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321)

作品数:14 被引量:402H指数:10
相关作者:邵雪梅葛全胜方修琦刘洪滨郑景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3篇树轮
  • 3篇温度变化
  • 2篇降水
  • 2篇降水量
  • 1篇大禹
  • 1篇大禹治水
  • 1篇东亚季风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学研究
  • 1篇行为心理
  • 1篇行为心理学
  • 1篇圆柏
  • 1篇灾害
  • 1篇真相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变化
  • 1篇时间序列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青海省气候资...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5篇邵雪梅
  • 3篇郑景云
  • 3篇刘洪滨
  • 3篇葛全胜
  • 3篇梁尔源
  • 3篇方修琦
  • 2篇黄磊
  • 2篇刘健
  • 2篇王顺兵
  • 2篇王丽丽
  • 2篇王苏民
  • 1篇田青
  • 1篇于革
  • 1篇王苏民
  • 1篇乔佃锋
  • 1篇刘鸿雁
  • 1篇潘嫄
  • 1篇崔海亭
  • 1篇郑益群
  • 1篇吴文祥

传媒

  • 6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灾害学
  • 1篇气象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青藏高原...

年份

  • 4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kaB.P.东亚区域气候模拟及其变化机制探讨被引量:21
2004年
中全新世是地质历史上最近的温暖时期。文章利用包含较详细陆面过程的区域气候模式 ,通过分别加入现代植被和根据花粉化石资料转化的东亚地区古植被 ,模拟了 6kaB .P .东亚季风气候 ,并研究了植被变化对东亚气候的影响。由区域气候模拟得到的较高分辨率的气候演变图像表明 6kaB .P .太阳辐射季节循环增大 ,高纬度地区积雪、海冰减少 ,极地海洋升温 ,导致冬季大陆冷高压减弱 ,使中国冬季温度降低幅度大大减小。模拟中加入恢复的古植被造成地表反照率减小 ,使得冬季进一步升温 ,这不但突破了PMIP众多模拟的东亚 6kaB .P .冬季降温的局限 ,而且使模拟温度变化的季节特征与古地质资料更为吻合。中全新世东亚大陆全年升温导致东亚夏季风强盛、冬季风减弱 ;降水及有效降水增加 ,降水带向西、向北扩张。与PMIP模拟相比 ,由于模式分辨率的提高 ,该工作模拟出了中国东部区域性降水增加的特征并得到了较为精细的气候变化空间分布。
郑益群于革薛滨王苏民
关键词:中全新世区域气候模拟植被变化东亚季风
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河北省区域减灾建设被引量:3
2005年
全球气候变化将导致一些地区自然灾害加剧,并将影响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区域减灾建设,及早采取相应措施,是适应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明智选择。鉴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不同区域采取的对策也有所区别。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分析了该区域自然灾害的类型、历史时期和现在灾害的特点、发生规律及其原因,并根据该区域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提出了一些需要及早实施的战略性减灾对策。
王顺兵郑景云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减灾自然灾害可持续发展
从吉林省安图县案例看人类对全球变化适应的行为心理学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应用行为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从气候变暖的环境“刺激”到农业种植行为改变的“反应(响应行为)”的全部适应行为过程,涉及刺激、认知、辨识、选择、反馈等环节,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①人类如何感知和辨识全球变暖及其影响;②哪些因素怎样影响人类适应行为的发生;③人类适应行为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对安图县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很好地验证了该研究思路;另一方面却也反映出,此类研究需要建立在一系列对典型区域进行个案取证调查的实证研究基础上。
田青方修琦乔佃锋
关键词:全球变化行为心理学
利用树轮重建秦岭地区历史时期初春温度变化被引量:66
2003年
采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利用秦岭地区树轮长年表资料重建秦岭地区历史时期初春温度,表明各气象站点重建序列与器测序列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重建序列与实测记录的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7以上,其他站的相关系数取值也均接近或超过0.6,说明重建序列能较好地反映秦岭地区的初春温度变化.对重建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近300年来秦岭地区的初春温度变化存在明显的冷暖时段:1715~1740年、1773~1804年和1893~1958年三个时段的初春温度相对较高,持续时间分别为26年、32年和66年;而1741~1772年、1805~1892年、1959~1992年三个时段的初春温度相对较低,持续时间分别为32年、88年和34年,在整体上具有升温快速降温缓慢的特征.重建结果的变化趋势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极为一致.但是在20世纪后期,无论是在重建序列还是在器测序列中至少到1992年均未反映出明显的增温趋势.秦岭西部地区初春季节变冷与增暖的幅度均大于秦岭中东部地区.此外,秦岭地区初春温度变化具有100年左右、50~60年、7~8年以及2~3年等准周期变化特征.
刘洪滨邵雪梅
关键词:树轮历史时期温度变化年轮气候学准周期变化
中国2kaBP前后的气候及其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根据近20年来由历史文献、冰心、孢粉、湖泊沉积等多种代用资料恢复的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状况,对中国2 kaBP前后的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影响以及驱动机制进行了综合推断,结果表明:2 kaBP前后,中国的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温度变化方面,新疆地区由寒冷转为温暖,其余地区由温暖转为寒冷;在降水变化上,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下降,干旱化趋势明显,南方地区降水量变化不大,仍然比较丰富。此期,自然灾害增多,农业生产范围缩小,人口数量减少,政局不稳定,甚至出现政权更迭等社会不稳定事件。太阳活动、大气环流和火山活动可能是引起此次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
王顺兵葛全胜郑景云
关键词:气候变化
中国近500年来的气候模拟与重建资料对比被引量:10
2006年
介绍了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ECHO-G进行的小冰期以来的长时间积分气候模拟试验,并与中国区域温度重建资料作对比。共做了2个模拟试验:控制试验和真实强迫试验。首先将模拟结果与器测资料作对比,验证该模式模拟中国气候的能力;然后将模拟结果与中国10个区域重建的500年温度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均值、方差及EOF分析表明,对于1550年至今的时段,除了东北、新疆、西南地区外,其它地区模拟与重建序列的相关性尚好,相关的置信度超过90%;而对于1760年以来的时期,除了华南、西北、西南地区外,其它地区二者较为一致,相关的置信度均超过90%,表明气候模式ECHO-G能捕捉到中国大部分地区温度的趋势及低频变化特征,也说明上述强迫条件是近500年来气候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然而模拟的温度距平的空间差异性比重建资料的小,对于年代际、年际等短时间尺度的温度变化模拟与重建结果的吻合度较差。误差来自于重建和模拟两个方面。在重建资料方面,需要提高代用资料的代表性、精确性和可靠性;在模拟方面,应提高各强迫条件序列的精确性,同时应引入更多的强迫因子,如下垫面植被及工业气溶胶等。这样从两方面努力,才能更深入地刻划和认识中国历史气候演变及其成因机制问题。
刘健陈星Hans von StorchEduardo Zorita王苏民
关键词:气候小冰期
利用树轮重建青海南部过去290年夏季最低温度变化
树木年轮资料在研究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青海南部玉树地区建立了4个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balfouriana(Rehd.Et Wils.)Hillier ex Sl...
梁尔源邵雪梅秦宁生
文献传递
夏朝前夕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及大禹治水真相被引量:77
2005年
文章首先根据古文献学、考古学以及天文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分析了史前洪水可能发生的时代,然后利用高分辨率的气候代用指标重建了'大禹治水'传说时期的气候背景,推测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大洪水发生于4 200~4 000aB.P.左右,即一次对世界许多地区早期文明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全球性气候异常时期;根据气候突变与东亚季风降水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洪水发生的可能性,探讨了大禹治水的历史真相;认为夏朝建立前夕的史前大洪水是真实发生过的,而大禹之所以能够治水成功可能主要得益于4 000aB.P.以后的气候好转而并非人力之所为.研究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多数学者对史前发生洪水的相信但却对大禹能否成功治水的怀疑之间矛盾.
吴文祥葛全胜
关键词:大洪水历史真相夏朝气候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东部温度变化被引量:52
2005年
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异常霜雪记载及植物物候记述,推算了中国东部地区部分年代及每 30年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并结合有关自然证据,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冷暖变化特征。主要结论有: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距平较现代约低 0 5℃,最冷的 30年(480s^500s)较现代约低 1 2℃,是一个可与小冰期相比拟的寒冷气候阶段。2)魏晋南北朝的温度存在“冷 -暖 -冷”世纪波动;其中两个冷谷为 270s^350s及 450s^530s,当时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分别较现代低 0 5℃ (270s^350s)和 0 9℃ (450s^530s);而 360s^440s虽然相对温暖,但当时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仍较现代略低。
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葛全胜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温度
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地区近千年来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44
2005年
试图揭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地区近千年来世纪尺度年降水量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近千年年降水量变化存在显著的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其中以13~18世纪中的200年主控周期最为明显,并在15~17世纪达到最强,而近200年则以准120年的周期振荡为主,且在19世纪两种主要周期变化趋势相反,在近百年又趋向一致.年降水量序列的均值突变一般以30~100年尺度最为明显,世纪尺度的均值突变时段分别为公元1100~1111年、1403~1449年及1615~1661年,表现为年降水量的减少,以及公元1321~1348年、1497~1557年、1728~1743年及1885~1891年,表现为年降水量的增加.200年以上时间尺度的方差突变主要表现为序列的低频变化幅度,从公元1220年前后至1580年前后持续增大,且以15世纪的方差突变最为明显.
刘洪滨邵雪梅黄磊梁尔源方修琦王丽丽
关键词:年降水量气候突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