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1006025)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张瑞祥张红林刘敏刘志雄邓爱娟更多>>
相关机构: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早稻
  • 3篇气候
  • 2篇气象
  • 1篇冬麦
  • 1篇冬麦区
  • 1篇育性
  • 1篇育性表达
  • 1篇灾害
  • 1篇早稻产量
  • 1篇致病
  • 1篇双季早稻
  • 1篇水稻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率
  • 1篇气候因子
  • 1篇气象等级
  • 1篇气象灾害
  • 1篇气象指标
  • 1篇晚稻
  • 1篇瘟病

机构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赣州市农业科...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作者

  • 1篇张红林
  • 1篇申双和
  • 1篇张瑞祥
  • 1篇万素琴
  • 1篇邓爱娟
  • 1篇刘志雄
  • 1篇刘敏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晚稻寒露风气象灾害指标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晚稻抽穗初期进行低温控制试验,通过考察晚稻的抽穗进程、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稻谷空壳率的变化,研究了晚稻寒露风的气象灾害指标。结果表明:15~18℃处理1~3d或19~22℃处理2~5d对晚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无影响;遭受15~18℃1d的冷害为轻度,15~18℃2d以上的冷害为重度;19℃2d以上的冷害为重度;20℃2~4d的冷害为中度,20℃5d以上的冷害为重度;21~22℃2~4d的冷害为轻度,21~22℃5d以上的冷害为重度。
王尚明张文红曾凯吕亚南肖洪张清霞胡逢喜
关键词:晚稻寒露风
早稻春季低温气象灾害指标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控制试验,通过考察种芽和幼苗受低温冷害后的成苗率以及秧苗的生长状况,研究早稻春季低温的气象灾害指标,结果表明:种芽受8、9℃的低温处理1~3 d对出苗率无影响,处理4 d有轻度减少,处理5 d有重度不利影响;处理天数相同时,8、9℃低温处理出苗减少率没有差异。秧苗受8~11℃的低温处理,处理1~3 d的成苗率不受影响,处理4 d有轻度影响,处理5 d有重度影响;处理天数相同时,秧苗经8~11℃低温处理5 d各处理的成苗率才有差异。秧苗的后期发育进程均不受前期低温处理的影响。
王尚明张文红曾凯吕亚南肖洪张清霞胡逢喜
关键词:早稻春季低温气象指标
1961~2004年北方冬麦区气候变率和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1961~2004年北方冬麦区气候变率和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我国北方冬麦区55个气象站点1961~2004年的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相关系数、气候倾向率等统计方法,对我国北方冬麦区的日照时数、温度、降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1961~2004年北方冬麦区年平均温度、年降水、年日照时数在空间上均呈一定的纬向分布,降水和温度从南向北逐渐减少,日照时数则从南向北逐渐增加。44年来北方冬麦区年平均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地区的年平均温度总体基本都是增温的,但增温速率存在地区差异,年平均温度在纬度较高地区比纬度较低地区升温明显;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不同地区年降水倾向率存在显著的差异,中部和西部降水量减小的速度比其他地区大;年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绝大多数地区年日照时数倾向率均为负值,但不同地点有一定的差异,减幅较小的地区散布在西部(包括陕西中部、山西南部及山东东南部的部分地区),河南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北南部等地区减幅较大。[结论]该研究为北方冬麦区气候的历史演变提供理论依据。
宁金花申双和
关键词:气候变率北方冬麦区
气候因子与温敏核不育系水稻花粉育性间的相关性研究
2011年
在长沙自然条件下,于2010年观察准S、Y58S、P88S、培矮64S几个温敏核不育系水稻花粉育性变化,结合观察期的温度变化进行育性稳定性、育性对温度的敏感时期以及不育度与不同温度极值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准S的花粉育性稳定性最好,有2个敏感期,分别是抽穗前3~0 d和24~6 d;P88S有1个敏感期,为抽穗前12~19 d;58S有2个敏感期,为18~17和25~24 d;64S有2个敏感期,为抽穗前25~21和8~0 d。不同温度值和花粉不育性相关性不尽相同,以最高温、最低温、温差和日均温为指标与育性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的温度敏感期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敏感期长短和显著性差异上。
宁金花张艳贵宋忠华
关键词:水稻育性表达
赣州近30年气候变化对双季早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11年
以赣州市1980-2009年逐日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为基础,对赣州双季早稻生长期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早稻气象产量与其生长期气象因子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近30a早稻的单产随时间呈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前基本呈线性增长,90年代后期开始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近30a早稻生长期的气温总体呈增加趋势,升温速率为0.35℃/10a,90年代末以前增温不明显,但随后气温跳跃上升,其中2000-2009年的平均气温比90年代上升了0.7℃,气温与早稻产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气候变暖对早稻增产起抑制作用;(3)近30a早稻生长期的降水量呈减少态势,其递减速率为157.6mm/10a,降水量与早稻产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早稻生长期间降水量由多变少,并有逐年减少趋势,降水不足将是影响未来早稻高产的主要因子之一;(4)近30a早稻生长期的日照时数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年际间和年代际间的变幅都较大,日照时数与早稻产量呈明显的负相关,表明日照太强对早稻生产有不利影响;(5)近30a早稻灌浆乳熟期的气温呈明显增加趋势,特别是从90年代后期开始"高温逼熟"天气明显增多,且灌浆乳熟期气温与早稻产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灌浆乳熟期的高温热害也是影响赣州早稻优质高产的关键因子之一。
谢远玉张智勇刘翠华张红林聂秋生张瑞祥
关键词:气候变化早稻产量
感病指数的构建及在湖北省早稻穗瘟病气象等级监测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早稻发育期观测资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概率、权重等数理统计方法,建立致病日、致病日与抽穗开花期吻合程度影响系数、致病日持续日数影响系数的计算方法;然后用致病日、影响系数构建了早稻穗瘟病感病指数计算模型;再用模型模拟计算荆州、黄冈等6站1971-2009年早稻穗瘟病感病指数,与穗瘟病发生实况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穗瘟病4个气象等级的感病指数阈值,最终建立早稻穗瘟病气象等级监测预报模型,该模型由早稻穗瘟病感病指数计算模型和感病指数阈值两部分组成。经历史检验和监测预报检验,监测预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早稻穗瘟病发生情况,可用于早稻穗瘟病气象条件监测预报业务和服务中。
万素琴陈鑫邓爱娟刘志雄徐荣钦刘敏
关键词:感病指数气象等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