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4)

作品数:99 被引量:565H指数:12
相关作者:王雨生李夏张鹏宋小文高斌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京医院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理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5篇细胞
  • 20篇血管
  • 17篇新生血管
  • 16篇脉络膜
  • 16篇脉络膜新生血...
  • 13篇黄斑
  • 13篇黄斑变性
  • 10篇上皮
  • 9篇色素上皮
  • 8篇视网膜
  • 8篇视网膜色素
  • 8篇视网膜色素上...
  • 8篇年龄
  • 8篇年龄相关
  • 8篇年龄相关性
  • 8篇年龄相关性黄...
  • 8篇网膜
  • 8篇网膜色素上皮
  • 7篇新生血管化
  • 6篇蛋白

机构

  • 34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浙江大学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温州职业技术...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天津体育学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中国原子能科...
  • 2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4篇王雨生
  • 7篇李夏
  • 6篇高斌
  • 6篇宋小文
  • 6篇张鹏
  • 5篇胡树根
  • 5篇侯慧媛
  • 5篇杨秀梅
  • 5篇赵炜
  • 5篇张丽君
  • 5篇朱洁
  • 5篇何娟
  • 5篇俞小莉
  • 5篇李艳
  • 4篇惠延年
  • 4篇王玉凤
  • 4篇鲁大鹏
  • 4篇卢香兰
  • 3篇常洁
  • 3篇杜进

传媒

  • 10篇中华眼底病杂...
  • 8篇眼科新进展
  • 7篇国际眼科杂志
  • 5篇农业机械学报
  • 3篇中华肾脏病杂...
  • 3篇核化学与放射...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3篇国际眼科纵览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眼视光学杂志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眼科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解剖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15篇2008
  • 30篇2007
  • 28篇2006
  • 11篇2005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氧诱导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STAT3的活化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活性状态。方法:将培养的人RPE细胞置于含10mL/LO2,50mL/LCO2和940mL/LN2的培养箱内建立缺氧模型。于缺氧后1,3,6,12和24h,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TAT3蛋白在RPE细胞内的定位,Western blot检测STAT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常氧状态下,STAT3蛋白荧光主要分布于RPE细胞胞质内。缺氧后,细胞质内绿色荧光强度减弱,细胞核荧光强度明显增强。随缺氧时间的延长,STAT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逐渐增高,至12h表达最强,24h开始下降。结论:缺氧后体外培养人RPE细胞内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增高,STAT3蛋白活化,由胞质向胞核内转位。
李夏王雨生朱洁赵炜刘敏杨秀梅
关键词:缺氧STAT3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钙结合蛋白S100A2对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活性的上调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钙结合蛋白S100A2对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原核诱导表达GST-hS100A2,经纯化后加入骨肉瘤细胞株MG63和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的培养液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β-catenin含量的变化;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法检测S100A2对HEK293细胞中β-catenin/TCF4活性的影响;以表达GSK-3β、DVL、Axin的相应质粒分别转染HEK293细胞,GST-Pulldown/Western blot实验检测S100A2与这些蛋白质和β-catenin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S100A2使MG63和HCT116细胞中β-catenin含量增加、β-catenin/TCF4活性增强;S100A2分别与β-catenin和GSK-3β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与DVL和Axin之间则未发现相互作用。结论S100A2可以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途径的活性,其机制可能涉及S100A2与β-catenin和GSK-3β之间的相互作用。
赖天霞苗静琨左国伟何焕玲李星星卫佳吴丽美寇小琴何通川周兰
关键词:蛋白质相互作用
中国大陆汉族人群CYP3 A4基因变异分析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研究中国大陆汉族人群中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的基因变异及其分布。方法:140例血样本来自中国大陆25个省份的汉族人口,用聚合式酶链反应-非放射性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直接测序方法检测CYP3A4基因的变异。结果:中国大陆汉族人群存在CYP3A4基因内含子2T4127G变异。140例人群中有31人存在此变异,变异频率为22.1%。中国大陆汉族人群未发现CYP3A4基因13个外显子的变异。结论:中国大陆汉族人群CYP3A4基因存在内含子2的多态性分布,其基因变异不同于其他种族。
黄敏汪晖平洁刘志苏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3A4基因变异PCR-SSCPDNA测序汉族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与眼部新生血管
2009年
眼部新生血管与多种眼部疾病相关,是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众多信号通路和复杂调控机制的参与,使得眼部新生血管的治疗相对棘手。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多种生物功能的改变,并调控体内新生血管的生成过程。目前STAT3在眼部新生血管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已受到关注,为眼部新生血管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就STAT3与眼部新生血管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李夏王雨生
关键词:眼部新生血管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转导通路
TRAIL在人三原核胚胎中的表达
2007年
目的:探讨TRAIL在人类胚胎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TRAIL在正常、发育阻滞和有细胞碎片3种不同发育状态的人类3原核(3PN)胚胎中的表达,并用Hoechst33342染色观察核凋亡。结果:TRAIL在3组胚胎中均有表达,有碎片的3PN胚胎中TRAIL的表达较其他二组明显增强,碎片组核凋亡明显增加。结论:TRAIL在人类3PN胚胎凋亡中有一定作用。
王昕荣陈雯张娟任新玲胡娟朱桂金
关键词:TRAIL胚胎
一种含螺吡喃和肉桂酸酯双光功能基团的光致变色染料的合成与性能被引量:24
2005年
合成了一种含有光致聚合肉桂酸酯基团的新型光致变色螺吡喃染料,研究其与普通螺吡喃染料在不同高分子材料中的光致变色和热退色过程(PMMA和PVCi).通过UV-Vis光谱、NMR谱和IR光谱研究了新型染料中的肉桂酸酯基团的光致聚合过程,考察了其对螺吡喃结构的光致变色显色体热稳定性的影响.
申凯华李晓莲崔东熏
关键词:螺吡喃光致变色
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被引量:6
2007年
随着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探索CNV相关疾病的最佳治疗手段已成为眼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显示,近年来针对CNV相关疾病开展的联合疗法的效果较单一疗法更优越,但对联合治疗可能存在的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临床研究是客观评价联合疗法价值的主要途径。
王雨生李夏
南海越南上升流区沉积物中溶解氧、锰和铁的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0年
2007年夏季航次对南海越南上升流区的三个站位进行现场采样,利用微电极技术测定了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溶解氧(DO溶解氧分子)、锰(Mn2+)、铁(Fe2+)的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估算了DO的通量、消耗速率和有机碳的消耗速率。在沉积物间隙水中DO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渗透深度为9—48mm。在沉积物深处还检测到Mn2+和Fe2+。采用元素分析仪测定了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含量和总氮(TN)含量,三个站位沉积物中的TOC含量为0.7%—1.03%,TN含量为0.052%—0.10%,C/N为10.5—16.0。从C/N可以看出,该研究区域沉积物中的有机物有部分来源于陆源输入,其中一个站位位于湄公河冲淡水区域,其C/N最大。从氧化还原电位来看,三个站位的沉积环境都属于还原性环境。此研究首次测量了南海越南上升流区沉积物的氧化还原化学成分,对于认识该海区海底生物地球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许昆明邹文彬司靖宇
关键词:沉积物有机碳溶解氧
骨髓来源细胞与脉络膜新生血管被引量:7
2006年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可见于多种眼部疾病,是引起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期研究发现,CNV中骨髓来源细胞所占比例较大;骨髓来源细胞参与了CNV的生成,并影响CNV的严重程度。这一发现为CNV防治提供了新思路。针对骨髓来源细胞的动员、趋化和黏附等治疗CNV的方法正在探索中。
侯慧媛王雨生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化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诊断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诊断的6例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总结其临床症状、体征、听力学和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患者中4例患耳表现为低频听力下降,声反射均能引出;1例合并有中耳炎表现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另1例听力正常。2例次患者有明显的自声增强,不能耐受自己说话的声音。5例次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眩晕持续时间数小时不等,程度不一。2例次患者主诉不能耐受外界噪声。4例次患者利用强声能诱导眩晕。所有患者在强声刺激或增加中耳压力、捏鼻鼓气时能观察到慢相向健侧的垂直旋转性眼球运动,其中1例患者强声刺激能诱发头部运动。所有患者均行颞骨CT检查,并行上半规管重建显示上半规管表面不同程度的骨质缺损。2例患者全身麻醉下行上半规管裂填塞修补术,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上半规管裂隙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颞骨高分辨率CT提示上半规管表面覆盖的骨质缺损,同时患者具有相关的前庭耳蜗症状。
戴春富沙炎迟放鲁王正敏
关键词:半规管听觉丧失传导性眩晕耳科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