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8JJD751070)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黄卓越李勇任增强张万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咸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文学
  • 4篇汉学
  • 2篇青木正儿
  • 2篇文化
  • 2篇文论
  • 2篇国文
  • 1篇代文
  • 1篇新文化
  • 1篇新文化运动
  • 1篇性灵
  • 1篇性灵说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理论
  • 1篇学史
  • 1篇学术
  • 1篇学说
  • 1篇研究范式
  • 1篇英美国家
  • 1篇英译
  • 1篇英语

机构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北京语言大学
  • 3篇咸阳师范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作者

  • 3篇李勇
  • 3篇黄卓越
  • 2篇任增强
  • 1篇张万民

传媒

  • 2篇昌吉学院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商洛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诸种“文学自觉”学说的回顾与反思
2011年
"魏晋文学自觉说"一经铃木虎雄和鲁迅提出,便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基本通识。然而,近三十年来,"魏晋文学自觉说"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关于"文学自觉",学术界先后推出了"汉代文学自觉说"、"宋齐文学自觉说"、"春秋文学自觉说"等截然不同的观点。究其原因,"文学自觉"是一个暧昧不清的概念,既可指杂文学的自觉、纯文学的自觉,又可指独立文学批评的出现。从中日现代学术的视角出发,"魏晋文学自觉说"依然是一个更为稳妥的学说。
李勇
关键词:文学自觉铃木虎雄青木正儿
路向与方法:北美汉学家论孔子说《诗》
2014年
英语学界对孔子文学思想的研究实属晚近之事,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北美地区陆续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大体沿着两个路向展开,一是探讨孔子的诗学观,二是论述孔子思维方式与其文学思想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上涉及:聚焦实用与抒情两种质素、注重文本细读基础上的多时段考察、援用二重证据法、汲取西方文学理论,引入后现代主义视域。
任增强
关键词:孔子诗经路向
中国古代文论英译历程的反思被引量:11
2017年
以历时的角度梳理了中国古代文论英译的发展历程,并以此反思英语世界对于中国文论的接受史及其相关的历史问题。由于英译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中国文论才能在英语世界逐渐获得更广泛的关注与相对独立的地位。促成中国文论英译发展的重要原因,开始是英美文学理论界自身发展与需求所激发的对于中国文论的兴趣,后来逐渐变成更加专业化的中国文论研究。中国文论的英译,近期更以各种选本的形式出现在英语世界,象征着其学术地位的确定。
张万民
关键词:中国文论英语世界英译汉学西方文论
“汉字诗律说”:英美汉诗形态研究的理论轨迹被引量:3
2014年
西方世界对汉诗的研究有其特殊的路向,而最具影响力的便是"汉字诗律说",并在漫长的进程中形成了一套内在承应的话语谱系。以英语国家为例,可将这一领域的研究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在整个19世纪,英国的汉学研究占据主流,并主要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解析汉诗的形态特征,又多偏重在对声律与句法的解说。20世纪初之后,受到美国意象派运动的极大影响,这一研究遂从声律论急遽地转向字符论,并产生了大量新的成果。60年代之后,随着理论的介入与新的综合式方式的运用,汉诗声律被重新纳入研究的规划,及被做出了更为细化的处理。而从这一三段论式的变化中,也可看出不同的文化预设对汉诗研究导向的深度影响。
黄卓越
关键词:文化态度
名物学与青木正儿的中国文学研究范式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能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研究中国文化,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创建了名物学的研究模式。名物学既承受到了西方实证主义的影响,也接纳了中国传统名物学和清代乾嘉学派的理论遗产。它旨在复原传统中国的生活图景,以促使海外中国学者产生对中国文化(文学)的感性体验。青木正儿试图通过名物学建立日本中国学研究的中国人视角,这样才能克服文化相对主义和民族主义所带来的文化交流障碍。
李勇
关键词:青木正儿清代考据学文化相对主义
移动的标尺:英美中西比较文论的展开路径
2015年
文章首次系统地追溯与刻绘出英美汉学界中西比较文论研究的轨迹,主要将之划分为两个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又分疏为比较诗学与比较叙事学两大研究类型。在检索与思考这些历史现象时,文章试图揭示出潜藏在不同比较模式之下的内在视角或"标尺",进而指出,模式的变化往往受制于一系列在多层次上分布的要素,如中西之间话语权力的对比、西方社会的自反性问题意识、文化观念或学理方法的变迁等,这些要素会以不同的比重影响到比较文论研究前趋的方向。
黄卓越
关键词:比较诗学
《松花笺》“拆字法”的生成与审美诉求——以“三犬之风”为中心被引量:3
2015年
"三犬之风"是洛威尔与艾斯珂汉诗译本《松花笺》对李白诗句中"飙"字的译法,此一译法便为"拆字法",即将单个汉字加以拆解,厘析各组字偏旁的意象特质,进而赋予其以诗性言说。中外学界对《松花笺》的褒贬不一,"拆字法"是纷争之焦点。对"拆字法"的非难,是未曾考量彼时美国诗界向东方寻求创作资源的时代吁求,忽视了西方"语音中心主义"传统的置入。"拆字法"发明出汉诗中某些汉字的诗意潜流,彰显出汉诗的审美空间,但亦会引致一些翻译败笔。
任增强
关键词:拆字法
“性灵说”的现代学术境遇被引量:2
2012年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三大诗学理论之一,"性灵说"在现代学术语境中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将从中日学术史的宏观视野出发,对"性灵说"的现代学术境遇展开深入的比较与分析。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史》著作中,赞同"性灵说"的声音明显要高亢于否定的声音。究其原因,"性灵说"所潜含的诗学理念与人性解放观念与"五.四"新文化精神是契合的,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支撑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革命的文化资源。
李勇
关键词:性灵说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海外汉学
从文学史到文论史——英美国家中国文论研究形成路径考察被引量:4
2013年
英语世界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作为一个特殊的话域,不仅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被提升为汉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而且也引起了国内学者对之的积极关注与引介。然考之于整个英美汉学发展的历史,并以19世纪初为起端,这一话域的确立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形构过程。大致而言,这一过程又是由两大进阶组成的,从外部看,表现为从大汉学研究至文学史研究,再至文论史研究的进阶;从文论研究内部看,则又表现为从"理论的研究"至"理论的诠释",再至"理论的建构"的进阶,两大进阶共同刻绘出了一条文论独立与"理论"自身不断攀升的运行弧线。总结这一历史,不仅能够细致与完整地了解英美国家中国文论研究的一个动态性框架,也能更为有效地探查诸相关批评家与理论家在这一谱系中所居的言述位置,及文论研究有可能给整个英美中国文学研究带来的某种意义反馈。
黄卓越
关键词:文学史文论史汉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