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09B00104)

作品数:13 被引量:215H指数:6
相关作者:丰光景希强李妍妍黄长玲姚永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丹东农业科学院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玉米
  • 4篇性状
  • 3篇玉米品种
  • 3篇玉米育种
  • 3篇育种
  • 2篇适应性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抗性
  • 2篇反应迟钝
  • 2篇迟钝
  • 1篇性状选择
  • 1篇雄穗
  • 1篇玉米穗
  • 1篇玉米雄穗
  • 1篇玉米杂交
  • 1篇玉米杂交种
  • 1篇玉米种
  • 1篇玉米种子

机构

  • 6篇丹东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辽宁省丹东农...

作者

  • 8篇景希强
  • 7篇李妍妍
  • 7篇丰光
  • 5篇姚永祥
  • 4篇于兵
  • 4篇黄长玲
  • 3篇陈增齐
  • 3篇王孝杰
  • 2篇曹祖波
  • 2篇白向历
  • 2篇王秀凤
  • 1篇卢秉生
  • 1篇王亮
  • 1篇景小鹏
  • 1篇白向丽
  • 1篇葛立胜
  • 1篇陈瑞林

传媒

  • 4篇玉米科学
  • 4篇辽宁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种业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2012年全...

年份

  • 7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穗轴颜色性状的遗传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以两个轴色不同的玉米自交系自330和PH4CV构成的六世代群体为材料,采用目测法将穗轴颜色分级,通过P1、P2、F1、F2、B1和B2六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控制玉米轴色性状的基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在B1和F2群体轴色数值频率表现为W型分布,B2群体数值频率表现为偏正态分布,说明玉米轴色性状遗传为少数主基因控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遗传模型(即B-1模型);两个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72和-0.82,说明育种值较高;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745和0.13,说明基因a对基因b表现为显性效应;在上位性中,两对基因显性×显性效应值为-0.715,说明互作效应明显,显性效应起主要作用;两对主基因的遗传率很高,达到94%以上。这一研究结果为玉米育种中轴色性状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丰光丰光于兵白向历李妍妍姚永祥白向历
关键词:玉米
杂种优势效应对中国玉米育种的贡献评价被引量:9
2010年
试验选用中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及其32份亲本自交系为材料,采用3点3种密度3次重复的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亲本产量、密度和杂种优势对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亲本和品种产量随年代推进逐渐提高;早期品种高密条件下产量下降,当前品种随密度增加产量逐渐提高;杂种优势指数随年代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当前推广的品种杂种优势较低。杂种优势随年代变化并没有显著提高,亲本产量的提高、种植密度的增加、是当前中国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杨孝臣丰光李妍妍景希强黄长玲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
旅大红骨种质的利用潜力评价及改良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以7个旅系与2个外杂选系组配的14个组合和对照种郑单958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试验,分析由旅系组配的组合产量、抗性、农艺性状和考种性状与对照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旅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抗性、穗粗和穗长等方面优于对照,但耐密性、抗倒性、封顶性、子粒深度、含水量和出籽率等方面与对照还有差距,且生育期长于对照。
丰光景希强李妍妍于兵白向历陈增齐姚永祥
关键词:玉米农艺性状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4
2011年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不断提高,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子粒长、百粒重和茎粗逐渐减小;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出籽率和产量先增加后减小;容重先减小后增加。因此,选择适宜品种并结合品种自身特性,合理提高种植密度才能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丰光李妍妍景希强王亮黄长玲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农艺性状
玉米雄穗分枝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以2个株型不同的玉米自交系自330和PH4CV构成的6世代群体为材料,目测计数玉米不同群体雄穗分枝数量。通过P1、P2、F1、F2、B1和B2共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以玉米雄穗分枝数为性状,研究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性状的基因遗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在F2分离世代群体呈双峰分布,B1和B2群体分离世代呈多峰分布,说明玉米雄穗分枝性状遗传为多基因数量性状控制,且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即C模型)。显性效应起主要作用,多基因遗传力较高,在74.83%~80.42%之间,若选择雄穗分枝较少的自交系必须从基础材料入手。这一研究结果为玉米雄穗分枝选择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丰光李妍妍景希强于兵于洪波卢秉生王秀凤姚永祥
关键词:玉米
玉米穗上叶与主茎夹角性状的数量遗传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以两个株型不同的玉米自交系自330和PH4CV构成的6世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量角器测定玉米穗上叶基部与主茎自然夹角角度。通过P1、P2、F1、F2、B1和B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玉米穗上叶与主茎夹角性状的基因遗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在F2分离世代群体呈多峰分布,B1和B2群体分离世代呈双峰分布,说明玉米穗上叶与主茎夹角性状遗传由多基因数量性状控制,且符合一对加-显主基因+加-显-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即D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27.55%~52.60%,多基因遗传率为47.40%~72.45%,两者在后代遗传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丰光景希强李妍妍曹祖波卢秉生王秀凤姚永祥黄长玲
关键词:玉米株型
对选育环境反应迟钝型玉米品种的思考被引量:2
2011年
针对我国不同时期代表性玉米品种的生产表现,提出环境反应迟钝型品种的概念,并通过抗逆性、适应性和育种等方面表述对选育环境反应迟钝型品种的认识。
丰光景希强李妍妍曹祖波黄长玲
关键词:玉米适应性抗性
对玉米育种中配合力和性状选择问题的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玉米育种选育高配合力的自交系是关键,不同育种者在自交系测配时间上不尽相同,本文针对玉米育种中早代和晚代测配优缺点进行概述,并认为早代连续测配程序化育种是当前较好的育种方法。
丰光李妍妍卢秉生景小鹏
关键词:玉米育种配合力测配性状
PN78599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
PN78599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先锋公司引入到我国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因其一般配合力高、品质优、抗倒伏、抗叶病表现突出,全国各大育种单位相继以其为基础材料直接或间接选育出一批优良自交系应用到生产,组配出一批高产、...
王秀凤景希强王孝杰葛立胜景小鹏姚永祥陈瑞林
关键词:玉米杂优模式
文献传递
对选育环境反应迟钝型玉米品种的认识
针对我国不同时期代表性玉米品种的生产表现,提出环境反应迟钝型品种的概念,并通过抗逆性、适应性和育种等方面表述了对选育环境反应迟钝型品种的认识。
丰光景希强李妍妍曹祖波黄长玲
关键词:玉米稳产性适应性抗性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