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2-1018)

作品数:8 被引量:91H指数:6
相关作者:汪芸李尔珍伏瑾崔小岱缪中荣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清
  • 4篇川崎
  • 4篇川崎病
  • 3篇动脉
  • 3篇患儿
  • 3篇白介素
  • 3篇白介素6
  • 3篇病患
  • 3篇川崎病患儿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造影
  • 2篇脑血管造影术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机构

  • 4篇首都儿科研究...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崔小岱
  • 4篇伏瑾
  • 4篇李尔珍
  • 4篇汪芸
  • 2篇马官福
  • 2篇凌锋
  • 2篇缪中荣
  • 2篇王俐
  • 2篇孙春荣
  • 1篇孙丽萍
  • 1篇朱凤水
  • 1篇杜忠东
  • 1篇林利
  • 1篇马连华
  • 1篇高宗恩
  • 1篇吴铁吉
  • 1篇赵地
  • 1篇何青
  • 1篇曲媛
  • 1篇王伟

传媒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晕厥的病因分析及鉴别诊断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了解儿童晕厥病因组成特点,探讨以发病诱因及症状区分心源性与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可行性。方法对111例住院患儿病例进行综合评估,以规范的诊断步骤对确诊晕厥的患儿进行病因分类。总结导致晕厥的诱因、先兆症状及发作症状,对心源性及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资料中行统计学处理,试图发现两种晕厥的特征性表现。结果非心源性晕厥者占60.4%,直立性低血压占18.9%,血管迷走性晕厥及心源性晕厥分别占18.0%和9.0%。非心源性晕厥中以神经介导性晕厥为主。心源性仅占全部晕厥患者的极小部分。晕厥发作前持久站立及恶心是神经介导性晕厥的特征性表现。心源性晕厥往往与运动相关。结论非心源性晕厥者占晕厥患儿的大多数,其中以神经介导性晕厥为主。运动相关的晕厥为心源性晕厥的特征。发作前直立体位、伴恶心症状的多为神经介导性晕厥。
林利杜忠东
关键词:晕厥病因症状儿童
腔隙性脑梗死102例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分析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依据神经影像学资料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和血管病变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10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 MRI、CT 血管造影(CTA)、CT 灌注成像(CTP)检查。结果单发腔隙性脑梗死3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99例。CTA 显示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32例,轻~中度狭窄19例。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11例,轻~中度狭窄5例。ICA 或 MCA 粥样硬化23例,正常血管12例。CTP 显示 ICA-MCA 供血区内血流灌注异常56例。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可能由大动脉狭窄或闭塞所造成的远端小动脉血流灌注减低和微栓子所致。
张春玲徐忠宝曲媛何青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X线计算机血液动力学现象
青年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式与不良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青年颅外和(或)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复发或死亡与卒中危险因素及不同治疗方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有颅外和(或)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梗死4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0例;选择药物治疗39例,血管内治疗23例。采集患者既往史(包括心肌梗死、脑梗死、高血压病等)、个人史(包括吸烟、饮酒等)、血管病家族史及血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标。电话随访终点事件(复发或死亡)的发生情况。平均随访(35±19)个月。结果DSA结果显示,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17例(27.4%),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52例(83.9%,P=0.000,其中7例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卒中复发6例,死亡3例,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4.5%。复发或死亡发生在药物治疗的患者中8例(8/39,20.5%)、血管内治疗患者1例(1/23,4.3%,P=0.170)。两种治疗方式对终点事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管内治疗有优于药物治疗的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12.107,P=0.005)和治疗方式(OR=0.069,P=0.026)是终点事件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青年颅内动脉狭窄率(尤其M1段)远高于颅外动脉。对有中、重度动脉狭窄的青年患者采用血管内治疗是积极的选择。
高宗恩缪中荣凌锋
关键词:治疗学青年颅内外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分为颈动脉系统TIA组(CA—TIA组,152例)与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VB-TIA组,48例);按不同发作频率分为:频发TIA组(123例)与非频发TIA组(77例);按不同年龄段分为:〈50岁组(63例)、50~70岁组(112例)和〉70岁组(25例)。对存在动脉狭窄的患者计算动脉狭窄率,比较各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发作频率间和各年龄段间患者颅内-外血管严重狭窄及闭塞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本研究共175例患者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占87.5%(175/200)。颅外动脉狭窄为173例,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占53.2%(92/173),而颅内动脉狭窄则以大脑中动脉最多,占39.3%(95/242)。颅内、颅外狭窄动脉比约为1.4:1(242/173)。②CA-TIA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者多于VB-TIA组(P=0.001),而VB-TIA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者多于CA—TIA组(P=0.006)。但二者间颅内-外动脉多发狭窄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6);③频发TIA组颅内-外血管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高于非频发组(P〈0.001)④200例TIA患者以50~70岁居多,且重度狭窄及闭塞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呈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对于高危人群,尤其是既往有频发TIA史的高龄患者应及早行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及严重程度。
张志勇李慎茂朱凤水缪中荣凌锋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
川崎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和白介素-6质量浓度变化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KD并发症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10—2005-12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88例KD患儿,测定其血清PCT、IL-6水平;正常对照为同期33例健康儿童,进行同样检测。结果(1)71例急性期患儿PCT水平与14例亚急性期患儿、33例正常对照儿童PCT水平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2)急性期24例其他系统并发症患儿PCT水平显著高于47例无其他系统并发症患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PCT≤0.5ng/mL时,其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16.3%;当PCT>0.5时,其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4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6例急性期患儿IL-6水平与11例亚急性期患儿、14例正常对照儿童IL-6水平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4)急性期17例其他系统并发症患儿IL-6水平显著高于39例无其他系统并发症患儿IL-6水平,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KD患儿急性期血清PCT、IL-6水平增高,亚急性期下降,PCT增高维持时间较IL-6稍长。(2)血清PCT、IL-6水平在发生其他系统并发症患儿中是显著升高的,对其检测有助于KD的病情评价。
汪芸王俐孙丽萍伏瑾崔小岱吴铁吉李竞李尔珍
关键词:川崎病降钙素原白介素6并发症
川崎病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IL-6、IL-8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实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3年10月-2005年12月本院住院的46例KD患儿(KD组),平均年龄2.21岁(5个月~8.75岁),根据超声结果将患儿分为CAL组(18例)和无CAL组(28例)。测定所有患儿血清IL-6、IL-8水平,16例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也进行血清IL-6、IL-8检测。结果 1.KD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6、IL-8水平分别为52.39(24.39~134.46)ng.L-1和68.64(52.88~230.18)ng.L-1,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17(4.25~10.29)ng.L-1和10.34(9.60~11.57)ng.L-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但二者无相关性(r=-0.166,P>0.1)。2.CAL组和无CAL组患儿IL-6水平分别为37.50(24.08~139.34)ng.L-1、31.21(19.67~87.90)ng.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和无CAL组患儿IL-8水平分别为47.18(16.98~109.72)ng.L-1和46.34(4.40~89.86)ng.L-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冠状动脉持续扩张患儿IL-6、IL-8水平在恢复期持续增高。结论 KD患儿血清IL-6、IL-8水平的增高与免疫性血管炎有关。IL-6对CAL的作用可能较IL-8更为重要,对高IL-6水平的患儿应注意有无CAL的存在。持续性IL-6、IL-8高水平表达,可能与临床部分KD患儿晚发性CAL有关。
汪芸马官福伏瑾孙春荣马连华崔小岱李尔珍
关键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冠状动脉损伤
川崎病心肌和冠状动脉损伤与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TNF-α、IL-6变化与心肌酶、肌钙蛋白-I(cTn-I)、冠状动脉损伤(CALs)及心功能间的关系。方法对23例KD患儿、1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和10例健康儿童进行血清TNF-α、IL-6、心肌酶及cTn-I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及心功能情况,分析其差异。结果①KD组急性期患儿TNF-α(88.27±64.16)pg/ml、IL-6(104.65±58.96)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96±4.37)pg/ml、(5.59±1.17)ng/ml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的(20.42±13.05)pg/ml、(15.39±10.48)ng/ml(P均<0.01)。②CALs患儿TNF-α、IL-6分别为(113.29±62.52)pg/ml、(150.05±44.14)ng/ml,高于无CALs组患儿的(72.61±65.58)pg/ml、(96.29±61.81)ng/ml,(P<0.05和P<0.01),2例冠脉持续扩张患儿TNF-α、IL-6水平在恢复期仍维持较高水平;CALs组与无CALs组在CK-M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1)。③KD组的CK-MB异常率为17.39,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急性期KD组TNF-α与CK-MB、cTN-I相关系数为0.326(P>0.1)和0.574(P<0.05)。结论 TNF-α、IL-6参与了KD的疾病过程,在冠状动脉损伤中发挥作用,对高TNF-α、IL-6水平的患儿应注意有无CALs存在;TNF-α高水平与KD患儿心肌炎症性损害相关,TNF-α水平明显升高对早期预测心肌和冠状动脉病变有意义。
汪芸崔小岱伏瑾孙春荣任军赵地马官福杜仲东李尔珍
关键词:川崎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心肌损害冠状动脉损伤
川崎病患儿血清白介素6水平及其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IL-6变化及与冠脉扩张(CAD)间的关系。方法测定72例KD患儿和14例正常对照儿童IL-6水平,并分析两者间的差异;根据病程不同分期、是否出现CAD及治疗前后观察患儿IL-6水平变化。结果①58例急性期患儿IL-6水平明显高于11例亚急性期患儿、14例正常对照儿童(P均<0.05);②IVIG治疗后IL-6水平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1例CAD患儿IL-6水平高于46例无CAD患儿(P<0.05);于恢复期入院的3例冠脉瘤样扩张患儿IL-6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KD患儿IL-6水平急性期显著增高,并随病程逐渐下降,对其检测有助于了解川崎病病程的发展;冠脉瘤患儿IL-6水平在恢复期持续增高,可能是免疫性炎症损害持续存在的证据。
汪芸李尔珍伏瑾王伟崔小岱王俐郭行平
关键词:川崎病白介素6冠脉扩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