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30030)

作品数:36 被引量:1,034H指数:21
相关作者:王兆骞陈欣郭新波袁东海马琨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宁夏大学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2篇红壤
  • 14篇土壤
  • 10篇水土
  • 8篇坡地
  • 7篇水土流失
  • 7篇坡耕地
  • 7篇耕地
  • 7篇红壤坡地
  • 6篇土壤侵蚀
  • 6篇红壤坡耕地
  • 5篇生态
  • 5篇小流域
  • 5篇红壤小流域
  • 4篇养分
  • 4篇水土保持
  • 4篇降雨
  • 3篇养分流
  • 3篇养分流失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农业

机构

  • 37篇浙江大学
  • 3篇宁夏大学
  • 2篇淳安县新安江...
  • 2篇上海市计量测...
  • 1篇平顶山学院
  • 1篇北卡罗莱纳州...

作者

  • 28篇王兆骞
  • 26篇陈欣
  • 9篇郭新波
  • 8篇马琨
  • 8篇袁东海
  • 5篇唐建军
  • 3篇朱青
  • 3篇丁军
  • 3篇方治国
  • 2篇丁立仲
  • 2篇叶旭君
  • 2篇徐高福
  • 2篇李新平
  • 2篇杨遂平
  • 2篇眭国平
  • 2篇杨一松
  • 2篇卢剑波
  • 2篇陈杰
  • 1篇严力蛟
  • 1篇尤力

传媒

  • 10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宁夏农学院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Journa...
  • 1篇农业科学研究
  • 1篇平顶山学院学...

年份

  • 2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11篇2003
  • 10篇2002
  • 4篇200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温干旱季节红壤丘陵果园杂草保持的生态作用被引量:35
2003年
研究了红壤丘陵果园杂草保持在高温干旱期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 ,高温伏旱期幼龄果园没有杂草覆盖或覆盖度很低的处理 (人工除草和除草剂除草 ) ,土壤温度明显高于保留杂草的处理 (不除草、刈割、保留低矮草带 ) ,而土壤湿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解磷微生物解磷活性、土壤VA菌根真菌的数量则低于保留杂草的处理。在杂草保留的 3个处理中 ,虽然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解磷微生物解磷活性差异不显著 ,但不除草的处理 ,高大的杂草与幼龄果树对光产生竞争 ,从而影响了果树的生长 ,因而建议在幼龄果园以刈割或保留草带的方式保持杂草。
陈欣唐建军方治国范兴海
关键词:高温干旱季节果园
不同农业模式下水土流失的生态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9
2008年
利用径流小区及Eu定位土芯中子活化示踪技术,对不同区域多年、多种生态农业模式下土壤侵蚀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坡度<10°时,林、农林、作物、作物+工程这4种模式的土壤侵蚀模数、径流系数无明显差异;坡度为15°时其侵蚀模数分别达1 707.46 t.km-2.a-1、2 127.3 t.km-2.a-1、2 144.81t.km-2.a-1、1 847.06 t.km-2.a-1,是坡度<10°时土壤侵蚀模数的10.78倍、11.33倍、8.55倍、9.41倍。不同农业模式在不同时期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但所有农业模式在发展前期,水土流失较严重,农林复合模式到中期土壤侵蚀趋于稳定。纯林和农林模式后期能明显减少水土流失。流域内不同农业模式下土壤侵蚀表现为侵蚀与沉积交错出现的趋势,侵蚀与沉积量的大小取决于植被覆盖率、坡度、农业活动的强弱等因素。复合结构的农业模式优于单一结构的农业模式,农业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与其本身群落、物种结构有密切关系。
马琨王兆骞陈欣
关键词:生态农业模式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数生态学特征
不同农作方式红壤坡耕地土壤氮素流失特征被引量:95
2002年
采用径流小区法研究了 6种不同农作方式土壤N素的流失特征 .结果表明 ,同顺坡农作方式相比 ,其它农作方式均有明显控制土壤N素流失的作用 ,水平草带、水平沟、等高耕种、休闲、等高土埂等农作方式分别减少土壤N素流失量 4 3 .4 6 %、4 6 .5 5 %、71 .36 %、77.0 5 %和 87.92 % ,等高耕种、等高土埂、休闲等农作方式控制土壤N素流失优于水平沟和水平草带农作方式 .坡耕地土壤N素的流失途径主要为径流流失 ,约占土壤N素流失量 81 .9%~ 93 .4 % ,径流流失的N素中又以水溶态N素为主 ,约占径流流失N素的 78%~ 87.6 % .坡耕地土壤N素流失主要集中在 5~ 8月份 ,占全年流失量的 85 %~ 1 0 0 %
袁东海王兆骞陈欣郭新波张如良
关键词:坡耕地红壤
不同农作措施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的研究被引量:67
2001年
研究了 6种不同农作措施下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 ,结果表明 :同顺坡农作措施相比 ,其它农作措施均具有明显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 ,休闲处理能减少径流流失 4 2 .8% ,减少泥沙流失量 85 .0 2 % ;等高土埂处理能减少径流流失 70 .2 0 % ,减少泥沙流失量 95 .0 4 % ;水平草带能减少径流流失 3 2 .3 3 % ,减少泥沙流失量 4 5 .88% ;水平沟处理能减少径流流失 4 5 .6% ,减少泥沙流失量 63 % ;等高农作能减少径流流失 5 6.3 3 % ,减少泥沙流失量 87.70 %。等高土埂、等高农作、休闲处理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优于水平草带和水平沟处理 ;泥沙流失除等高土埂和等高农作以外 ,其它处理均是推移质流失量大于悬移质流失量 ;径流流失和泥沙流失主要集中在 5~ 8月份 ,约占全年流失总量的 80 %以上。影响径流和泥沙流失的主要因素为降雨量、降雨侵蚀力、植被覆盖度等因素。
袁东海王兆骞陈欣郭新波张如良
关键词:水土流失农作系统红壤坡耕地推移质悬移质
红壤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土流失特征被引量:34
2002年
运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对皖南红壤地区的荣胜河和兆溪口两个小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估算的结果表明 ,分布广泛的常绿阔叶林和灌丛以及牧草等植被类型具有较好的土壤保持效果 ,其中以常绿阔叶林的年均土壤保持量最大 ,而且其抗土壤侵蚀能力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表现最强 ;两个小流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区域多位于上游地势较高的中山丘陵区 。
黄进勇严力蛟王兆骞
关键词:水土流失红壤小流域
大气CO_2倍增对植物根内AMF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采用环境控制生长室控制CO2浓度的方法,研究了CO2浓度(350—400μmol mol^-1和680—750μmol mol^-1对植物根内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的影响。12种宿主植物于CO2浓度不同的生长室栽培180d后收获取样,通过CTAB法提取共生菌根内丛枝菌根真菌的DNA,由特异引物U1/U2扩增编码核糖体28S大亚基的rDNA部分序列,并进行DG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12种植物根内的AMF存在特异的AMF类群(unique species group,US)和共有类群(common species group,CS),而且CO2浓度倍增使US减少而CS增加。与350μmol mol^-1 对照相比,700μmol mol^-1处理的玉米、刺苋、大豆、陆稻、无芒稗、黑麦草6种植物的AMF群落多样性下降,下降幅度分别达27.12%、16.84%、10.12%、8.62%、8.58%和2.67%;白车轴、牛筋草、早熟禾、鼠曲草、野燕麦、北美车前6种植物的AMF群落多样性上升,分别达76.26%、28.50%、17.60%、15.08%、1.46%和0.96%。CO2倍增处理后12种植物的AMF多样性平均指数略呈上升趋势。研究指出未来环境变化(如CO2增加)将影响AMF群落结构从而影响菌根共生体的形成。
杨如意唐建军陈欣陈静蒋琦清Shuijin HU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PCR-DGGE
贵州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研究被引量:46
2008年
对旱坡地水土保持的截流沟措施、横坡种植措施和植物篱措施进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裸露耕地上,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地表径流达到4 044.4m3/hm2.a、土壤流失高达172.4 t/hm2.a,以此速率流失土壤,其耕层(15 cm)约在12年后,将被冲刷殆尽。截流沟措施与横坡种植措施相比,可减少地表径流702.6m3/hm2.a和土壤流失19.2 t/hm2.a;但其占地面积大,农作物产量低,收益小。植物篱种植措施与横坡种植相比可减少地表径流345.3m3/hm2.a;土壤流失21.0 t/hm2.a。虽然植物篱占据耕地面积,但并不影响农作物产量。植物篱种植下的耕层土壤的酸碱度和质地得到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有所提高,土壤侵蚀速率远低于易风化土壤的成土速率,同时结合人工翻耕,每年平均以17.5 cm的速度形成梯坎,以1.1°的速度减缓坡度。该项措施最终可实现坡改梯的目的,实现旱坡地的可持续利用。
朱青王兆骞尹迪信
关键词:坡耕地水土流失植物篱水土保持措施
红壤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氮磷流失特征研究被引量:99
2003年
从红壤小流域坡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角度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氮、磷流失的特征 ,结果表明 :恢复保护性植被的试验区 3,由于其水土流失量最低 ,氮、磷流失量最小。侵蚀严重的试验区 5 ,由于水土流失量最大 ,磷的流失量最大 ,但其有效磷、水溶性磷及氮素流失量低于不注重水土资源保持经营利用的试验区 1、注重水土保持措施的试验区 2和试验区 4。由于采用了水土保持综合农林措施 ,有效地减轻了水土流失 ,试验区 2和试验区 4的土壤氮、磷流失量明显小于试验区 1土壤氮、磷流失量 ,红壤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中水土保持综合措施能有效地控制土壤养分流失。2 0 0 0年不同试验区土壤氮、磷的流失主要集中于 5、6及 8月份 ,其流失量占全年氮、磷流失量的 90 %以上 ,这与当地的降雨季节性分配特征有关。土壤氮、磷的坡面流失方式为推移质流失和径流流失 ,磷的流失形态主要为泥砂结合态 ,约占总磷流失量的70 %以上。除试验区 3以外 ,其它试验区泥沙结合态氮素的流失量大于水溶态氮素流失量。
袁东海王兆骞陈欣郭新波张如良
关键词:红壤小流域氮磷流失特征
一种作物种植的气候适应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英文)被引量:5
2004年
提出了一种作物种植的气候适应性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作物种植的气候适应性可定义为一定地理环境下,其自然气候条件能满足作物生长所需适宜气候条件的能力。在相同的地理环境下,作物种植的气候适应性因作物种类不同而表现不一,并可表示为该地理环境提供的自然气候条件对不同作物生长所需适宜气候条件的满足程度。作物种植的气候适应性的模糊综合评价包括以下主要步骤:确定影响作物种植的主要气候因子,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建立评价因子集并确定气候因子评价标准、建立评价矩阵和计算作物生长气候适应性等。采用该方法对武夷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柑桔和茶树种植的气候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叶旭君李全胜陈杰
关键词:气候适应性地形海拔高度柑桔茶树
红壤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和有机碳流失特征研究被引量:40
2002年
研究了红壤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的试验区水土流失和有机碳流失的特征 ,结果表明 :径流、泥沙及有机碳流失主要集中在 5月、6月及 8月份 ,其间径流流失量占全年流失量的 68.8%~ 73 .1 %,泥沙流失量和有机碳流失量占全年流失量的 90 %以上。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的大小顺序均为无保护性措施、侵蚀严重的试验区 5>粗放经营利用的试验区 1 >保护性经营利用试验区 2 >保护性经营利用试验区 4>恢复保护性植被试验区 3 ;流失的泥沙主要为推移质 ,有机碳流失量的大小顺序为粗放经营利用的试验区 1 >保护性经营利用的试验区 2 >保护性经营利用的试验区 4>无保护措施、侵蚀严重的试验区 5>恢复保护性植被的试验区 3 ,径流流失的有机碳和推移质流失的有机碳基本接近。从保护资源角度来看 ,恢复保护性植被试验区 3的利用方式控制水土流失和有机碳的效果最好。从农林利用角度来看 ,以有保护性经营利用综合性措施 (等高梯田、植被篱笆、农林间作等措施 )的试验区 2和试验区 4利用方式 ,既有利于水土保持 。
袁东海王兆骞郭新波陈欣张如良
关键词:红壤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