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7-1011)

作品数:7 被引量:332H指数:7
相关作者:林江涛刘国梁苏楠陈萍周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日友好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支气管
  • 7篇哮喘
  • 6篇支气管哮喘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4篇气管
  • 4篇患病
  • 4篇患病率
  • 2篇支气管哮喘患...
  • 2篇哮喘患者
  • 1篇药物
  • 1篇治疗药
  • 1篇治疗药物
  • 1篇生活质量
  • 1篇情感
  • 1篇情感影响
  • 1篇重症
  • 1篇重症哮喘
  • 1篇重症支气管
  • 1篇重症支气管哮...

机构

  • 7篇中日友好医院
  • 6篇沈阳军区总医...
  • 6篇河南省人民医...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5篇上海市第一人...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广州呼吸疾病...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怀柔区...

作者

  • 7篇苏楠
  • 7篇刘国梁
  • 7篇林江涛
  • 6篇吴昌归
  • 6篇万欢英
  • 6篇马利军
  • 6篇殷凯生
  • 6篇周新
  • 6篇陈萍
  • 5篇李靖
  • 5篇黄茂
  • 5篇刘春涛
  • 5篇汤葳
  • 5篇谢华
  • 5篇刘媛华
  • 5篇宋立强
  • 5篇陈献亮
  • 5篇陈燕
  • 3篇王文雅
  • 2篇张永明

传媒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我国八省市重症支气管哮喘患病情况的现状分析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分析我国重症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的患病情况。方法对2009年9月-2010年9月我国8个省市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分层整群不等比随机抽样方法对164215位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确诊的2034例哮喘患者进行重症哮喘的相关分析。结果2034例哮喘患者中,1474例既往确诊为哮喘,占哮喘人群的72.47%(1474/2034);通过本次问卷调查首次确诊为哮喘者560例,占哮喘人群的27.53%(560/2034);在既往确诊的哮喘人群中有122例符合本调查设定的重症哮喘判断标准判断为“重症哮喘”,占已确诊哮喘人数的8.28%(122/1474),占哮喘人群的6.00%(122/2034),占所调查人群的0.07%(122/164215)。哮喘人群中男女间重症哮喘患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哮喘人群中21—30岁重症哮喘比例最低(0.85%),而61~70岁重症哮喘比例最高(8.31%),各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91,P=0.005);哮喘人群中不同受教育程度者间重症哮喘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39,P〈0.0001),小学及小学以下教育程度者重症哮喘比例最高,而大专及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重症哮喘比例最低;吸烟哮喘人群(702例)中重症哮喘的比例与非吸烟哮喘人群(1332例)中重症哮喘的比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47,P〈0.05)。与不吸烟的哮喘患者比,吸烟哮喘者发生重症哮喘的OR值为1.663,95%CI1.150—2.404。结论我国重症哮喘患者在哮喘人群中的比例与其他地区相似,重症哮喘较多发生在老年患者中,吸烟是重症哮喘的危险因素之一。
苏楠林江涛王文雅陈萍周新万欢英殷凯生马利军吴昌归李靖刘春涛张永明刘国梁谢华汤葳黄茂陈燕刘媛华宋立强陈献亮
关键词:重症哮喘患病率流行病学
我国14岁以上人群支气管哮喘患病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被引量:46
2014年
目的 调查分析我国14岁以上人群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采用多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全国8个省(市)年龄>14岁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了解全国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根据病史、体征和肺功能检查确诊哮喘患者,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我国哮喘患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结果 共入户调查180 099人,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64 215份.入组的164 215人中男79 692人、女84 523人;诊断哮喘患者2 034人,哮喘总体患病率为1.2%(2 034/164215).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吸烟(OR=1.697,95%CI:1.547 ~1.861)、母乳喂养(OR=0.801,95% CI:0.670~0.959)、遗传因素[OR值及相应95% CI亦均大于l,以哮喘最为显著(OR=10.440,95%CI:8.991 ~12.112)]、各种合并症(OR值及相应95% CI亦均大于1)、体质指数(与正常体重比较,超重的OR=1.360,95%CI:1.212~1.531;肥胖的OR=10.631,95%CI:9.570 ~ 11.801)、各种宠物饲养(OR值及相应95% CI均大于1)是哮喘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14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危险因素众多,既包括宿主因素如遗传因素、肥胖,也包括吸烟、母乳喂养、合并症、宠物饲养等环境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
冯晓凯林江涛苏楠刘国梁陈萍周新万欢英殷凯生马利军吴昌归李靖刘春涛谢华汤葳黄茂陈燕刘媛华宋立强陈献亮
关键词:哮喘患病率流行病学
我国八省市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疾病管理与认知现状调查被引量:34
2015年
目的调查我国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患者对疾病管理与认知的现状。方法对2009年9月-2010年9月全国8个省市哮喘流行病学调查中确诊的2034例哮喘患者进行哮喘疾病管理与认知的问卷入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1)患者一般情况;(2)哮喘患者的控制现状;(3)哮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4)哮喘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2034例哮喘患者中,462例(22.71%)患者在过去1年中曾进行过肺功能检查,294例(14.45%)患者拥有峰流速仪,仅33例(1.62%)患者每天使用峰流速仪进行病情监测,456例(22.42%)患者能正确认为哮喘是“气道炎症性疾病”,302例(14.85%)患者认识到哮喘治疗目标是“可以长期良好控制或完全控制”。能正确认知疾病本质的患者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20.60±3.92)分]明显高于不能正确认知疾病本质者[(19.95±4.43)分;t=-2.385,P=0.017]。1213例(59.64%)患者表示哮喘影响了其工作、生活和娱乐,181例(8.90%)患者表示需要依靠器具进行日常生活,甚至有93例(4.57%)患者因哮喘而产生过自杀的念头。结论我国哮喘患者对疾病的管理和认知程度依然不佳,正确认知疾病本质有助于提高哮喘控制水平。
苏楠林江涛刘国梁陈萍周新万欢英殷凯生马利军吴昌归李靖刘春涛谢华汤葳黄茂陈献亮宋立强陈燕刘媛华
关键词:哮喘疾病管理疾病认知流行病学
我国8省市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85
2014年
目的 通过全国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8月采用多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全国8个省(市)年龄> 14岁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入户问卷调查,根据病史、体征和肺功能检查确诊哮喘.医生和患者对哮喘控制水平进行评估,记录患者急诊就诊与住院情况,药物治疗情况,分析吸烟对哮喘控制的影响.结果 (1)8省市共调查有效人数164 215人,其中哮喘患者2 034例,患病率为1.24%.(2)医生评估哮喘患者控制水平,控制率为40.51%(824/2 034),部分控制率为42.58%(866/2 034),未控制率为16.91%(344/2 034).患者自行评估控制水平,完全控制者占15.63%(318/2034),良好控制者占49.46%(1 006/2 034),未控制者占34.91% (710/2 034).(3)在过去1年中,每例哮喘患者平均住院次数0.45次/年,住院率为22.62%(460/2 034),平均急诊就诊次数为0.67次/年,急诊率为26.99% (549/2 034).(4)维持治疗的哮喘患者中,茶碱治疗占29.11%(592/2034),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占14.75%(300/2 034),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占9.49%(193/2 034),口服白三烯调节剂治疗占3.10% (63/2 034),吸入糖皮质激素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占6.39%(130/2 034).(5)有吸烟史的哮喘患者占34.51% (702/2 034).非吸烟哮喘者达到哮喘控制率高于有吸烟史的哮喘患者[43.24%(576/1 332)比35.33% (248/702)].有吸烟史的哮喘者在过去1年中,住院率[27.35%(192/702)]和急诊率[31.77%(223/702)]明显高于非吸烟哮喘者(20.12%、24.47%).结论 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较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吸烟是影响哮喘控制的重要因素.
苏楠林江涛刘国梁陈萍周新万欢英殷凯生马利军吴昌归
关键词:哮喘治疗药物流行病学
我国14岁以上人群吸烟状况及其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和控制的关系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 调查我国14岁以上人群吸烟状况及其与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发病和控制的关系.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采用多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8个省市年龄〉 14岁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了解我国14岁以上人群吸烟状况,根据病史、体征和肺功能检查确诊哮喘患者,分析吸烟与哮喘发病和控制的关系.结果 入户调查共计180 099人,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64 215份(男性79 692人,女性84 523人),其中诊断哮喘者2 034例(1.24%).调查人群总体吸烟率23.8% (39 137/164 215);哮喘人群吸烟率34.5%(702/2 034),非哮喘人群吸烟率23.7%(38 435/162 181).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者哮喘患病率高于不吸烟者(1.79%比1.06%,P〈0.001),OR为1.70,95% CI 1.55 -1.86.依据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的哮喘控制标准,非吸烟哮喘患者哮喘完全控制率为43.2%(576/1 332),高于吸烟哮喘患者35.3% (248/702) (P〈0.05).既往1年中,吸烟哮喘患者因哮喘发作年平均住院0.51次/例,平均住院率为27.35%(192/702),年平均急诊就诊0.80次/例,平均急诊率为31.77%(223/702);非吸烟哮喘患者因哮喘发作年平均住院0.41次/例,平均住院率为20.12%(268/1 332),年平均急诊就诊0.60次/例,平均急诊率为24.47%(326/1 332);吸烟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明显差于非吸烟哮喘患者.结论 我国14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吸烟者哮喘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吸烟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低于非吸烟哮喘患者.
农英林江涛陈萍周新万欢英殷凯生马利军吴昌归李靖刘春涛苏楠刘国梁谢华汤葳黄茂陈燕刘媛华宋立强陈献亮张永明王文雅李雯孙立超
关键词:哮喘吸烟患病率疾病控制
2010—2011年北京地区14岁以上人群支气管哮喘患病率调查被引量:39
2013年
目的调查2010—2011年北京地区14岁以上人群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病率。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采用多级随机整群抽样,以北京地区14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人户问卷调查,然后根据病史、体征和肺功能检查确诊哮喘患者,采用SAS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北京地区哮喘的患病率和流行病学分布特点。结果入户调查共计61107人,回收有效调查问卷57647份;确诊哮喘患者687例,其中男296例,女391例;北京地区哮喘总体患病率为1.19%(687/57647),其中郊区人群患病率为1.40%(269/19179),显著高于市区的1.09%(418/38468)(X2=10.850,P=0.001);女性患病率为1.32%(391/29700),显著高于男性的1.06%(296/27947)(X2=8.098,P=0.004)。不同年龄段人群哮喘患病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404.874,P=0.000),以年龄i〉71岁者患病率最高。市区与郊区人群患病率分别较2002年增高了1.12倍和2.26倍。本次调查首次确诊哮喘患者198例,占此次所有确诊患者的28.8%(198/687)。结论2010—2011年北京地区14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较前明显升高,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北京地区哮喘患病率的流行病学现状。
王文雅林江涛苏楠刘国梁冯晓凯何权瀛王雯刘建华胥振阳张杰
关键词:哮喘流行病学患病率
支气管哮喘对中国患者生活及情感影响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了解我国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对患者生活及情感影响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至2013年全国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中确诊的2 034例哮喘患者进行详细的相关问卷调查,研究支气管哮喘对患者在娱乐、教育、生育和就业等4个方面的受限情况以及对患者情感的影响。采用Epidata数据库进行录入,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034例哮喘患者中由于哮喘疾病使患者感到活动受限等不便的中位时间为15.3年。59.6%的患者因哮喘在娱乐、教育、生育和就业中受限,33.8%在以上4个方面中有1项活动受限;8.1%有1项中大部分活动受限;12.1%有2项或2项以上活动受限;5.6%有4项活动受限。8.9%的哮喘患者在日常生活如做饭、购物、从事家务时均需要器具的帮助。3.5%的哮喘患者在吃饭、个人卫生、大小便之类也需要他人帮助,日常自理活动明显受限。21.7%的哮喘患者认为因哮喘严重影响了与朋友或亲人之间的感情,4.0%甚至有自杀倾向。患者年龄、合并症和规律用药治疗情况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哮喘对患者的生活和情感有明显负面影响,控制哮喘合并症和规范哮喘治疗是改善患者生活和情感状况的有效方法。
刘国梁林江涛陈萍周新万欢英殷凯生马利军吴昌归李靖刘春涛苏楠谢华汤葳黄茂陈燕刘媛华宋立强陈献亮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哮喘控制生活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