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项目(BM2012059)

作品数:7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培廷汤建华熊瑛姜涛杨健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耳石
  • 2篇浮游
  • 2篇浮游动物
  • 1篇多样性
  • 1篇野生
  • 1篇银鲳
  • 1篇鱼类
  • 1篇生境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产
  • 1篇水产种质
  • 1篇水交换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种群
  • 1篇资源保护区
  • 1篇洄游
  • 1篇鮸鱼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机构

  • 6篇江苏省海洋水...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刘培廷
  • 4篇熊瑛
  • 4篇汤建华
  • 3篇刘洪波
  • 3篇吴磊
  • 3篇杨健
  • 3篇高银生
  • 3篇姜涛
  • 2篇仲霞铭
  • 2篇高继先
  • 2篇吴福权
  • 2篇张学庆
  • 2篇施金金
  • 2篇于雯雯
  • 1篇袁健美
  • 1篇贲成恺
  • 1篇许程林
  • 1篇张虎
  • 1篇张朝晖
  • 1篇陈婷婷

传媒

  • 1篇生命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科学前沿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海州湾及毗邻海域水交换数值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基于Environment Fluid Dynamic Code(EFDC)模型,利用水龄概念,研究潮和风对海州湾及毗邻海域水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年统计风场下,海州湾的平均水龄相对纯潮流作用下变化幅度为-48.5%~18.4%;夏季风场有利于海州湾的水体交换,水交换时间比纯潮流作用下减小36.3%;冬季风场会减缓海州湾的水体交换,水交换时间比纯潮流作用下增加40.8%,研究表明在开阔海域,季风对水交换影响显著,水交换的季节变化很好地解释了海州湾近岸冬季污染物浓度高、夏季污染物浓度低的动力机制。
张学庆孙雅杰王兴刘培廷熊瑛
关键词:水交换EFDC数值模拟
海州湾及毗邻海域潮不对称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外海潮波传播到近海河口海湾过程中,由于地形作用而发生变形,表现为潮汐潮流涨落潮的不对称。本文利用海州湾附近18天连续高频观测资料,分析了潮汐和潮流的不对称性,潮波向海州湾传播过程中,潮波变形较小,潮流变形较大,4个站位均为涨潮占优,本研究可为海州湾的泥沙输运、污染物迁移等研究提供参考。
张学庆李文庆赵杨李庆臻于金珍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被引量:6
2014年
2011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2年2月(冬季)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进行了四个季节浮游动物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42种,夏季(30种)>春季(25种)>秋季(16种)>冬季(14种).总平均丰度和总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0.03ind·m-3和54mg·m-3,四季丰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春季(144.61ind·m-3)>冬季(51.76ind·m-3)>秋季(46.28ind·m-3)>夏季(37.47ind·m-3);生物量依次为春季(72mg·m-3)>夏季(56mg·m-3)>冬季(55mg·m-3)>秋季(34mg·m-3).春季丰度和生物量的分布规律不明显,夏季向东北增加,秋季向东南增加,冬季整体分布较均匀.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该海域的主要优势种,四个季节唯一的共同优势种是真刺唇角水蚤,数量大,分布广,春季中华哲水蚤对总丰度贡献最大,夏季由于水温的升高数量大幅减少,冬季又成为该海域的优势种.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年均值为1.70,夏季(2.43)>春季(1.97)>秋季(1.31)>冬季(1.08),该海区浮游动物整体群落结构较简单.对比发现该海域与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丰度和生物量较低.
于雯雯刘培廷张朝晖张虎高继先吴福权许程林贲成恺袁健美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耳石微化学在海洋鱼类洄游类型和种群识别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15年
水环境中化学元素会有规律性地在鱼类耳石上沉积。耳石可作为生境"指纹"标签的独特属性使其更能有效地应用于鱼类资源时空动态的研究。现针对了解较少的海洋鱼类耳石微化学所涉及的主要元素,综述了Sr:Ca值和多元素组合在这些鱼类生活史重建、迁移模式反演和资源种群识别上的研究进展。进展显示,海水中Sr:Ca值的微小变化可以通过在海洋鱼类耳石中的元素积累而放大,有助于把握鱼类的种间差异或种内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差异。耳石中多元素组合的分析,亦可有效解释海洋鱼类生活史不同阶段间的生境转换和洄游特征,甚至"破译"复杂的资源种群结构。耳石微化学在海洋鱼类养护研究上具有极大的潜力,相关研究需要在我国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更大的支持。
熊瑛刘洪波汤建华仲霞铭刘培廷杨健姜涛陈婷婷
关键词:海洋鱼类耳石
基于耳石元素微化学的江苏吕泗近岸小黄鱼生境履历重建被引量:21
2014年
利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对江苏吕泗近岸海域小黄鱼矢耳石的Sr和Ca微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r含量在小黄鱼耳石的矢状面上呈非均匀分布,总体为核心部位高,其余部分明显降低.核心高Sr区域的Sr/Ca比值为(7.10±1.00),其余部分为(4.79±1.01),两者差异极显著.后者部分个体存在Sr含量更低的区域,Sr/Ca比值为(3.51±0.76).基于这些结果重建了吕泗近岸小黄鱼的生境履历:它们在孵化及初期发育阶段生活在高盐度生境,随后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则会洄游至盐度稍低的生境;部分个体的早期发育阶段还会选择利用更低盐度的生境.
熊瑛刘洪波刘培廷汤建华杨健姜涛吴磊高银生施金金
关键词:小黄鱼耳石
春夏季吕泗渔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浮游动物分布特征被引量:11
2013年
采用2010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吕泗渔场小黄鱼银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的2个航次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的饵料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和多样性。结果表明:该海域的饵料浮游动物丰度春季(163.1 ind·m^(-3))高于夏季(46.3 ind·m^(-3)),生物量夏季(699 mg·m^(-3))高于春季(324 mg·m^(-3)),西南部水域的丰度和生物量均高于东北部水域;两个季节共同的优势种是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拿卡箭虫(Sagitta nagae)和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其中中华哲水蚤占绝对的优势,其次是真刺唇角水蚤;饵料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夏季(2.27)低于春季(2.51),整体群落结构较稳定,为该保护区的鱼类尤其是幼鱼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基础。
于雯雯刘培廷高银生高继先吴福权汤建华吴磊施金金
关键词:浮游动物保护区物种多样性
黄海南部野生银鲳和鮸鱼的耳石元素微化学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EPMA)对黄海南部野生银鲳和鮸鱼的耳石进行了锶和钙沉积特征的初步分析。定量线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鱼类耳石的Sr/Ca之间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银鲳耳石Sr/Ca比,在耳石核心及相邻处为低值区(5.86±0.92);3段Sr/Ca高值区分别为近核心部(7.88±1.28)、第1龄处(9.44±1.82)及耳石边缘(7.91±1.38);揭示银鲳孵化和早期发育应需要盐度适中的生境,当龄鱼在后期的生长中需洄游经过两段高盐生境(其中之一在第1龄时)。鮸鱼耳石Sr/Ca比波动表现为耳石核心处(7.72±0.97)高于其余部分,反映了鮸鱼孵化及初期发育阶段可能生活在高盐度生境,而当龄鱼随后阶段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则会洄游至盐度有所降低的生境中进行。
熊瑛刘洪波姜涛刘培廷汤建华仲霞铭杨健吴磊高银生
关键词:耳石银鲳鮸鱼黄海南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