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J0287)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项宝强曾宪章曾文义马豪陈立奇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大洋
  • 1篇南大洋
  • 1篇TH
  • 1篇U

机构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1篇尹明端
  • 1篇何建华
  • 1篇陈立奇
  • 1篇马豪
  • 1篇曾文义
  • 1篇曾宪章
  • 1篇项宝强

传媒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南大洋普里兹湾基于^(234)Th/^(238)U不平衡法的POC输出通量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期间,测定了南极普里兹湾海域5个站位的从表层至150 m水深的不同层位水样中溶解态和颗粒态234Th,238U的放射性比活度以及颗粒有机碳.利用234Th/238U在上层水体中的不平衡,计算了南极普里兹湾上层水体中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和输出通量.结果显示,随着纬度的增加,上层水体中颗粒态和溶解态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总体趋向减小,并在中纬度站位出现了最低值,分别为1~8和29~48 d,而颗粒态和溶解态234Th的输出通量则在中纬度站位出现了最大值,分别为21~38和26~39 dpm/(m3.d).运用箱型清除模式,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估算了各水柱中从真光层底部输出的POC通量,平均值分别达到104.7 mmol/(m2.d)(E法)和120.6 mmol/(m2.d)(B法),表明南极普里兹湾夏季存在很高的新生产力,它将会对该海域碳的生物泵过程产生重要作用.
何建华马豪陈立奇项宝强曾宪章尹明端曾文义
关键词:南大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