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09ZZ015)

作品数:17 被引量:131H指数:7
相关作者:叶光斌罗惠波杨晓东李丹宇王毅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理工学院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1篇大曲
  • 10篇浓香
  • 10篇浓香型
  • 10篇香型
  • 7篇浓香型大曲
  • 5篇毒素
  • 5篇曲霉
  • 5篇曲霉毒素
  • 5篇酶联
  • 5篇酶联免疫
  • 5篇酶联免疫法
  • 5篇免疫法
  • 4篇安全性
  • 4篇白酒
  • 3篇真菌
  • 3篇中高温大曲
  • 3篇浓香型白酒
  • 3篇赭曲霉毒素
  • 3篇香型白酒
  • 3篇高温大曲

机构

  • 17篇四川理工学院
  • 4篇泸州老窖股份...
  • 2篇四川郎酒集团...
  • 1篇天津津酒集团...

作者

  • 16篇叶光斌
  • 14篇罗惠波
  • 10篇杨晓东
  • 9篇李丹宇
  • 6篇王毅
  • 5篇王彩虹
  • 4篇杨跃寰
  • 3篇沈才萍
  • 2篇卫春会
  • 2篇边名鸿
  • 1篇黄治国
  • 1篇倪斌
  • 1篇熊俐
  • 1篇李光辉
  • 1篇吴士业
  • 1篇王小军
  • 1篇刘宏媛

传媒

  • 8篇酿酒科技
  • 3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食品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年份

  • 4篇2014
  • 11篇2013
  • 2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浓香型大曲中可培养真菌的分离鉴定与系统发育学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手段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纯化得到69株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系统发育学分析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采用ITS区序列进行真菌的分子鉴定可将大多数的真菌鉴定到属,部分真菌甚至能够鉴定到种;浓香型大曲内分离获得的真菌类群主要包括曲霉属(Aspergillus)、红曲霉属(Monascus)、根毛霉属(Rhizomucor)、横梗霉属(Lichtheimia)、青霉属(Penicillium)、拟青霉属(Paecilomyce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德巴利氏酵母属(Debaryomyces)、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a)、锁掷酵母(Sporidiobolus pararoseus)等目前已报道的大曲真菌类群,同时也发现了Merimbla ingelheimensis、踝节菌属(Talaromyces),尾孢菌属(Cercospora)、枝孢菌属(Cladosporium)、Acremonium impicatum、脉孢菌属(Neurospora)等霉菌类群在大曲中分布。其中曲霉属是优势种群,其菌株数目和种类最多,分别占43.48%和20.69%。本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对浓香型大曲中真菌种群的认识。
罗惠波杨晓东杨跃寰叶光斌李丹宇
关键词:浓香型大曲真菌系统发育学分析
基于连续流动法研究浓香型大曲制备过程中部分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被引量:1
2013年
试验采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测定浓香型大曲制曲过程中(包括培菌期和储藏期)的总酸、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大曲培菌期间总酸、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波动幅度较大;储藏前期,该三项指标在较高水平内小幅度波动;储藏期后期,总酸和还原糖含量下降幅度较大,最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而游离氨基酸含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总酸含量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6,P<0.01),且二者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不相关。
叶光斌罗惠波李丹宇杨晓东
关键词:大曲总酸还原糖游离氨基酸
基于ITS基因文库法研究中高温大曲和超高温大曲真菌群落结构被引量:11
2014年
通过构建真菌ITS基因文库、RFLP指纹图谱分析、测序和系统发育学分析,分别对泸州老窖中高温大曲和郎酒超高温大曲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高温大曲内真菌多样性高于超高温大曲,且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2种大曲的真菌均分布于散囊菌目、毛霉菌目和酵母目,根据序列相似度大于等于97%定义为同一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中高温大曲真菌有10个不同的OTUs,曲霉菌属和覆膜孢酵母属为优势种群(占全部克隆子的比例分别是36.9%和25%);超高温大曲真菌有4个不同的OTUs,曲霉菌属和嗜热真菌属为优势种群(占全部克隆子的比例分别是40.26%和38.96%)。
王彩虹罗惠波卓毓崇沈才萍王小军叶光斌
关键词:中高温大曲真菌
浓香型大曲中黑曲霉的分离鉴定及其安全性初步研究
2014年
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手段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纯化得到菌株 NJSYS-6。通过菌落观察,镜检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得知其为黑曲霉。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其产赭曲霉毒素 A 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液态发酵进行到第 9 天时,其赭曲霉毒素 A含量达到最高值 8.5 μg/kg。在进行固态模拟发酵时,黑曲霉菌株的接种量加大至 10‰,蒸馏酒中赭曲霉毒素 A 含量最高可达 0.4 μg/kg,丢糟中赭曲霉毒素 A 含量最高可达 2.5 μg/kg,仍在国内外标准限制以内。
叶光斌罗惠波杨晓东李丹宇王毅王彩虹
关键词:浓香型大曲黑曲霉ITS赭曲霉毒素酶联免疫法
泸曲中两株高产糖化酶菌的分离鉴定与初步应用
2014年
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手段从泸曲中分离得到 6 株霉菌,其中糖化酶活性最高的两株菌njsys-3与 njsys-6的酶活分别达到了1842 U/g 、2349U/g。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nisys-3为棒曲霉、njsys-6 为黑曲霉。大曲生产试验表明,njsys-3(棒曲霉)种子液添加量达到 6 ‰时,大曲糖化力提高 26.9 %;njsys-6(黑曲霉)种子液接种量达到 6 ‰时,糖化力趋于稳定,提高 34.1 %左右,且能增加曲香。
杨跃寰叶光斌边名鸿吴士业
关键词:糖化酶霉菌
中高温大曲中黄曲霉的分离鉴定及其安全性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手段从中高温大曲中分离纯化得到黄曲霉菌株NJSYS-15。通过菌落观察、镜检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得知其为黄曲霉属;利用AFPA培养基验证其产毒能力,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其产黄曲霉毒素B1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其在液态发酵进行到9 d时,黄曲霉毒素B1达到最高值13.6μg/kg。在进行固态模拟发酵时,黄曲霉菌株的接种量加大至10‰,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为3.2μg/kg,仍在国家标准限制以内。
罗惠波杨晓东李丹宇叶光斌王毅
关键词:中高温大曲黄曲霉黄曲霉毒素B1酶联免疫法
浓香型大曲中两株酵母菌的分离及其Biolog微生物鉴定被引量:4
2013年
采取传统微生物手段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纯化得到两株酵母菌,对其进行菌落特征观察和镜检后,利用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两株菌分别是约氏掷孢酵母A(Sporidiobolus johnsonii A)和葡萄牙棒孢酵母(Clavisopora lusitaniae)。
卫春会杨晓东黄治国叶光斌罗惠波王毅
关键词:浓香型大曲酵母菌
基于免培养法研究泸州地区浓香型白酒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被引量:52
2013年
通过构建细菌和古菌的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浓香型白酒成熟窖泥中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组成。结果表明:窖泥中的细菌多样性丰富,多达34个OTUs。主要分布于14科以及2个科级分类地位未知的梭菌纲和拟杆菌纲类群内,且大多属于严格厌氧细菌。其中梭菌纲为窖泥内细菌群落的绝对优势种群(克隆子数比例为68.2%),除此之外还存在一定比例的芽孢杆菌纲(21.6%)、拟杆菌门(8.0%)、柔膜菌门(1.1%)和Synergistetes门(1.1%)的分布。古菌的群落组成较为简单,仅4个OTUs,主要分布于甲烷囊菌属、甲烷八叠球菌属、甲烷杆菌属和Methanomassiliicoccus内,克隆子数的比例分别为58.8%、29.4%、5.9%和5.9%。
叶光斌罗惠波杨晓东李丹宇王毅倪斌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窖泥免培养法古菌RRNA基因克隆文库
超高温大曲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研究郎酒超高温大曲中细菌群落结构。随机挑选58个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大曲内细菌群落组成较为简单,主要分布于芽孢杆菌科和高温放线菌科;将序列相似度大于或等于97%的定义为同一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可分为6个不同的OTUs。其中,枝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和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为优势种群,占全部克隆子的比例分别为44.83%和43.1%;其他类群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叶光斌王彩虹乔晓艳罗惠波卓毓崇边名鸿
关键词:微生物白酒细菌群落结构
浓香型大曲中黑曲霉的分离鉴定及其安全性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手段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纯化得到菌株NJSYS-6。通过菌落观察、镜检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其为黑曲霉。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其产赭曲霉毒素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液态发酵进行到第9天时,其赭曲霉毒素A含量达到最高值8.5μg/kg;在固态模拟发酵时,黑曲霉菌株的接种量加大至10‰,蒸馏酒中赭曲霉毒素A含量最高可达0.4μg/kg,丢糟中赭曲霉毒素A含量最高达2.5μg/kg,在国内外标准限制以内。
叶光斌罗惠波杨晓东李丹宇王毅王彩虹
关键词:浓香型大曲黑曲霉ITS赭曲霉毒素A酶联免疫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