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D0220052100)
-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2
- 相关作者:曹志伟姜涛边志刚纪旭李虹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嗅觉障碍患者鼻内镜术后嗅黏膜形态学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嗅觉丧失患者鼻内镜术后嗅觉不同恢复程度、不同时间嗅黏膜的组织学情况。方法按孙安纳法配制试嗅液,选取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嗅觉丧失患者33例(60侧)功能性鼻内镜术后第4、12、24周测试嗅觉并取嗅区黏膜。术后24周随机选取嗅觉恢复正常、部分恢复和无恢复每组各5例和2例正常者的嗅区黏膜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术前嗅上皮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损伤。术后4周细胞损伤程度加重。术后12周嗅觉完全或部分恢复组,细胞形态趋于正常,组间无明显差别。嗅觉无恢复组,细胞形态改善。术后24周,嗅觉完全或部分恢复组,细胞形态恢复正常,较术后12周时好,比对照组更佳。嗅觉无恢复组,细胞形态趋于正常。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嗅觉障碍与嗅上皮形态学异常有关。鼻腔通气引流和细胞形态学恢复是嗅觉恢复的必要条件。
- 姜涛边志刚曹志伟
- 关键词:嗅觉障碍鼻内镜术嗅黏膜超微结构
- 鼻内镜手术前后嗅觉功能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07年
- 嗅觉障碍是鼻科临床常见的症状,鼻内镜手术使鼻腔鼻窦内机械性阻塞因素被清除,鼻腔通气引流状况及嗅觉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为了观察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变化情况,我们对79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内镜手术前后的嗅觉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观察,总结嗅觉恢复的规律。
- 边志刚姜涛曹志伟
-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嗅觉障碍术前后鼻窦炎鼻息肉鼻腔鼻窦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前术后生存质量的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术前术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以评价该手术的优越性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引用并修改SNOT-20量表,制成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前术后生存质量评估量表,均让患者自行填写,随访3个月,随访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结果:术前术后整体生存质量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有明显提高,改善率为88.24%;术前患者感觉对生活影响最大的是:第一维度中鼻塞52.94%,第二维度中记忆力减退18.82%,第三维度中经常担心自己病情8.24%;第四维度中影响社交活动14.12%。术后改善最明显的是:第一维度中鼻塞58.82%,第二维度中记忆力减退10.59%,第三维度中烦躁易怒9.41%,第四维度中影响社交活动的10.59%;术前相关的影响因素是年龄、性别、并发症,术后为年龄、性别、并发症、前期手术史及围术期的处理,分型与生存质量无相关性。结论: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作为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最有效的临床方法之一,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年龄、性别、并发症、前期手术史和围术期处理。
- 纪旭李虹曹志伟
-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