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06G143)

作品数:11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毛远丽李伯安李波郭静霞马洪滨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空军总医院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3篇纤维化
  • 3篇肝纤维化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乙型
  • 2篇疫情
  • 2篇酶联
  • 2篇酶联免疫
  • 2篇酶联免疫吸附
  • 2篇酶联免疫吸附...
  • 2篇酶链反应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吸附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合酶
  • 1篇动脉
  • 1篇眩晕

机构

  • 7篇解放军第30...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解放军第三○...
  • 1篇解放军302...
  • 1篇沈阳市第六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毛远丽
  • 6篇李伯安
  • 5篇李波
  • 4篇徐军
  • 4篇马洪滨
  • 4篇崔恩博
  • 4篇郭静霞
  • 3篇刘爱霞
  • 3篇郭桐生
  • 3篇李筱涵
  • 3篇孙志强
  • 2篇聂为民
  • 2篇曲芬
  • 2篇赵敏
  • 2篇李小溪
  • 2篇陈小倩
  • 1篇张龙方
  • 1篇王晗
  • 1篇姚克纯
  • 1篇杨丽华

传媒

  • 9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12
  • 9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飞行员颈性眩晕与椎动脉先天发育异常的关系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飞行员颈性眩晕与椎动脉先天发育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回顾性分析71例颈性眩晕飞行员患者的椎动脉走行、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总结颈性眩晕飞行员患者中椎动脉先天发育异常的比例。结果根据椎动脉异常的超声诊断标准,本组71例患者142条椎动脉中,85条椎动脉起始段清晰显示,显示率为59.9%(85/142),椎间段均清楚显示,显示率为100%;椎动脉纤细者20例,占28.2%(20/71),共包括21条椎动脉(左侧8条,右侧13条),其中1例为双侧椎动脉纤细,均为均匀性纤细;椎动脉走形变异22例,占31.0%(22/71),共包括椎动脉37条;同时存在椎动脉纤细和椎动脉走行异常者12例,占16.9%(12/71)。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者13例,28例患者合并颈椎X线片改变;椎动脉纤细者左右侧椎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及血流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动脉发育异常是飞行员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椎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招飞"检查项目。
李文秀姚克纯李利刘淑萍张龙方汪娜吴迪
关键词:椎动脉飞行人员眩晕
不明原因呼吸道感染疫情病原学分析被引量:26
2010年
目的对某部营区内的群发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病因学研究,以明确诊断,控制并预防疫情扩散。方法采集32例住院患者的血清和咽拭子标本,其中4例有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血清标本采用欧蒙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ELISA法进行20种呼吸道相关病原IgM抗体筛查,双份血清进行滴度比较;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细菌培养。依据血清学结果对咽拭子进行相关病原DNA的提取、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血清ELISA检测结果显示32例患者中腺病毒IgM阳性12例,肺炎衣原体IgM阳性15例。IFA检测结果显示肺炎衣原体IgM阳性17例,肺炎支原体、流感A病毒、副流感病毒IgM阳性各1例。4例双份血清中肺炎衣原体和腺病毒IgM各有2例滴度呈4倍变化。细菌培养及病毒分离培养均阴性。1例高热患者咽拭子标本3对腺病毒相关引物PCR呈阳性,测序显示为腺病毒11型。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大部分病例有效。结论结合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结果,判断此次疫情的原因主要为腺病毒及肺炎衣原体的合并或交替感染。
徐军郭静霞李浩刘爱霞马洪滨杨丽华崔恩博陈素明赵鹏赵敏李伯安毛远丽
关键词:腺病毒科呼吸道感染疾病暴发流行
血清学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评价及神经网络纤维化诊断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对17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进行评价,并筛选出有意义的指标用于构建肝纤维化神经网络诊断模型。方法留取254例本院经病理诊断明确为肝纤维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并对17项与肝纤维化相关的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及统计学分析。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6项诊断价值较高的血清学指标作为诊断模型的输入指标,建立神经网络诊断模型。结果共13项指标与纤维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但单项指标的诊断价值均不理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0.75]。将年龄、γ-谷氨酰转移酶、PLT、PT、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和DBIL这6项指标组合为诊断模型,其诊断价值优于任何单项指标(AUROC=0.834),以此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诊断正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9%、82.7%和75.4%。结论通过本实验筛选的6项指标组合具有较高的诊断效率,同时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也具有很好的临床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李波孙志强李伯安陈小倩郭静霞赵静李筱涵毛远丽
关键词:肝纤维化血清学乙型
基于多个神经网络模型组合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2012年
目的为提高神经网络模型诊断肝纤维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联合多个网络模型进行诊断。方法留取84例具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样本,根据参考文献选择适合肝纤维化诊断的血清学及血液学指标,建立3个不同的神经网络诊断模型,通过分层随机方法分成训练组和验证组,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模型判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三个模型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率为分别为74%、76%、68%,敏感度分别为62%、84%、50%,特异度为79%、70.8%、87.5%。三个模型结果进行联合分析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2%、76.9%、87.5%,结果优于单个模型诊断价值。结论联合多个神经网络模型较单一模型对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纤维化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李波孙志强李筱涵李小溪毛远丽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肝纤维化活检
临床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0年
近10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如何建立有效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已受到各国的关注。本文从标本的采集、传染病病原快速检测平台的建立与应用、确保生物安全、建立应急预案等方面探讨了医院临床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为军队建立有效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和机制提供借鉴。
毛远丽杨瑞馥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
肠道病毒71型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对肠道病毒71型(EV71)基因进行克隆、表达、纯化,建立血清IgM抗体的检测方法,用于EV71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检索EV71 VP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并在引物两端插入酶切位点,采用RT-PCR分离EV71 VP1全基因序列。PCR产物回收、纯化,插入T载体进行序列同源性测定。再插入表达质粒载体pRSET,构建pRSET-EV71重组质粒。利用纯化后的表达产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V71IgM抗体。共收集31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及36例健康儿童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PCR产物片段大小约890bp,与预期VP1全基因序列长度一致,并且克隆入T载体后序列测定与GenBank公布序列的同源性达100%;重组蛋白大小约为890bp,与预期蛋白片段一致。ELISA检测结果显示,在手足口病患儿中IgM抗体阳性7例,健康儿童中则未发现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建立了针对EV71IgM抗体的检测方法。
马洪滨侯俊李鲁平杨静郭静霞刘爱霞徐军聂为民李伯安毛远丽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PCR-RFLP技术在布氏菌鉴定与分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利用PCR-RFLP技术扩增7株布氏菌临床分离株16S RNA基因片段,为该菌的分子诊断学、遗传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参考GenBank公布的布氏菌ATCC 25840标准株序列,设计针对该菌16S RNA保守区的特异性引物,从临床分离培养7株布氏菌,提取DNA并行16S RNA片段的PCR扩增。将PCR产物克隆至PGEM-T载体进行测序并选用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RFLP分析,将分析结果用于临床株的同源性及变异位点的研究,并对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不同布氏菌基因型与感染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利用PCR扩增出的目的片段与预期一致,大小约为1500bp。测序及同源性分析表明,7株临床分离株之间存在98.88%的同源性和11个变异位点。RFLP结果将7株菌分为4个基因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不同基因型与临床表现之间无明显联系。结论利用PCR技术扩增布氏菌16SRNA基因片段可以实现对该菌的早期诊断,为布氏菌的分子遗传学和流行病学提供依据。
李波郭桐生崔恩博曲芬毛远丽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Ⅱ型猪链球菌快速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鉴定疑似Ⅱ型猪链球菌血液感染的病原。方法将采集的疑似Ⅱ型猪链球菌血液感染者血液标本注入血培养瓶培养,阳性报警后,转种血平板,5%CO2孵箱培养。同时涂片行革兰染色,API20 strep生化鉴定。16S RNA通用引物PCR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后行Blast比对。针对Ⅱ型猪链球菌型抗原(CPS)、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和细胞外蛋白因子(EF)设计引物,PCR扩增鉴定。结果镜下细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呈短链状或成对排列。API20 strep鉴定编码为4640453:Ⅱ型猪链球菌(ID值92.3%),16S RNA测序结果为猪链球菌,同源性99%以上,3个特异基因均在相应位置出现条带。结论以Ⅱ型猪链球菌三个特异基因为靶基因的PCR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鉴定Ⅱ型猪链球菌。
郭桐生鲍春梅崔恩博李永利曲芬聂为民李伯安毛远丽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流感疫情的快速实验室诊断与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通过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合流行病学史及临床症状,初步确定某部集体发热疫情的致病病原体。方法采集患者的血液、结膜分泌物及鼻、咽拭子等标本,分别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转录巢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验、病毒分离培养和细菌培养等实验室诊断方法,筛查致病病原体。结果所有鼻、咽拭子、结膜分泌物及血细菌培养未见致病菌生长。3例最后退热患者咽拭子的病毒分离培养结果为阴性。20种呼吸道病原体免疫荧光IgM抗体筛查结果显示,流感A型阳性率为68.4%(39/57),其余病原体抗体阳性率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ELISA流感病毒总IgM抗体阳性率70.2%(40/57)、流感病毒A型IgM抗体阳性率64.9%(37/57)、B型为35.1%(20/57)。所有鼻、咽拭子及结膜分泌物RT-PCR扩增结果未见特异扩增带。结论初步诊断此次群体发热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该疫情的实验室快速诊断为今后疫情的早期诊治及医院实验室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积累了经验。
王晗徐军马洪滨李波崔恩博姜天俊李伯安毛远丽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某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病原学检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通过实验室病原学筛查,结合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初步筛查某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致病病原体。方法采集51例患者血液和咽拭子标本,分别采用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病毒分离及微生物学细菌培养等实验室诊断方法筛查、确定致病病原体,并对15例恢复期患者(发病后15~28d)血清进行IgG滴度检测,比较急性期与恢复期抗体滴度的变化。结果所有咽拭子的细菌培养及7例咽拭子的病毒分离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对24例患者血清进行的免疫荧光法呼吸道常见20种病原体IgM抗体筛查结果显示:流感A型阳性率为20.8%(5/24),流感B型阳性率为12.5%(3/24),肺炎衣原体阳性率为20.8%(5/24),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50.0%(12/24),其余病原体检测均为阴性。ELISA检测IgM抗体结果显示:总流感病毒IgM抗体阳性2例(3.92%),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7例(13.7%),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20例(39.2%),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阳性2例(3.92%),EB病毒抗体阳性1例(1.96%)。免疫荧光法肺炎支原体IgG抗体滴度检测结果显示1∶100稀释后阳性反应37例(72.5%),其中的31例(60.8%)在1∶1000稀释后仍呈阳性反应,对照组仅2例(6.45%)IgG抗体1∶100时呈阳性,在1∶1000稀释后均为阴性。PCR实验未见特异扩增反应。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抗体效价检测发现15例中有7例肺炎支原体抗体效价有4倍以上变化。结论初步推断此次某部群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事件系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该疫情的实验室快速诊断为今后疫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思路。
刘爱霞郭桐生徐军郭静霞马洪滨赵敏阎亮郝健李伯安毛远丽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疾病暴发流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