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科研启动基金(K31610)
-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彦斌孟和毕力格冀林立方芳李莉更多>>
-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传统乳制品中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筛选被引量:8
- 2008年
- 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离自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的乳酸菌进行了γ-氨基丁酸生成能力的分析。薄层层析结果显示,在质量浓度为10 g/L的L-谷氨酸钠(L-MSG)的TYG液体培养基中,180株乳酸菌中有20株菌可生成γ-氨基丁酸;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获得9株生成量较高的菌株,分别为L.lacticsubsp.lactis WH11-1(2.477 g/L)、M10-4-3(1.405 g/L)、L.raffinolactis WZ20-2(1.132 g/L)、L.lacticsubsp.lactis M11-3(1.115 g/L)、L.lacticsubsp.lactis WZ1-2(1.006 g/L),L.plantarum S1-1(0.581 g/L)、L.plan-tarum M5-1-1(0.310 g/L)、L.plantarum M11-2-1(0.225 g/L)和L.salivarius M11-1(0.0.211 g/L)。该项研究为富含γ-氨基丁酸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 冀林立方芳魏小雁张彦斌孟和毕力格
- 关键词:乳酸菌Γ-氨基丁酸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
- 传统乳制品中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培养基优化被引量:7
- 2009年
- 以分离自蒙古族发酵乳制品中的乳酸菌为研究对象,筛选得到一株可高产γ-氨基丁酸的乳酸乳球菌WH11-1。并通过正交实验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复合碳源质量分数为2%,其中葡萄糖与糊精质量比为3:1,复合氮源中蛋白胨与酵母膏的质量比为1:3,总碳氮比为1:2,盐酸吡哆醛为0.15%。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32℃培养96h,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含量可达10.78g/L。
- 孟和毕力格冀林立罗斌张彦斌李莉宿淑辉王婧
- 关键词:Γ-氨基丁酸乳酸乳球菌培养基优化
- 响应面法优化L.lactis WH11-1生成GABA的发酵条件被引量:7
- 2009年
- 通过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L.lactis WH11-1发酵生产γ-氨基丁酸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运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考察了接种量、初始pH值和培养温度对γ-氨基丁酸产量的影响,得出最佳培养条件:接种量4.5%,初始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32℃。在此条件下培养96 h,GABA生成量达8.63 g/L,实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 罗斌孟和毕力格冀林立张彦斌杜小华宿淑辉赵俊
- 关键词:Γ-氨基丁酸发酵条件响应面分析法
- 内蒙古传统乳制品中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被引量:11
- 2009年
- 通过纸片法初筛、牛津杯法复筛(排除有机酸、H2O2的干扰以及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的方法,从分离自内蒙古传统乳制品的135株乳酸菌中筛选到1株具有广谱高效的产细菌素乳杆菌WH12-2-1,经生理生化学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戊糖乳杆菌。
- 张彦斌方芳李莉杜晓华剧柠孟和毕力格
- 关键词:戊糖乳杆菌细菌素抑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