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820023)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5
相关作者:翟浩熊玉莲张朋赵信会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国家检察官学院山东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衍生品
  • 5篇金融
  • 4篇场外
  • 3篇金融衍生
  • 3篇金融衍生品
  • 3篇场外金融衍生...
  • 2篇中央对手
  • 2篇金融危机
  • 2篇交易
  • 2篇法律
  • 1篇信息不对称
  • 1篇英美法
  • 1篇英美法系
  • 1篇证明力
  • 1篇期货
  • 1篇期货交易
  • 1篇期货交易所
  • 1篇律制
  • 1篇美国法
  • 1篇金融监管

机构

  • 6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国家检察官学...
  • 1篇山东经济学院
  • 1篇河南检察职业...

作者

  • 3篇熊玉莲
  • 3篇翟浩
  • 1篇赵信会
  • 1篇张朋

传媒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上海金融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公司法律评论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美国场外金融衍生品规则演变及监管改革被引量:15
2011年
美国场外金融衍生品规则经历了从普通法规则到成文法规范,从分散到集中立法,从监管竞争到合作的演变。美国以证券和商品划分的传统监管导致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面临法律的不确定,监管权异化为豁免权。监管改革虽没有触及多头监管的基本模式,但交叉机制的引入以及协调合作的强制性制度安排有效地防止了监管权冲突,顺应了场外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发展及其与证券界限日趋模糊的现实需求。
熊玉莲
关键词:场外金融衍生品金融监管改革美国法
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商监管:路径选择与制度完善被引量:6
2012年
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商是市场交易和风险控制的重要主体。我国应将目前针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管转变为对交易商的监管,在统一市场分层,突出交易过程监管的同时,构建以交易商为基础的场外金融衍生品风险防控机制。在制度建设上,重点要完善核心交易商的风险揭示制度和适当性判断规则,使最终用户在了解风险的基础上进行交易决策,并使特定风险产品与特定参与者的认知水平和风险承受力相适应。
熊玉莲
关键词: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商
场外金融衍生品信息不对称及其风险——兼论美国的监管改革被引量:6
2012年
场外金融衍生品的契约性和未来性使其较其他交易面临更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现代产品创新和市场发展则进一步加剧了交易双方、公司与投资者、市场与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场外金融衍生品信息不对称不但使信息弱势方面临道德风险,而且增加了信息优势方的法律风险。随着交易的社会化发展,信息不对称由交易的微观层面向市场整体的宏观层面扩散,个体风险会因此演变成系统性风险。强化场外金融衍生品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成为美国此次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现有分业监管框架和以自律为主的管理机制使得开放而统一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难以形成,市场透明度的提升需要我国在制度上进行创新。
熊玉莲
关键词:场外金融衍生品信息不对称
英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制度缺陷及改革趋势被引量:1
2011年
一、问题之提出英国是全球最大的场外衍生品市场交易中心,占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交易份额的43%。其中,占全球利率衍生品市场交易份额的46%,远高于美国的24%。场外衍生品具有'双刃剑'的典型特征,能帮助企业管理风险和发现市场价格,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也可能引发风险、甚至是整个社会的系统性风险,2008年发端于美国、最终演变为一场席卷全球的、几乎跨所有资产种类的金融危机就是明证。
翟浩雷晓冰
关键词:金融危机衍生品份额
后金融危机时代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改革趋势被引量:7
2011年
金融危机暴露出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体制的缺陷。金融危机后,全球加强了场外衍生品市场立法和监管体制改革。从全球主要国家、经济体、国际组织提出的改革措施看,场外衍生品市场立法和监管制度改革呈现出以下趋势:提高场外衍生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提高市场透明度、推动集中清算、加强非集中清算交易者的风险管理、发挥资本金的作用、加强国际监管合作等。
翟浩雷晓冰
论补强规则的理论依据——以英美法系的法律制度为视角被引量:1
2010年
当前补强证据规则已经具有不再局限于刑事法领域的整体意义和价值了,但学术界对补强规则所内含的基本内容之理解还极其混乱,并影响了对补强规则的理解和执行,制约补强规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补强规则理论依据的研究,直接影响对补强规则之属性的理解,从而成为理解补强规则具体内容的基础。通过分析英美的具体补强证据规则,可以断言补强证据规则的依据都是特定的社会政策,社会政策可以为立法概括的属性,决定补强规则应当是证据能力规则。
赵信会张朋
关键词:补强规则证明力
中央对手方理论下的期货交易所法律地位研究
2012年
在期货交易中,期货交易所作为中央对手方成为卖方的买方、买方的卖方,承担担保履约功能。从中央对手方角度研究期货交易所的法律地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成熟期货市场对期货交易所作为中央对手方的地位都有规定。建议我国在未来期货市场立法中引入中央对手方的概念,并对期货交易所作为中央对手方的权利义务作出明确规定。
翟浩
关键词: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