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GCX2-YW-334)
-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4
- 相关作者:房倚天赵建涛黄戒介方惠斌王洋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 气化炉排灰用于焦化废水处理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利用预处理后的气化炉排灰对焦化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吸附原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筛分和浮沉实验能够有效分离出灰分,富集排灰中的富含碳灰渣,其含碳量可达到80%;富含碳灰渣具有较快的吸附速率,在2 h左右达到吸附饱和;富含碳灰渣用量为30 g/L时CODcr去除率可达到88%;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富含碳灰渣具有较大比例的中孔结构,有利于吸附处理焦化废水,吸附速率大.
- 张继柱张永奇王洋
- 关键词:灰渣半焦焦化废水
- 褐煤配入高熔点煤灰的灰熔点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6
- 2012年
- 测定了不同比例的褐煤与高熔点煤灰的混灰在弱还原气氛下的灰熔点,并且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灰熔点与灰成分及其组合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预测。结果表明:3种低灰熔点褐煤的灰熔融特性可以通过配入高熔点煤灰显著提高,混灰的灰熔点变化与配比间呈现非线性变化规律,灰熔点上升趋势总体可分为‘前段快速上升后段平缓’和‘前段快速上升中间段平缓后又上升’2种类型,配入灰熔点更高的高熔点煤灰对提高褐煤灰熔融温度效果不一定更优;使用摩尔分数作为基准,输入层包含8个灰成分参数和5个组合参数(硅值、酸值、碱值、白云石比率和R250)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混灰熔点的预测优于仅包含8个灰成分参数的输入层预测模型,且该模型可对混合灰熔点的预测效果较好。
- 杨鑫黄戒介赵建涛房倚天王洋
- 关键词:褐煤配煤灰熔点
- Fe-K/AC催化氧化脱硫剂制备及反应机理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采用正交实验法制备了负载铁、钾的活性炭(Fe-K/AC)热煤气催化氧化脱硫剂,考察了活性组分铁、钾含量、二价铁和三价铁比例、煅烧温度对催化氧化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由正交实验极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钾含量>铁含量>煅烧温度>Fe2+/Fe3+,最优制备条件为,铁含量0.5%、钾含量5.0%、煅烧温度600℃、Fe2+/Fe3+比0.5。通过对脱硫剂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形貌分析可知,活性炭表面负载的铁金属氧化物具有催化氧化硫化氢生成单质硫的活性,碱金属氧化物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改变表面酸碱性,促进硫化氢的催化转化,但过高的金属氧化物负载量会阻塞孔道,减小反应比表面积,从而降低脱硫剂的反应活性。
- 方惠斌赵建涛王胜黄戒介房倚天
- 关键词:脱硫催化氧化热煤气正交设计
- Fe/AC催化脱硫剂再生性能的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应用热再生及热氧化再生法研究了活性炭担载氧化铁脱硫剂(Fe/AC)的再生性能.选用氮气、氮气加水蒸气、氮气加氧气以及氮气加氢气四种气氛分别在350℃,400℃,450℃和500℃四个温度点上考察了脱硫剂再生性能.发现在高于硫沸点(446℃)的450℃和500℃时,氮气加水蒸气和氮气加氧气的热氧化再生效果较好,脱硫剂的活性位能够较好地被还原,经三次再生后仍能保持较好的脱硫性能.
- 郝海刚王胜方惠斌赵建涛房倚天
- 关键词:煤气净化煤气脱硫活性炭脱硫剂
- 活性炭担载金属氧化物用于热煤气脱硫被引量:11
- 2010年
- 以热煤气脱硫并回收单质硫为目的,考察了活性炭担载金属氧化物(M/AC)在中温范围150—250℃内,催化氧化硫化氢生成单质硫的研究。担载量1%(质量分数)的M/AC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得,在固定床上评价了其脱硫活性,并考察了温度、反应气氛等工艺条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M/AC脱硫的活性顺序为:Mn/AC>Cu/AC>Ce/AC>Fe/AC>Co/AC>V/AC。通过DTG分析,硫化氢选择性氧化的主要产物是单质硫。M/AC上金属氧化物起主要的催化作用,催化硫化氢和氧气反应生成单质硫,生成的单质硫被吸附在活性炭的孔道中。
- 方惠斌赵建涛黄戒介房倚天
- 关键词:脱硫催化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