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10C1097)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杨仁斌冯国禄宋建军龚军慧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稻田
  • 2篇动态特征
  • 2篇耕作
  • 2篇耕作模式
  • 2篇
  • 1篇氮磷
  • 1篇侗族
  • 1篇下模
  • 1篇聚落
  • 1篇减排
  • 1篇减排潜力
  • 1篇降污
  • 1篇风水
  • 1篇
  • 1篇传统聚落

机构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吉首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3篇杨仁斌
  • 3篇冯国禄
  • 1篇龚军慧
  • 1篇宋建军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尿素深施条件下模拟稻田中氮磷的动态特征及其降污潜力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室外微区模拟试验,于水稻返青生长期,采用尿素造型深施方式,在3、7和11cm等3个不同施肥深度处理(分别表示为t-3、t-7、t-11)条件下,对田面水和土壤中氮、磷、以及悬浮物(SS)等主要污染物的动态特征及其降污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尿素深施后5~7d内,田面水中氮素呈总体下降趋势,于第7d后达较低的浓度水平;硝氮(NO3--N)各处理间浓度差异较小,但整体上要高于铵氮(NH4+-N),就污染源而言,田面水NO3--N负荷不容忽视。田面水氮素浓度与尿素深施处理没有相关性。与对照处理撒施(表示为t-c)相比,深施处理的田面水中氮素浓度可分别降低NO3--N 29%~47%、NH4+-N 64%~89%、总氮(TN)79%~97%。t-3和t-7的田面水总磷(TP)和可溶性磷(DP)浓度都处于较高水平,与t-7和t-3相比较,t-11可分别降低TP浓度32%~73%、DP浓度92%~99%以及SS浓度50%~80%。因此,尿素造型深施至11cm左右,具有显著的减排降污潜力,是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冯国禄龚军慧
不同耕作模式下稻田水中氮磷动态特征及减排潜力被引量:12
2011年
通过微区模拟稻田试验,研究了夏季施肥免耕、浅耕和深耕3种耕作模式下不同滞水时间稻田排水中氮磷的动态特征及总氮、总磷流失潜能。结果表明:(1)3个耕作处理5 d后的稻田滞排水中TN、NH4+-N、TP和DP均处于较低的浓度水平,免耕的田面水中NO3--N浓度较低。(2)不同耕作模式滞水5 d后TN的绝对流失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深耕处理的稻田水中TN的流失潜能相对较小。不同耕作模式处理后氮素的相对流失形态与潜能以TN为主。(3)浅耕处理田面水中TP绝对流失量和相对流失潜能最少。不同耕作模式滞水5 d后排水可显著减少田面水中TP流失。不同耕作模式处理田面水中磷素流失形态随时间呈TP与DP交替变化。因此,从减少田面水中氮磷的绝对流失量出发,夏季浅耕不失为最佳清洁耕作模式;同时滞水5 d后排水能有效减少田面水中氮磷的流失量,减少稻田排水对面源污染的影响。
冯国禄杨仁斌
关键词:耕作模式稻田
耕作模式和滞水时间对稻田中氮磷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通过微区模拟稻田试验,分析了免耕、浅耕和深耕3种耕作模式下滞水时间不同的稻田排水中氮磷的动态特征及总氮、总磷流失潜能,研究了稻田夏季施肥耕作模式和滞水时间对氮磷的减排效能。结果表明:(1)深耕有利于土壤固肥作用的发挥,田面水中TN和NH4+-N浓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浅耕和深耕土壤中微生物环境利于硝化反应,不易被土壤吸附的NO3--N得以迅速向田面水中释放。免耕和深耕处理的田面水中TP和DP浓度在第1~5 d内浓度较高,3个耕作处理的滞排水中TP和DP在耕作处理5 d后均处于较低的浓度水平。(2)不同耕作模式滞水5 d后TN的绝对流失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免耕、浅耕、深耕在滞水5 d后可分别减少田面水中TN流失59.55%~65.68%、70.15%~88.20%和65.23%~77.26%。深耕处理的模拟稻田田面水中TN的流失潜能相对较小。不同耕作模式处理相对流失形态与潜能以TN为主。(3)免耕处理田面水中TP的绝对流失量最大,浅耕处理田面水中TP绝对流失量最少。免耕、浅耕、深耕在滞水5 d后再排水可分别减少田面水中TP流失54.70%~67.78%、62.99%~85.09%和52.45%~87.99%。浅耕处理模拟稻田田面水中TP的相对流失潜能较小。不同耕作模式处理田面水中磷素的相对流失形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田面水中磷素流失形态随时间变化呈现出TP与DP交替变化的现象。总之,从减少田面水中氮磷的绝对流失量出发,夏季浅耕不失为最佳清洁耕作模式;同时在滞水5 d后排水,能有效减少田面水中氮磷的流失量,减少稻田排水对面源污染的影响。
冯国禄杨仁斌
关键词:耕作模式稻田
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传统聚落的空间构建被引量:14
2016年
湘西传统聚落作为一种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聚落景观之一,其保护研究是我国文化生态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怀化市侗族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从传统风水学理念与现代生态位出发,探索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的构建方法和驱动因素,以期为传统聚落合理的生态位扩充和空间结构演变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湘西传统聚落形成了东、南、西、北四面山林围护、中间宽敞开阔的独立地理空间结构,构建了符合大众追求的"山-林-屋-水-林"的理想聚落空间模式,而且民居建筑大多都"坐西朝东,背风向阳,靠山面水而建"。这种聚落是在自然、经济和文化三大因素共同影响下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在传统聚落空间系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遵从其演变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不同传统聚落的生产力水平条件,合理推进经济社会空间结构的转型,并适度加以调控,以稳步实现传统聚落的空间演变和生态位扩充。
宋建军杨仁斌李彦旻
关键词:传统聚落风水侗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