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J05030)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国新赵超王蕾薛培英赵全利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理工学院河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穗花狐尾藻
  • 3篇狐尾藻
  • 1篇亚细胞
  • 1篇生物毒性
  • 1篇生物吸附
  • 1篇细胞
  • 1篇轮叶黑藻
  • 1篇纳米
  • 1篇纳米材料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工程学
  • 1篇环境行为
  • 1篇黑藻
  • 1篇
  • 1篇
  • 1篇
  • 1篇LANGMU...

机构

  • 4篇厦门理工学院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作者

  • 4篇李国新
  • 2篇王蕾
  • 2篇赵超
  • 1篇赵全利
  • 1篇颜昌宙
  • 1篇薛培英
  • 1篇李青松
  • 1篇陈国元

传媒

  • 1篇四川环境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穗花狐尾藻铅吸附特征与机理被引量:4
2013年
为探讨沉水植物对低浓度重金属废水的吸附特征,研究了不同重金属质量浓度及pH影响下,穗花狐尾藻鲜样在单一、二元和三元金属离子体系中对Pb2+的生物吸附特征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单一Pb2+体系中,穗花狐尾藻对Pb2+的吸附能力随pH的升高而增强;当初始ρ(Pb2+)为100 mgL、初始pH为6.5时,Pb2+吸附率可达80.95%.Cu2+和Zn2+的存在负向干扰穗花狐尾藻对Pb2+的吸附;当初始ρ(Cu2+)和ρ(Pb2+)均为250 mgL时,Cu2+干扰下Pb2+吸附量降低为单一体系中Pb2+吸附量的62.40%.Sips和Langmuir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Freundlich模型.根据Langmuir模型模拟,穗花狐尾藻对Pb2+的理论最大吸附量(qmax)可达52.12 mgg.红外光谱分析表明,—OH、—C=O、—COOH、C—O及C—H为主要作用基团.吸附Pb2+后,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增加,ρ(Ca2+)和ρ(Mg2+)与初始ρ(Pb2+)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Ca2+=0.943,P<0.01;RMg2+=0.915,P<0.01).Pb2+更易与Ca2+和Mg2+产生离子交换而被吸附.
李国新颜昌宙赵超王蕾
关键词:穗花狐尾藻
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对铜的吸收机制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应用室内模拟试验,通过对铜(Cu)的短期吸收动力学、各亚细胞组分吸收动力学以及Cu的释放研究,探讨了两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对Cu的吸收机制.结果表明:①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均对Cu具有较高的吸收速率,且两种植物最高吸收速率差异不显著[Vmax(DW)为2μmol·(g·min)-1,P>0.05];②在2μmol·L-1Cu溶液中暴露不同时间(0~96 h),两种沉水植物叶片和茎中各亚细胞组分的Cu含量均迅速增加并约在12 h后达到平衡.各时间处理下,两种植物叶片富集的Cu含量均显著高于茎(P<0.05),并且叶片中的Cu均主要分布在细胞壁(>60%),其次是可溶部分和细胞器;③两种植物相比,黑藻叶片细胞壁中富集的Cu含量显著高于狐尾藻,而细胞内富集的Cu含量差异不显著.轮叶黑藻对Cu的富集和释放能力均高于穗花狐尾藻.
薛培英李国新赵全利
关键词: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亚细胞
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应用及生物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介绍了目前环境中存在的几种主要典型的人工纳米颗粒物的性质特点,并综述了不同纳米材料在水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同时对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及生物毒性相关领域进行介绍,阐述了纳米颗粒对生物的可能致毒机理。最后文章总结了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行为和毒性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需要拓展与深入的研究方向,希望有助于促进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应用、提高对纳米材料环境行为的认识及降低纳米材料的生态风险,推动纳米科技的持续、健康发展。
李国新赵超
关键词:环境行为生物毒性
穗花狐尾藻对镉的生物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沉水植物吸附处理低浓度重金属是一项清洁和廉价的技术。研究了接触时间、pH值、初始质量浓度、共存Ca2+条件下,穗花狐尾藻对Cd的生物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穗花狐尾藻对Cd的吸附过程较快,在20 min内达到平衡。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拟合该吸附过程(R2=0.9996),且Cd吸附量的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偏差控制在4.89%以下)。pH值显著影响穗花狐尾藻对Cd的吸附量。在初始Cd质量浓度为36 mg/L条件下,Cd吸附量在pH=5.0时达到最大(qe=17.73 mg/g)。与Freundlich模型相比,Langmuir模型对穗花狐尾藻吸附Cd有更好的拟合效果,表明穗花狐尾藻对Cd2+的吸附属于单层吸附。Cd理论最大吸附量可达34.97 mg/g。运用Langmuir模型参数计算所得的Cd吸附量与其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除2个点的数据外,其余点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差异控制在10%以下)。当温度为5-25℃时,升温有利于穗花狐尾藻对Cd的吸附。穗花狐尾藻对Cd的吸附属于自发的吸热过程。溶液中共存的Ca2+不利于穗花狐尾藻对Cd的吸附。
李国新陈国元李青松王蕾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生物吸附穗花狐尾藻LANGMUIR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