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XJC880004)
-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4
- 相关作者:敬鸿彬鲜耀周娟杨俊付文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民族文化传承场域的疏离与融合被引量:5
- 2015年
- 家庭、学校、社区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场域,逐渐出现疏离状态。积极引导各场域主体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促进各文化传承场域的融合将为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提供更好的平台。
- 敬鸿彬鲜耀
- 关键词:民族文化疏离
- 地域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被引量:16
- 2015年
- 地域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提升人对于社区的归属感,促进社区文化繁荣,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并且满足社区教育发展的"本土化"需求。社区教育就需要通过确定符合地域社会文化发展的社区教育目标,积极开发地域文化社区教育课程,形成地域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来实现与地域文化的真正融合。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多元化、专业化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完善社区教育评价制度及学校、政府部门的合作联动,保障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 敬鸿彬
- 关键词:地域文化社区教育
- 情绪效价对大学生道德两难问题的判断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实验采用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设置的经典道德两难问题情境,以196名大学生为样本,着重考察不同情绪效价对大学生道德两难问题的判断及影响.实验结果发现:1)大学生道德两难情境判断的性别不存在显著差异.2)情绪效价对大学生在道德两难问题中的判断存在显著差异.正性情绪使个体倾向于更道义性的判断,负性情绪使个体倾向于更功利的判断.3)在处理道德两难情境判断任务中,性别与情绪效价与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显著相关.负性情绪下完成判断任务所需时间显著高于正性情绪.
- 敬鸿彬陈志毅
- 关键词:情绪效价道德判断道德两难问题
- 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着力点与实现路径被引量:7
- 2015年
- 高校是社区的一部分,也是社区教育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必要性,指出高校参与社区教育能够满足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高校自身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需求;其次寻找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着力点,主要可以通过利用高校硬件、软件资源以及文化传承实现对社区教育的影响;最后总结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四条实现途径,即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创办社区学校、校企合作以及高校参与社区问题研究。
- 敬鸿彬
- 关键词:高校社区教育学习型社会
-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的外语专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外语专业大学生作为我国高校大学生中的庞大群体,深受西方多元文化思潮影响,在面临严峻就业压力的同时,也应不断增强理想信念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理想信念教育的整合现状,并提出了有关路径的探讨。
- 杨俊付文奂婷婷鲜耀
-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 家庭传承民族文化的困境与突破被引量:5
- 2013年
- 家庭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但现代文明的冲击、外出务工潮以及传承意识的淡化导致民族文化传承陷入困境,本文认为,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或自我传承是解决这一困境的重要突破点。
- 敬鸿彬周娟
- 关键词:家庭民族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