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344)

作品数:15 被引量:231H指数:9
相关作者:侯书贵王叶堂秦翔任贾文刘亚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雪冰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3篇气候
  • 2篇气温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积雪
  • 2篇降水
  • 2篇海拔
  • 2篇AD
  • 2篇冰川
  • 2篇冰芯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东段
  • 1篇东天山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遥感
  • 1篇山东段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10篇侯书贵
  • 8篇王叶堂
  • 5篇任贾文
  • 5篇秦翔
  • 4篇刘亚平
  • 3篇秦大河
  • 3篇耿志新
  • 3篇康世昌
  • 2篇何勇
  • 2篇蒋友严
  • 2篇张淑红
  • 2篇谢爱红
  • 2篇李月芳
  • 2篇张东启
  • 1篇何立富
  • 1篇徐建中
  • 1篇鲁安新
  • 1篇段建平
  • 1篇李真
  • 1篇效存德

传媒

  • 9篇冰川冻土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40年来天山东段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被引量:39
2008年
利用经1959/1961年航片校正的地形图、1972年航片和1992年TM、2001年ETM+遥感影像,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人工目视解译,分析了天山东段哈尔里克山区1959/1961-2001年的冰川变化。结果表明,1959/1961-2001年冰川面积和储量减少量分别占1959/1961年的11.4%和12.3%。其中,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冰川退缩幅度大,冰川面积和储量年减少率分别约为0.51%和0.508%,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退缩大幅减缓,冰川面积和储量年减少率为0.1%和0.13%,90年代以后退缩速度又有加剧趋势,冰川面积和储量年减少率增加到0.31%和0.34%。对流域气象站气候资料分析发现,1959/1961-1972年的冰川面积减少率大,主要与1959-1966年时段气温偏高、而降水偏少有关。升温幅度的增大是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研究区冰川退缩加剧的根本原因。
王叶堂侯书贵鲁安新刘亚平
关键词:冰川变化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珠穆朗玛峰地区雪冰中重金属浓度与季节变化被引量:10
2007年
对2005年9月采自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6523 m的东绒布冰川积累区一批雪坑样品中重金属Ba,Co,Cu,Zn和Pb的浓度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了测试,重金属浓度范围分别为(pg/ml);Ba2~227、Co2.8~15.7、Cu 10~120、Zn29~4948、Pb14~142。并利用气体稳定同位素质谱仪MAT-252对样品稳定氧同位素比率(!18O)进行了测试,雪坑样品对应的时间为2004年夏到2005年秋,"18O和重金属元素的浓度都存在着季节变化特征。在夏季风期间#18O值和重金属元素的浓度都很低,而在非夏季风期间$18O值和重金属元素浓度升高,反映了不同的水汽来源对重金属浓度季节变化的影响及其环境意义。Co,Cu,Pb,Zn的地壳富集系数(EFc)分别为:3.6、27、33、180,表明该地区Pb,Cu,Zn已经受到了人类活动的污染,其中Zn受到的污染最大。
段建平任贾文秦翔李月芳
关键词:重金属
喜马拉雅山雪冰主要离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对喜马拉雅山不同地区的3个雪坑和2个浅雪芯及东绒布冰川80.36 m冰芯的主要阴阳离子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离子浓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非季风期各主要离子浓度以高值为主,夏季风期离子浓度以低值为主;但Cl-、Na+和K+等也表现出偶然的高浓度事件.东绒布冰川雪坑和达索普浅雪芯的Na+、K+和Cl-的浓度均远高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卓奥友雪坑和Nun Kun浅雪芯的相应值,前者为后者的数倍,表明Na+、K+和Cl-的浓度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显著.喜马拉雅山南坡卓奥友雪坑的NH4+浓度远高于喜马拉雅山北坡各雪坑、浅雪芯的NH4+浓度,表明喜马拉雅山对NH4+的传播起到了显著的屏障作用,但喜马拉雅山对粉尘来源离子(如Ca2+和Mg2+等)的空间贡献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屏障.HYSPLIT_4模式模拟的空气轨迹图表明,喜马拉雅山地区冬春季的雪冰主要离子主要是来自南亚的塔尔沙漠以及西亚的干燥少雨的高原地区,或更遥远的北非撒哈拉沙漠,而并非通常认为的中亚和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耿志新侯书贵张东启康世昌刘亚平王叶堂
关键词:主要离子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对亚洲夏季风降水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积雪具有明显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是影响亚洲夏季风降水的重要因子之一.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通过引起高原地表反射率、温度和感热的变化,以及春末融雪吸热和增加土壤湿度而影响大气环流的变化,最终引起亚洲夏季风降水的变化.从统计分析、气候诊断和数值模拟实验对高原冬春季积雪对亚洲夏季风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了概括评述,探讨了其可能影响的物理机制,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王叶堂何勇侯书贵
关键词:青藏高原积雪降水
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6523m辐射平衡观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利用2005年5月1日至7月22日在东绒布冰川海拔6 523 m的若普拉垭口架设的自动气象站获得的各辐射参数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总辐射、地面反射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天空长波辐射的日平均变化和平均日变化,并计算了反射率和辐射平衡.结果表明:1)短波辐射的平均日变化都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加强,并且总辐射和地面反射辐射的日平均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观测期间二者的月平均值都在5月份最大.由于垭口新降雪较多,雪面的反射率也很高;2)天空长波辐射的平均日变化比地面长波辐射变化滞后2 h,且其日平均变化幅度比地面长波辐射的变化幅度大;3)净辐射的平均日变化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下午14:00时净辐射最大,其日平均变化在观测期间整体上有增大趋势.
蒋友严任贾文秦翔谢爱红王叶堂
关键词:总辐射反射率
2000-2005年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76
2007年
利用MODIS卫星反演的积雪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2000-2005年青藏高原积雪分布特征、年际变化及其与同期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分布极不均匀,四周山区多雪,腹地少雪;高原积雪期主要集中在10月到翌年5月;2000-2005年高原积雪年际变化差异较大,积雪面积总体上呈现冬春季减少、夏秋季增加的趋势;气温和降水是影响高原积雪变化的基本因子.冬季,高原积雪面积变化对降水更为敏感;春季,气温是影响高原积雪面积变化更主要的因素.
王叶堂何勇侯书贵
关键词:青藏高原积雪气温降水
2007年春末夏初珠穆朗玛峰地区辐射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2007年5月23日~6月22日的观测数据和先前已有的相关实测资料,分析了总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有效辐射以及地表反射率。结果表明:春末夏初珠峰大本营地区出现瞬时总辐射大于太阳常数的现象相当频繁,甚至还能出现小时平均值也大于太阳常数的记录;由于珠峰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低温低湿,大气逆辐射明显减少;地面长波辐射不仅低于平原地区,也低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在地表辐射平衡中,珠峰大本营地表有效辐射大于反射辐射;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白天净辐射正值持续的时间相应缩短而最大值减少。
张志刚秦翔何立富王建凯
关键词:春末夏初
1844 AD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大气环境变化高分辨率冰芯记录被引量:9
2007年
根据珠穆朗玛峰东侧东绒布冰川海拔6450 m处长度为80.36 m的冰芯1886个样品的δ18O与主要离子浓度资料,研究了1844 AD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大气环境在季节及年际尺度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δ18O与Na+、K+和Cl-相关不明显,与Ca2+、Mg2+、SO42-、NO3-和NH4+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据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把8种主要离子分成5组来研究,它们主要表现为:海盐离子Na+可反映印度夏季风强弱变化;K+和Cl-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印度等南亚地区生物质燃烧量的变化;陆源Ca2+和Mg2+离子表现为春季的峰值和夏季的低值,冬春季高浓度的Ca2+和Mg2+可能主要来自南亚的塔尔沙漠,以及西亚的干燥少雨的高原地区,或更遥远的北非撒哈拉沙漠,同时,青藏高原本身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沙尘源区;NO3-和SO42-离子浓度表现出高频的季节变化特征,存在春季的峰值和夏季的低值,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NO3-和SO42-离子浓度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NH4+浓度在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大幅度上升可能是世界大战后,社会趋于稳定,南亚地区农业迅速发展而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的结果.
耿志新侯书贵张东启康世昌孙希梅
关键词:冰芯Δ^18O
青藏高原冰川雪冰微生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7年
微生物作为青藏高原冰川研究的一个参数,不仅能提供丰富的物种和嗜冷基因资源作用于冰川的能量和化学物质平衡,而且还与气候和环境相关联.近年来,青藏高原冰川雪藻的研究主要在南部的Yala冰川开展,细菌的研究集中在北部冰川.这些研究主要针对冰川雪冰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未来除在研究方法上加以改进外,还应该在微生物多样性、生态意义、嗜冷机制及其与气候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张淑红侯书贵秦大河
关键词:微生物青藏高原
2005年5~7月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6523m气象要素特征被引量:13
2006年
依据2005年第4次珠穆朗玛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队在北坡海拔6523m处设立的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5月1日~7月22日的气温、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气压和风等气象要素每10min和日记录的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温度和饱和水汽压的平均日变化均为单峰单谷型,相对湿度平均日变化为单谷型,气压平均日变化为双峰双谷型,风速平均日变化呈现不对称的单峰型.在观测的83d中,温度、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和气压在波动中逐渐增大,而风速不断减小,风向由南风逐渐向北风转变;相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压的变化幅度大,并有明显的局部差异性.与1960年5月份相比,2005年5月份的候平均温度、候最高温度和候最低温度都明显下降.
谢爱红任贾文秦翔蒋友严
关键词:气温相对湿度气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