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487)

作品数:8 被引量:58H指数:3
相关作者:赵忠新王文昭叶晨静黄流清田国红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三重三优”学科人才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睡眠
  • 6篇睡眠剥夺
  • 4篇海马
  • 3篇神经元
  • 3篇皮质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脑皮质
  • 2篇白质
  • 2篇大脑
  • 2篇大脑皮质
  • 2篇大鼠皮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眼动
  • 1篇眼球转动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合酶
  • 1篇应激
  • 1篇营养因子

机构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宜昌市第一人...

作者

  • 9篇赵忠新
  • 3篇田国红
  • 3篇黄流清
  • 2篇叶晨静
  • 2篇黄建欧
  • 2篇王文昭
  • 1篇贺斌
  • 1篇朱红莲
  • 1篇张红菊
  • 1篇周晖
  • 1篇缪明永
  • 1篇窦伟
  • 1篇方明
  • 1篇张琳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神经科学通报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2006年中...

年份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睡眠剥夺与应激被引量:2
2007年
张红菊赵忠新
关键词:睡眠剥夺应激生理过程生活节奏睡眠功能睡眠量
快速眼球转动期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其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观察快速眼球转动期睡眠剥夺(RSD)及恢复睡眠(RS)对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环境对照组、RSD1d组、RSD3d组、RSD5d组、RSD7d组以及RSD7d后RS6h、RS12h组,每组12只;RSD大鼠模型采用改良多平台法建立。Y-型迷宫试验评定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实时定量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BDNF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Y-型迷宫评定结果表明RSD各组以及RS6h、12h组错误反应次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环境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SD1d、3d大鼠总反应时间降低(P<0.05),RSD7d组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SD1d组大鼠海马BDNF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5),RSD3d组达到高峰(P<0.01)。RSD1d、3d组海马CA1、CA3、齿状回区以及RSD5d、RS6h组齿状回区BDN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睡眠剥夺会导致机体学习、记忆能力下降,RS后可部分改善;机体可能会通过促进BDNF表达来代偿相对较短时间的睡眠剥夺,保护自身的认知能力,然而随着剥夺时间的延长,这种代偿机制也会被打破。
叶晨静赵忠新
关键词:睡眠剥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海马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后大鼠脑内神经元骨架蛋白及超微结构的变化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经历不同时间快速眼动(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皮质及海马各区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微管相关蛋白(MAP2)和神经丝(NF)作为正常神经元结构的标识物,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 Western blot 技术观察 REM 睡眠剥夺1、3、5、7 d 4个时间点大鼠皮质及海马MAP2和 NF 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运用电镜技术观察睡眠剥夺后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我们的实验是用改良的多平台睡眠剥夺模型进行 REM 睡眠剥夺,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蛋白质电泳以及电镜超微结构分析。结果 REM 睡眠剥夺后5 d 大鼠皮质、海马 CA_1及齿状回神经元结构蛋白 MAP2和 NF 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电镜神经元核仁偏位,胞质中出现少量肿胀的线粒体和内质网;部分神经轴突的髓鞘溶解与浓集。环境对照组、REM 睡眠剥夺5 d 和7 d 组,皮质中超微结构改变的神经元所占比例分别为1.2%、3.6%和5.8%。结论 REM 睡眠剥夺能够导致大鼠脑内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发生异常变化。
田国红黄建欧赵忠新张琳
关键词:睡眠剥夺微管相关蛋白质类中间丝
不同程度睡眠剥夺对大鼠认知和脑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睡眠剥夺对大鼠认知和脑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自由睡眠,约每天12 h),每天允许睡眠9 h组,每天允许睡眠6 h组,每天允许睡眠3 h组,全天不睡眠组即0 h组。连续10个实验日,以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实施睡眠剥夺,以Y-型迷宫测试认知功能,断头处死后以Clark氧电极法测定脑线粒体呼吸功能。结果错误反应次数在各睡眠剥夺组均有显著增加。全天不睡眠组(0 h组)和严重睡眠限制组(3 h组)的每个研究日的错误反应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睡眠剥夺各组的呼吸Ⅲ态(state 3 respiration, ST3)耗氧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呼吸Ⅳ态(state 4 respiration, ST4)耗氧率,只有全天不睡眠组(0h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睡眠剥夺均会对认知功能及脑线粒体呼吸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窦伟赵忠新缪明永王文昭黄流清
关键词:睡眠剥夺脑线粒体神经功能线粒体
痴呆相关性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和处理被引量:24
2004年
多数痴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但目前人们对痴呆相关性睡眠障碍的了解甚少。本文综述了痴呆相关性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褪黑素治疗和其他一些方法能改善痴呆患者的睡眠障碍。
王文昭赵忠新
关键词:痴呆睡眠障碍发病机理褪黑素生物节律光照治疗
正常睡眠及失眠的功能神经影像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6年
叶晨静赵忠新
关键词:原发性失眠睡眠觉醒影像研究快速眼动睡眠医学睡眠过程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及恢复睡眠对大鼠海马和皮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快速眼动(REM)睡眠剥夺和睡眠恢复对大鼠海马及皮质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两组,分别为REM睡眠剥夺组(SD组)和对照组(空白对照组:CC组和环境对照组:TC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REM睡眠剥夺模型,获取海马及皮质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REM睡眠剥夺13、、5及7天、恢复睡眠6、12、24及48 h大鼠皮质、海马nNOS mRNA的表达。结果CC组和TC组海马及皮质nNOS 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REM睡眠剥夺1天和3天组nNOS mRNA表达增多,睡眠剥夺5天组nNOS mRNA表达明显升高,睡眠剥夺7天组nNOS mRNA达到峰值(0.691±0.008,P<0.01),睡眠恢复后6 h、12 h和24 h组nNOS mRNA表达仍高于TC组。结论大鼠REM睡眠剥夺增加皮质、海马nNOS mRNA的表达。
朱红莲赵忠新
关键词:睡眠剥夺海马一氧化氮合酶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后大鼠皮质及海马HSP70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的快速眼动(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皮质及海马各区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睡眠剥夺组(SD)、环境对照组 (TC)和空白对照组(CC)。其中SD组...
黄建欧田国红赵忠新贺斌黄流清
关键词:睡眠剥夺热休克蛋白质70大脑皮质海马
文献传递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后大鼠皮质及海马神经元突触相关蛋白神经颗粒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的快速眼动(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皮质及海马各区神经颗粒素分子表达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70只,随机分为睡眠剥夺组(SD)、实验环境对照组(TC)和空白对照组(CC)。其中SD组又分为12h、1d、3d、5d、7d共5个时点组。采用改良多平台(MMPM)睡眠剥夺法进行REM睡眠剥夺,运用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EM睡眠剥夺后不同时点大鼠皮质及海马各区的神经颗粒素表达的分布规律和时空变化;同时结合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对皮质及全海马神经颗粒素蛋白作选择性半定量分析。结果:神经颗粒素主要分布于正常大脑皮质Ⅱ、Ⅲ层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海马CA1~CA3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内。REM睡眠剥夺12h后大鼠皮质神经颗粒素的表达即开始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直至第7d均呈下降趋势;海马结构中神经颗粒素表达未见显著变化。蛋白印迹实验印证了这一结果。结论:REM睡眠剥夺能引起大鼠大脑皮质神经颗粒素表达减少,且随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而渐趋明显,这可能是REM睡眠剥夺引起大脑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改变,进而影响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害的机制之一。
方明田国红黄流清周晖赵忠新
关键词:神经颗粒素大脑皮质海马突触可塑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