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60191)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侯玉霞肖伟吴旭东连总强蔡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通威(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兰州鲇
  • 2篇微卫星
  • 2篇微卫星标记
  • 1篇代谢酶
  • 1篇代谢酶活性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野生群体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鱼类
  • 1篇鱼类种群
  • 1篇乳酸脱氢酶
  • 1篇摄食
  • 1篇群体遗传结构
  • 1篇仔鱼
  • 1篇鲇形目
  • 1篇细胞色素B基...
  • 1篇线粒体CYT...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通威(集团)...

作者

  • 5篇侯玉霞
  • 2篇连总强
  • 2篇吴旭东
  • 2篇肖伟
  • 1篇赵红雪
  • 1篇蔡原

传媒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淡水渔业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砷对兰州鲇组织中代谢酶活性及RNA和蛋白质含量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安全浓度(1.288 mg/L)条件下亚砷酸钠(NaAsO2)对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脑、鳃、肝脏、肌肉4种组织中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RNA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毒21d时,As(Ⅲ)可显著降低4种组织中G-6-PDH和LDH活性、RNA和蛋白质含量(P≤0.05)。撤毒后21d,除脑和肝组织中蛋白质含量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肝脏中G-6-PDH活性超过了对照组水平(P≤0.05)外,其余各组织中G-6-PDH和LDH活性、RNA和蛋白质含量均可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以上结果表明,As(Ⅲ)对兰州鲇组织中代谢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致组织细胞RNA损伤和可溶性蛋白质减少,但这种影响是可逆的,撤毒后一定时间内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吴旭东连总强侯玉霞
关键词:兰州鲇乳酸脱氢酶RNA蛋白质
大口鲇微卫星标记在三个鲇形目鱼类种群间适用性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研究分析了12对大口鲇(Silurus meriaionalis)微卫星标记引物在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鲇(Silurus asotus)及革胡子鲇(Clarias fuscus)各群体间通用性。结果表明,大口鲇微卫星标记引物除位点DQ223147、DQ223160扩增无特异性条带,位点DQ223149、DQ223159无多态性外,其余8对在这几种鲇形目鱼类中具有较高的通用性,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2—15个不等;不同重复拷贝类别的位点以富含AC重复单元的等位基因数较多,多态性比较丰富。4个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57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870,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0.6441,均为高度多态,说明这8个位点适用于鲇形目鱼类的遗传学研究。采用Nei’s遗传距离(D)绘制NJ系统发育树,4个群体聚成两大类,兰州鲇与鲇群体先聚类后和大口鲇聚为一大类,革胡子鲇聚为另一大类。8个有效微卫星位点中3个具有特异基因型的稀有等位基因位点(DQ223146、DQ223151与DQ223173),可区分4种鲇形目鱼类,作为其种质鉴定的标记位点。借用已有鲇形目鱼类遗传标记资源,增加同目鱼类遗传连锁图谱上遗传标记的密度,将对今后开展鲇形目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及分子育种奠定坚实基础。
吴旭东连总强侯玉霞李力肖伟
关键词:大口鲇鲇形目微卫星标记多态性
兰州鲇野生群体和人工繁育群体遗传结构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采用19对大口鲇(Silurus meriaionalis)微卫星引物对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野生和人工繁育2个不同群体进行微卫星标记的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2个不同种群检测出11个有效微卫星位点,共94个等位基因;各基因座位间除DQ223153与DQ223150,DQ223177与DQ223182,DQ223164与DQ223176存在一定程度连锁(P<0.05),其余连锁关系不显著。(2)2个种群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7.28,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887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732,PIC值0.7055,均为高度多态,但人工繁育群体的总扩增位点数和遗传多样性均低于野生群体;(3)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I)为0.9915,遗传距离(D)为0.0086;各位点F-统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392~0.0754,平均值为0.0205;基因流(Nm)为1.6625。综合结果说明,虽然兰州鲇人工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但两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分化较低,属于同一个种内水平遗传变异。
吴旭东连总强侯玉霞李力肖伟
关键词:野生群体微卫星标记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3个兰州鲇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测定了3个兰州鲇群体,即野生兰州鲇(WS)、兰州鲇亲本(QS)、人工繁育鲇子一代(ZS),共56尾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运用MEGA 4.0、DNASP等软件对样本的968 bp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17种单倍型、99个变异位点,其中有93个是多态位点(包含74个简约信息位点),总变异率为10.23%;对同源序列碱基组成分析显示,T、C、A、G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87%、29.46%、29.16%、14.53%,A+T含量大于G+C含量;Kimura′s 2-parameter模型分析得到兰州鲇3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001 1~0.084 4之间,兰州鲇3个群体(QS、ZS、WS)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是(0.916±0.027)、(0.714±0.071)、(0.857±0.039),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0.008 01±0.000 006 9)、(0.002 87±0.000 001 2)、(0.019 55±0.000 025 0).
肖伟侯玉霞蔡原连总强吴旭东
关键词:兰州鲇细胞色素B基因
兰州鲇线粒体Cytb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为克隆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根据欧洲鲇(Silurus glanis)线粒体基因全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兰州鲇线粒体Cytb基因的PCR扩增,得到1138 bp兰州鲇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对兰州鲇和其他13种鱼的线粒体Cytb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之间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核苷酸同源性介于61.38%—91.12%,氨基酸同源性介于76.62%—95.52%。对兰州鲇、欧洲鲇、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鲇(Silurus asotus)、越南鲇(Silurus cochinchinensis)的Cytb基因之间进行碱基替代分析,结果显示兰州鲇Cytb基因与鲇之间替换率最低,值为8.87%,转换/颠换值为3.21;与越南鲇之间替换率最高,值为14.41%,转换/颠换值为1.83。对本文克隆的兰州鲇Cytb基因与王庆容等测定的兰州鲇线粒体Cytb序列进行序列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替换率为11.16%,存在127个变异位点,转换/颠换比为4.08,遗传距离为0.1230。由NJ法基于兰州鲇和其他13种鱼的Cyt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
吴旭东肖伟连总强侯玉霞
关键词:兰州鲇线粒体CYTB
饥饿对兰州鲇仔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用初次摄食率测定法测定饥饿胁迫下兰州鲇(Silurus lanzhou)仔鱼耐饥饿能力,研究了饥饿对仔鱼生长、摄食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22.5±1.2)℃条件下,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23.33%,6日龄初次摄食率达到100%.正常摄食时,混合营养期持续2 d,完全饥饿状态下,4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5日龄达到最高摄食强度.9日龄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进入饥饿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PNR有效积温为202.5 d.℃.饥饿仔鱼在PNR前2 d时其累计死亡率超过50%,抵达PNR后1 d全部死亡.饥饿对仔鱼发育起延迟作用,混合营养期延迟投喂,仔鱼生长发育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投喂仔鱼.投喂组仔鱼生长指标呈不等速增长,实验结束时(11d)进入稚鱼期,饥饿仔鱼形态发育停滞,生长指标出现负增长.
赵红雪吴旭东李力王远吉连总强
关键词:兰州鲇仔鱼饥饿不可逆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