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366)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勇郭榕李勇李勇安国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代表性差异分析和消减杂交差异显示分析方法在克隆差异基因方面的灵敏度比较
- 2010年
- 目的建立目的基因差异信息标量化的配对研究体系,比较经典的代表性差异分析(RDA)方法和消减杂交差异显示分析(SHDD)方法在克隆差异基因方面的灵敏度。方法以人类乳头瘤病毒(HPV)DNA为模板行PCR扩增获得376bp和869bp两个片段,作为差异目的基因掺入人血基因组DNA,获得5组目的基因拷贝数呈梯度差异的配对研究体系,比较RDA和SHDD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结果应用RDA方法可克隆得到上调6倍的376bp片段和上调8倍的869bp的HPV片段,而应用SHDD方法可克隆到上调4倍的两种差异片段。结论SHDD方法由于采用了两样本差异产物问的双向均衡消减杂交,避免了经典RDA方法不均衡消减杂交导致的差异信息的丢失,在克隆较弱的差异信息,尤其是较长差异信息方面,显著优于经典RDA方法。
- 郭榕李勇
- 关键词:基因组DNA人乳头瘤病毒
- 甲基化CpG岛扩增联合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在筛查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甲基化修饰序列的应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甲基化CpG岛扩增联合代表性差异分析(MCA/RDA)方法在筛查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高甲基化修饰序列的应用。方法以92对NSCLC和癌旁对照组织DNA为研究对象,应用MCA/RDA方法筛查肺癌组织DNA中高甲基化修饰的CpG岛序列。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ensitive PCR,MSP)技术,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修饰与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获得5个经Slot Blot验证在肺癌组织中高甲基化修饰的CpG岛序列(IGFBP-4、KLK10、ADAM23、GADD45G和DUOX1)。甲基化抑制剂5-aza-2'-deoxycytidine处理NSCLC细胞可明显上调IGFBP-4基因的表达。在41例(44.6%)癌组织中检测到IGFBP-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对照组织。47例(51.1%)癌组织检测到IGFBP-4高甲基化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检出率(16.3%,15/92;P<0.001)。IGFBP-4高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呈负相关(r=-0.396,P<0.001)。IGFBP-4高甲基化与TNM分期(P=0.013)和淋巴结转移(P=0.022)相关。结论应用MCA/RDA方法筛查到5个在NSCLC组织中高甲基化修饰的CpG岛序列,并证实IGFBP-4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可能通过抑制基因的表达参与了NSCLC的发生。
- 李勇郭榕宁金鹰
- 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被引量:2
- 2014年
- 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hn RNP)家族是一组调节前体m RNA(pre-m RNA)分子的选择性剪接以及m RNA转运、翻译和稳定性等的多功能RNA结合蛋白。hn RNP A1和hn RNP A2是该家族中表达水平最高、研究最为广泛的成员,两者具有高度的序列同源型和功能相似性,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通过调节多种肿瘤相关基因pre-m RNA选择性剪接和m RNA稳定性,参与调控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肿瘤相关的炎症与免疫反应、上皮-间质转换等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从而成为肿瘤发病分子机制以及肿瘤诊断和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
- 郭榕李勇
- 关键词:HNRNP肿瘤选择性剪接
- 口服及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0年
- 目的对比研究口服和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血清和胸腔积液中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及两种用药方式的疗效。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口服用药组和胸腔注射组各30例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第3、6、9天外周血和胸腔积液中IFN-γ和TNF-α水平。并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个月行胸部CT扫描,检测胸膜肥厚和胸腔积液吸收情况。结果胸腔注射组注射后第3、6、9天胸腔积液中IFN-γ、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并低于口服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口服用药组用药后第3、6、9天血清中IFN-γ、TNF-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并低于胸腔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药1个月后,口服用药组胸腔积液完全吸收率为43.3%,胸膜肥厚率为40.0%,胸腔注射组分别为83.3%和16.7%,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完全吸收率、胸膜肥厚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比口服用药具有更强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可显著降低胸腔局部的免疫因子IFN-γ和TNF-α的表达,而对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的抑制显著减弱。
- 郭榕林存智王彦斌许俊华李勇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
- 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Spectrum-CT在人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建立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Spectrum-CT对3种不同方式建立的人肺肿瘤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进行实时监测和生物学特性比较,为肺癌研究提供更有价值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肺癌A549细胞株(A549-Luc),应用胸腔注射法、尾静脉注射法和气管灌流法将A549-Luc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每组6只),建立人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应用Spectrum-CT活体成像系统对3组模型鼠进行生物发光成像,监测肿瘤组织的生长情况和荧光信号强度,每周1次,连续监测4周,最后解剖裸鼠肺组织进行体外发光成像和病理学分析。结果生物发光成像分析结果显示,3种模型鼠移植瘤组织均持续生长,建模第4周,胸腔注射组模型鼠的荧光信号强度值[(2.78±0.18)×106 P/s]强于气管灌流组[(1.45±0.20)×106 P/s]和尾静脉注射组[(1.35±0.14)×106 P/s](F=62.53,P<0.01);3D活体成像分析显示,3组模型鼠肺癌移植瘤组织呈不同的生长状态,胸腔注射法模型鼠呈右侧肺叶接种位点处单点肿瘤灶生长,气管灌流法模型鼠肿瘤灶呈左右两侧肺叶不确定多点生长模式,尾静脉注射法模型鼠肿瘤灶相对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左右两侧肺叶上。结论与气管灌流法和尾静脉注射法模型鼠比较,胸腔注射法原位肺肿瘤模型成瘤更快,在开展移植瘤主动定位研究方面存在优势;结合使用Spectrum-CT活体成像系统,在原位肺肿瘤模型建立的早期阶段就可以对移植瘤组织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定位和定量分析,可为肺癌发病机制和药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实验材料。
- 安国许辉张文龙宋祎萍李勇
- 关键词: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成像
- 通用引物SPF1/GP6++与SPF1/GP6+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多型别人乳头瘤病毒敏感度的比较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对比通用引物SPF1/GP6++与SPF1/GP6+PCR两种方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敏感度和感染型别范围。方法以包含HPV16全长DNA序列的质粒为模板,应用HPV L1基因型别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15种型别HPV模拟靶基因序列并克隆入p EASY-T1载体,将梯度稀释的重组质粒掺入50 ng正常人基因组DNA,模拟各型别HPV感染的待测样本,对比SPF1/GP6+和SPF1/GP6++两组通用引物的检测敏感度。进一步在68例人宫颈癌组织DNA样本中进行对比验证。结果与SPF1/GP6+PCR比较,SPF1/GP6++PCR对HPV11,31,34,39,51,52,53,56,58,61和66型别的检测敏感度提高了1到2个数量级,对于HPV16,18,33和35常见感染型别的检测敏感度相似。应用SPF1/GP6++PCR检测宫颈癌组织HPV感染的总阳性率为98.5%(67/68),检测到11例双重感染和2例三重感染;而应用SPF1/GP6+PCR检测的总阳性率为95.6%(65/68),仅检测到7例双重感染。结论在SPF1/GP6+PCR基础上建立了SPF1/GP6++PCR方法,并证实SPF1/GP6++PCR具有更高的检测敏感度和更广的HPV型别检测范围。
- 安国李勇刘彤郭榕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