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53001)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吴国祯王培杰沈红霞赵彦牧方炎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嘉兴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理学

主题

  • 5篇旋光
  • 4篇手性
  • 4篇手性分子
  • 4篇拉曼
  • 4篇极化率
  • 4篇分子
  • 3篇光谱
  • 3篇光谱研究
  • 2篇拉曼光谱
  • 2篇拉曼光谱研究
  • 1篇丁二醇
  • 1篇丁烷
  • 1篇对映
  • 1篇微分
  • 1篇拉曼峰强
  • 1篇环氧丁烷
  • 1篇二醇
  • 1篇分子内
  • 1篇1,3-丁二...
  • 1篇2,3-丁二...

机构

  • 4篇清华大学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嘉兴学院

作者

  • 4篇王培杰
  • 4篇吴国祯
  • 2篇沈红霞
  • 1篇方炎
  • 1篇赵彦牧

传媒

  • 3篇物理学报
  • 1篇Chines...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R)-1,3丁二醇的手性不对称性:微分键极化率的研究
2013年
本文从(R)-(-)-1,3-丁二醇((R)-(-)-1,3-Butanediol)的拉曼峰强和拉曼旋光峰强,求得其键极化率和微分键极化率,得出在拉曼过程中,电荷主要沿H16(或H15)O6C3C2C1O5所形成的(六边)环向外围的OH键和CH键流动.而此环内外化学键的微分键极化率的符号正好相反,此意味着这个分子具有相当好的手性不对称性质.
沈红霞吴国祯王培杰
关键词:1,3-丁二醇
手性不对称的拉曼旋光研究:分子内的手性对映性
手性分子具有光学旋光性(optical activity),在拉曼散射方面,体现在手性分子的振动模对于左右圆偏振光散射具有不同的散射截面(强度),这就是所谓的拉曼光活性(Raman optical activity,RO...
吴国祯
关键词:手性分子
文献传递
手性分子2,3-丁二醇的旋光拉曼光谱研究
2013年
本文从拉曼峰和旋光拉曼峰出发,通过键极化率和微分键极化率分析研究(2R,3R)-2,3-丁二醇.通过分子C1和C2两种点群的优化结构,获得不依赖于这两种结构的结果和有关这个手性系统物理图像的丰富信息.对分子拉曼键极化率分析,得出在拉曼弛豫过程中,电荷主要从外围流向骨架结构.对分子微分键极化率的分析,显示在不对称C原子和与其相联系的H原子两侧化学键,C-O和C-CH3的微分键极化率的符号正好相反,意味着这个分子具有相当好的手性不对称性质.对比对称和反对称的键极化率、微分键极化率,本文得到这样的结论:对于(特别是键伸缩的)键极化率,(大体上是)对称的大于反对称的;而对于微分键极化率则是反对称的大于对称的.
沈红霞吴国祯王培杰
手性分子反-2,3-环氧丁烷的旋光拉曼光谱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从拉曼峰强出发,求得了反-2,3-环氧丁烷分子的拉曼键极化率,明确了拉曼激发下电荷的分布的信息.还从旋光拉曼(Raman optical activity,ROA)谱的峰强,求取了该分子的旋光拉曼键极化率.由分子手性中心的C-H产生的偶极矩与拉曼激发过程中,电荷流动产生的跃迁磁偶极矩的耦合,来理解旋光拉曼活性产生的机理.分析表明,旋光拉曼活性分子手性中心的C-H键两侧的旋光拉曼极化率符号相反,显示着手性分子局域的不对称性.还得到了对称和反对称坐标的键极化率和旋光拉曼极化率,并且从对称性的角度,即C2群的不可约表示,讨论了这些极化率的内涵.
赵彦牧王培杰方炎吴国祯
关键词:拉曼峰强
微分键极化率的立体结构内涵:手性分子S2-amino 1-propanol拉曼旋光光谱研究
我们从拉曼峰强和拉曼旋光谱的峰强求得分子的键极化率和微分键极化率。分析表明:对称模式(坐标)和反对称模式(坐标)分别在拉曼和拉曼旋光中有着较重要的体现。手性分子S 2-amino 1-propanol拉曼旋光光谱研究则表...
吴国祯王培杰
Chiral asymmetry of anti-symmetric coordinates studied by the Raman differential bond polarizability of S-phenylethylamine
2012年
The Raman optical activity (ROA) study on S-phenylethylamine is presented by the intensity analyses via bond polarizability and differential bond polarizability. Ampl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physical picture of this chiral system is obtained, and its ROA mechanism is constructed. Especially, we propose that the asymmetric modes and/or the off-diagonal elements of the electronic polarizability tensor are the potential keys to the exploration of ROA.
沈红霞吴国祯王培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