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基金(HITNSRIF2009079)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来华孙克宁成中军张乃庆杜明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铜表面
  • 1篇疏水
  • 1篇疏水表面
  • 1篇水下
  • 1篇水相
  • 1篇耐酸
  • 1篇耐酸碱
  • 1篇耐酸碱性
  • 1篇氨气
  • 1篇超疏水
  • 1篇超疏水表面

机构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2篇张乃庆
  • 2篇成中军
  • 2篇孙克宁
  • 2篇来华
  • 1篇付珂玮
  • 1篇杜明

传媒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低黏附耐酸碱水相超疏油铜表面的制备被引量:4
2013年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耐酸碱性的水相超疏油铜表面.在水相中,油滴在其表面上的接触角高达162°,同时极易滚动,表明所得到的表面不但具有水相超疏油特性,同时还表现出较低的黏附性及较强的耐酸碱能力.在不同pH值(2—12)的水溶液中,这种低黏附超疏油特性依然存在.研究表明,该表面的水下超疏油及低黏附特性主要源于表面亲水性的化学组成及独特的微纳米等级结构之间的协同作用.而较强的耐酸碱性则得益于铜材料自身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成中军来华付珂玮张乃庆孙克宁
关键词:水下耐酸碱性
氨气腐蚀法制备黏附性能可控的超疏水铜表面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简单便捷的方法制备出了具有不同黏附性能的超疏水表面.通过控制氨气对金属铜表面的腐蚀时间,分别制备了具有微米球及微米棒状结构的表面.利用低表面能氟硅烷(FAS)修饰后,2种表面均表现出超疏水特性(接触角均大于150°),然而其黏附性能却截然相反.具有微球结构的表面呈现出高黏附特性,而具有微米棒状结构的表面则显示出低黏附特性.研究发现,表面不同的微观结构导致了液滴在其表面上分别处于Cassie-impregnating wetting态及Cassie态,从而呈现出了不同的黏附性能.
成中军杜明来华张乃庆孙克宁
关键词:超疏水表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