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045)

作品数:6 被引量:143H指数:4
相关作者:谢双玉刘大均陈君子胡静李伟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旅游
  • 2篇旅游流
  • 2篇空间结构
  • 2篇空间结构演化
  • 1篇等级规模结构
  • 1篇入境旅游
  • 1篇社会网络分析
  • 1篇区域旅游
  • 1篇忠诚度
  • 1篇旅行
  • 1篇旅行社
  • 1篇旅游景区
  • 1篇旅游目的
  • 1篇满意度
  • 1篇结构特征
  • 1篇景区
  • 1篇感知质量

机构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谢双玉
  • 3篇陈君子
  • 3篇刘大均
  • 3篇胡静
  • 2篇周蕊蕊
  • 2篇李伟
  • 1篇洪永磊
  • 1篇程绍文
  • 1篇陆汝瑞
  • 1篇裴星星
  • 1篇邢增丽
  • 1篇刘琪

传媒

  • 2篇经济地理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旅游论坛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城市游憩者感知质量、满意度与忠诚度及淡旺季差异被引量:2
2016年
拟探讨城市游憩者感知质量、满意度与忠诚度之间的关系及其三者的淡旺季差异。从理论上阐明城市游憩者的感知质量与满意度、忠诚度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三者的淡旺季差异,而后运用因子分析、路径分析等方法对这些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城市游憩者的景观价值感知质量和服务接待感知质量对其满意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旅游环境感知质量对其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2)城市游憩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之间有显著的正向关系;(3)城市游憩者的感知质量、满意度和忠诚度各自有明显的淡旺季差异。
刘琪谢双玉
关键词:感知质量满意度忠诚度
基于旅行社线路的城市内部旅游流结构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2013年
根据武汉市旅行社旅游线路,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个体网络指标、整体网络指标、聚类子群以及核心边缘模型,研究了武汉市城市内部旅游流结构.研究显示:1)在武汉市内部旅游流分布结构中,红楼(辛亥革命博物馆)外向程度中心性最高为11.728;在内向程度中心性方面,长春观最高为22.222;而黄鹤楼的外向、内向接近中心性值最高,分别为64.286、69.231;东湖20.352为中介中心性最高值;黄鹤楼、东湖、户部巷、长春观、江汉路/粤汉码头等旅游节点的结构洞水平比较高.2)整体网络密度为2.1868,旅游流网络中心势分别为外向程度中心势7.79%、内向程度中心势18.86%,中介中心势14.80%,外向接近中心势37.92%、内向接近中心势31.08%.3)凝聚子群分析共得到8个子结构,黄鹤楼、户部巷、红楼、首义园为第1子结构并是武汉市旅游核心区,剩余为其他7个子结构及城市旅游边缘区,两者相互验证.城市内部旅游流结构的研究可以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线路组织、旅游设施系统规划、旅游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管理、旅游空间优化以及相关旅游地的联合营销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周蕊蕊李伟胡静洪永磊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湖北省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对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的认识与把握,有助于旅游目的地建设以及市场营销。从入境旅游目的地和市场的角度出发,运用首位度模型、位序—规模模型对湖北省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入境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市场在等级规模上发展不合理,入境旅游目的地首位分布结构突出,入境旅游市场首位分布尚不明显;(2)入境旅游目的地等级规模分布较为分散,具有"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处于核心极化阶段,首位入境旅游目的地———武汉的垄断性强,中间层次的入境旅游目的地较为欠缺;(3)入境旅游市场等级规模分布较为均匀,等级规模体系发育不完善。最后,就湖北省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陈君子刘大均谢双玉胡静
关键词:等级规模结构入境旅游结构特征
基于分形理论的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研究——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55
2013年
由于旅游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以及旅游发展政策等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在不同发展阶段和空间尺度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其空间结构具有等级性、层次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本文运用分形理论,结合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构建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将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为点状发展模式、集聚发展模式、多中心发展模式和一体化发展模式4种类型,并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多分形特征明显,且处于多中心发展模式的初级阶段。最后提出了武汉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方向和途径。
刘大均谢双玉陈君子裴星星
基于旅游目的的特殊时段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59
2013年
以武汉市18个主要旅游景区特殊时段旅游流为研究对象,使用地理集中G指数、绘制饱和曲线和斯泰恩斯峰值指数M图进行分析;用基尼系数(Gini)和不平衡指数S来分析其空间特征,并利用洛伦兹曲线检验。结果显示:①在各段时间上,来武汉观光游览的游客分布较为均匀;探亲访友、商务会议、购物美食在时间上分布的集中度较高,旅游流在短期内涌涨,具有明显的突出高峰。②在空间分布上,不同旅游目的的旅游流Gini系数均大于0.8,呈现集中分布特征,且分布不均匀。旅游流分布在各景区的不平衡指数S为0.4412,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黄鹤楼、东湖、长江大桥、汉口江滩、武汉大学、归元寺、湖北省博物馆、户部巷8个景区。③通过对比分析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和案例景区的地理空间结构,发现不同旅游目的的旅游流在空间分布上形成对区域旅游地理结构的响应现象,并提出了具体的响应模式。
李伟胡静陆汝瑞程绍文邢增丽周蕊蕊
关键词:旅游流
武汉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被引量:22
2013年
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处在不断演化和发展中,具有等级性、层次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以武汉市2002年和2011年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Moran’s/指数和集聚维数,结合GeoDa、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从不同角度系统分析了武汉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并分析了其经济社会环境、旅游发展政策、交通发展状况以及旅游者行为等因素在武汉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武汉市旅游景区"双组团"的空间分布密度不断增强;2)旅游景区"中密周疏"的空间分布格局有所减弱;3)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在不同地域单元呈现负空间自相关性特征;4)旅游景区空间结构逐渐由简单向复杂演化,不断趋于完善,但空间结构具有不稳定性。
陈君子刘大均谢双玉
关键词:旅游景区空间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