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43002)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邓子峰徐伟杨晓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氧化锌
  • 1篇氧离子
  • 1篇生物传感
  • 1篇生物传感器
  • 1篇歧化酶
  • 1篇离子
  • 1篇感器
  • 1篇超氧化物
  • 1篇超氧化物歧化...
  • 1篇超氧离子
  • 1篇传感
  • 1篇传感器

机构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篇杨晓
  • 1篇徐伟
  • 1篇邓子峰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基于超氧化物歧化酶/氧化锌的超氧离子传感器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Nano-ZnO)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X射线衍射(XRD)及电化学等方法测定了其物理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该Nano-ZnO膜是具有多晶六边形纤维锌矿结构的多孔纳米膜,微粒直径在50~100nm,室温禁带宽度3.37eV.采用浸渍法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直接修饰于Nano-ZnO膜上,制备了SOD修饰电极(SOD/ZnO).通过交流阻抗法(EIS)及循环伏安法(CV)证明了SOD能稳定地吸附在多孔ZnO膜上,并实现了直接电子传递;紫外-可见及红外光谱研究证明吸附在ZnO膜上的蛋白质保持了良好的生物催化活性,并成功地构建了第三代超氧离子(O2-)生物传感器.这种生物传感器有较宽的线性范围(氧化电流:0.24~180×10-6mol/L,还原电流:0.12~250×10-6mol/L)、较低的检测限(氧化电流:2×10-7mol/L,还原电流:1×10-7mol/L)、较快的响应时间(4s)以及较好的稳定性.
邓子峰徐伟杨晓
关键词:氧化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氧离子生物传感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