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20015005047)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曹学兵孙圣刚童萼塘王涛张允建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帕金森
  • 5篇帕金森病
  • 3篇颈动脉
  • 3篇颈动脉体
  • 2篇帕金森病大鼠
  • 2篇纹状体
  • 1篇递质
  • 1篇移植后
  • 1篇神经递质
  • 1篇神经行为
  • 1篇帕金森综合征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自体
  • 1篇综合征
  • 1篇羟化酶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块
  • 1篇吗啡
  • 1篇慢性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孙圣刚
  • 5篇曹学兵
  • 2篇徐岩
  • 2篇张允建
  • 2篇童萼塘
  • 2篇王涛
  • 1篇梅元武
  • 1篇李红戈
  • 1篇曹非
  • 1篇王涛
  • 1篇夏穗生
  • 1篇朱清
  • 1篇刘昌勤
  • 1篇廖晓峰
  • 1篇杨正明
  • 1篇贾清
  • 1篇曹学兵
  • 1篇童萼塘

传媒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国外医学(物...

年份

  • 1篇2005
  • 5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1H—MRS研究进展
2002年
磁共振波谱是一种无创性测定体内代谢物的技术 ,其中尤因磁共振1H波谱 (1H MRS)最敏感而广泛地应用于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中。通过对相关兴趣区神经化学信息的检测 ,1H MRS可提示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特征性改变 ,这为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研究提供了一种极为有效的评估手段。
张允建曹学兵
关键词:^1H-MRS帕金森综合征PD
阿朴吗啡对颈动脉体球细胞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移植区C-FOS和JUN-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D)大鼠颈动脉体球细胞移植治疗后多巴胺细胞的功能状况。方法 :采用 6 -羟多巴胺损毁制备 PD大鼠模型 ,腹腔注射阿朴吗啡 2 h后诱导移植后 12周纹状体组织内 c- fos和 Jun- B的表达 ,分析其分布和阳性细胞数目。结果 :移植后 12周 ,移植物内和与宿主接触面 c- fos表达增高 ,而 Jun- B的表达没有变化。结论 :移植物内和与宿主接触面 c-
曹学兵孙圣刚王涛李红戈曹非童萼塘
关键词:阿朴吗啡C-FOS帕金森病
颈动脉体球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递质和行为的影响
2002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球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 (PD)大鼠神经递质和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立体定位注射 6 羟多巴胺 (6 OHDA)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 ,右侧纹状体内分别移植入自、异体颈动脉体和胚鼠中脑组织块 ,移植后 2、4、8和 1 2周进行阶梯实验和阿朴吗啡诱发大鼠的旋转实验 ,测定移植区多巴胺 (DA)的含量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PD大鼠摄食行为和阿朴吗啡诱发的旋转行为明显改善达 1 2周之久 ,DA水平升高显著 (P <0 .0 1 )且以自体颈动脉体移植组最佳。结论 脑内移植颈动脉体球细胞可明显改善PD大鼠的神经行为缺损 ,提高纹状体内DA含量 。
曹学兵孙圣刚王涛徐岩童萼塘
关键词:颈动脉体帕金森病神经递质神经行为
慢性帕金森病MPTP猴模型自体颈动脉体细胞纹状体移植术后~1H-MRS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 (1H- MRS) 技术, 进行慢性帕金森病 (PD) 1 甲基 4 苯基 1, 2, 3, 6- 四氢吡啶 (MPTP) 猴模型自体颈动脉体 (CB) 细胞纹状体区移植术后细胞结构生存能力检测。方法 采用 4 只按非人类灵长类帕金森病评分量表 (PPRS) 评价, 行为学症状持续稳定 1 个月的慢性 PD MPTP雄性猴模型, 应用 GE Signa1 5T NV/i磁共振扫描系统进行移植术前定位, 取一侧自体颈动脉体, 使用 Leksell立体导向系统行纹状体区立体定向移植术, 于移植术后 8 周内每 2 周行双侧纹状体区1H MRS 采集, 检测大脑主要代谢物氮 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化合物 (Cho)、肌酸及磷酸肌酸 (Cr), 采用随机软件FuncTool 4 .0对各代谢物含量行半定量分析, 观察NAA/Cr和Cho/Cr的变化, 以配对 t检验行统计学分析, 按PPRS标准进行移植后行为学评分并与代谢物比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移植术4周后, 移植侧纹状体区 NAA/Cr逐渐增高, Cho/Cr逐渐下降, 术后 6 周与未移植侧纹状体区比较出现显著性差异 (P<0 .05)。行为学评分呈下降趋势。结论 1H MRS能够显示慢性PD MPTP猴模型移植区域的代谢及生化改变, 自体CB细胞移植能够促进局部多巴胺神经元的生长, 可以作为有效手段应用于 PD的治疗。
张允建曹学兵贾清朱清杨正明廖晓峰孙圣刚
关键词:纹状体自体慢性颈动脉体
帕金森病大鼠颈动脉体球细胞移植后TH、GFAP和TNF-α表达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D)大鼠颈动脉体球细胞移植后细胞存活状况和宿主的反应。方法 立体定位注射 6 羟多巴胺 (6 OHDA)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 ,右侧纹状体内分别移植入自、异体颈动脉体和胚胎大鼠中脑组织块 ,移植后 2、4、8和 12周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同步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移植区周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移植后 12周与胚胎中脑组织移植组比较 ,自、异体颈动脉体球细胞移植组存活TH+细胞显著增多 (P <0 .0 5 ) ,但自、异体颈动脉体球细胞移植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移植组移植后 2周 ,移植区内GFAP和TNF α阳性数显著增高 ,移植后 12周时下降 ,但仍高于健侧 ,差异仍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颈动脉体球细胞块移植治疗可显著提高TH+细胞存活率 ,而移植区GFAP和TNF
曹学兵孙圣刚刘洪涛童萼塘夏穗生
关键词:帕金森病酪氨酸羟化酶GFAP肿瘤坏死因子-Α
帕金森病大鼠颈动脉体球细胞块移植治疗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
2002年
为评估颈动脉体球细胞块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PD)的疗效。采用立体定位注射 6 -羟多巴胺 (6 - OHDA)制备偏侧 PD大鼠模型 ,右侧纹状体内分别移植入自、异体颈动脉体和胚鼠中脑组织块 ,移植后 2、 4、 8和 12周记录阿朴吗啡诱发大鼠的旋转行为 ,测定移植区谷氨酸 (Glu)、甘氨酸 (Gly)、天门冬氨酸 (Asp)、γ-氨基丁酸 (GABA)和多巴胺 (DA)的含量改变。结果发现 :与对照组比较 ,PD大鼠阿朴吗啡诱发的旋转行为明显改善达 12周之久 ,DA水平升高显著 (P<0 .0 1)且以自体颈动脉体移植组最佳 ;自体颈动脉体移植组纹状体内 Glu和 GABA含量显著降低 (P<0 .0 1)。结果表明 :脑内移植颈动脉体球细胞块可明显改善 PD大鼠药物诱发的旋转行为 ,提高纹状体内 DA含量并降低Glu和 GABA含量 ,是一种有效治疗
曹学兵孙圣刚王涛刘昌勤梅元武徐岩
关键词:帕金森病颈动脉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