明
  • 1篇刘剑彤
  • 1篇胡炜
  • 1篇陈静
  • 1篇王丑明

传媒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宁波东钱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动态及水质生物学评价被引量:13
2012年
2009年4月—2010年1月,对东钱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季度调查,并对其环境状况进行生物学评价.共记录底栖动物3门4纲28属30种,其中寡毛类5种、水生昆虫18种、软体动物7种.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和群落周年次级生产量分别为1 233 m-2、8.0 g/m2(以湿质量计)和35.3 g/(m2.a)(P/B系数法估算),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秋、冬季显著高于春、夏季.东钱湖底栖动物优势种为红裸须摇蚊、长跗摇蚊、菱跗摇蚊和霍甫水丝蚓,红裸须摇蚊为冬季单一优势种.依据底栖动物密度的多维序列分析,可将东钱湖分为4个湖区.基于GIS平台,运用克里格插值法,构建动物参数及BI(Hilsenhoff生物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显示东钱湖底栖动物群落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摇蚊幼虫多分布在谷子湖及中部湖区,而软体动物主要聚集在中部偏西南及北部湖区.BI评价结果表明,东钱湖的整体水质为中度污染(BI为7.58),其在时空上有较大差异.其中,2009年4、7、9月为轻度污染(BI为6.66~7.33),2009年11月—2010年1月为中度污染(BI为8.32~8.39);在空间尺度上,中部及北湖偏东部湖区污染较轻,其次为谷子湖及五里塘湖区,南湖偏南部湖区污染较重.
熊晶蒋小明王丑明谢志才敖鸿毅刘剑彤
关键词:东钱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水质评价
转基因鲤鱼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为了对转基因(CAgcGH)鲤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于2004~2006年在梁子湖畔的人工隔离湖泊开展了转基因鲤对其主要饵料生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投放转基因鲤1 a后,底栖动物物种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底栖动物总物种数从65种下降为36种;总密度从497.3 ind/m2下降到370.7 ind/m2;总生物量(湿重)从77.136 g/m2上升到97.558 g/m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总物种数、寡毛类、毛翅目和摇蚊科物种数有显著降低。寡毛类、毛翅目和腹足类密度有显著下降。毛翅目生物量有显著下降。幽蚊(Chaoborussp.)和环棱螺(Bellamyasp.)取代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和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sowerbyi)成为优势种。底栖动物多样性呈现显著下降,3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减少19%~44%,物种丰富度则减少了38%。K优势曲线显示了同样结果。转基因鱼与对照鱼在捕食压力和摄食选择偏好上的差异,可能是造成隔离湖泊内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熊晶谢志才陈静张君倩舒少武张堂林胡炜
关键词:底栖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