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ISSASIP0714)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杨兴伦蒋新张银萍王芳吕正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温和溶剂提取预测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生物有效性被引量:6
- 2011年
- 利用正丁醇和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CD)提取来自9个农田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并应用于评价场地多年老化土壤中PAHs对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 fetida)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对于多年老化场地,土壤中污染物的主要组成为4环以上的中、高环PAHs,其中4环占34.06%,5、6环占34.09%,而蚯蚓较易蓄积低环PAHs,对高环PAHs蓄积能力较差;温和溶剂提取与蚯蚓体内蓄积的PAHs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温和溶剂提取对3环的PAHs具有较好相关性(r2为0.77~0.79),而对其他环的PAHs没有相关性(r2<0.35),因此,对于多年老化污染土壤,温和溶剂提取可能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生物有效性预测方法.
- 吕正勇杨兴伦王芳张银萍蒋新
- 关键词:多环芳烃生物有效性生物蓄积正丁醇羟丙基-Β-环糊精
- 加速溶剂萃取法评价土壤中六氯苯和五氯苯对水稻根的生物有效性被引量:1
- 2010年
- 采用温室盆栽实验,选择红壤性水稻土和乌栅土,分别设定对照及添加1%和2%有机肥的处理,评价水稻根系对土壤中六氯苯(HCB)及其主要降解产物五氯苯(PeCB)的吸收富集能力,并比较水稻根中富集的HCB或PeCB量与4种溶剂(体积比3/1的正己烷/丙酮、乙醇、正己烷、水)提取的土壤中HCB或PeCB量的相关性,以评价土壤中HCB和PeCB对水稻根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红壤性水稻土和乌栅土中,水稻根富集的HCB浓度平均分别为364.1和306.0ng/g,水稻根中PeCB浓度平均分别为12.7和28.7ng/g,主要原因是HCB在红壤性水稻土中的降解效率低于乌栅土.2种土壤中添加1%和2%的有机肥抑制HCB降解,因此降低水稻根中PeCB的浓度.水稻根中HCB和PeCB与4种溶剂提取的土壤中HCB和PeCB量的相关系数大小次序均为:乙醇>正己烷/丙酮>正己烷>水,表明采用乙醇提取的土壤中HCB和PeCB量对评价其对水稻根生物有效性的效果最佳.4种溶剂中,仅乙醇提取的土壤中HCB与水稻根中HCB量呈显著正相关,而除水以外的其它3种溶剂提取的土壤中PeCB与水稻根中PeCB量均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评价土壤中HCB和PeCB对水稻根的生物有效性具有可行性.
- 刘翠英蒋新杨兴伦宋洋
- 关键词:水稻根系土壤生物有效性六氯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