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0014110014)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沈应柏刘蕾高海波梅新娣张俊琦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临沂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种子
  • 2篇连香树
  • 2篇H^+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氮素
  • 1篇蛋白
  • 1篇毒蛾
  • 1篇休眠
  • 1篇学成
  • 1篇熏蒸
  • 1篇盐胁迫
  • 1篇植物内源激素
  • 1篇植株
  • 1篇植株再生
  • 1篇植株再生体系
  • 1篇沙冬青
  • 1篇酸根
  • 1篇内源

机构

  • 9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临沂大学
  • 2篇新疆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9篇沈应柏
  • 3篇刘蕾
  • 3篇高海波
  • 2篇陈荣珠
  • 2篇梅新娣
  • 2篇罗晓芳
  • 2篇张俊琦
  • 1篇杨海军
  • 1篇王宁宁
  • 1篇黄秦军
  • 1篇张婷
  • 1篇闫素丽
  • 1篇张笑
  • 1篇李静
  • 1篇张冰玉
  • 1篇孙敬茹
  • 1篇张瑞鑫
  • 1篇邓文红
  • 1篇苏晓华
  • 1篇孙静茹

传媒

  • 3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中草药
  • 1篇中药材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跨膜Ca^(2+)和H^+离子流参与里那醇诱导的拟南芥中抗虫防御反应被引量:5
2014年
里那醇可诱导植物产生防御物质从而阻止昆虫及病原菌的伤害。本文以拟南芥植株为材料,研究了里那醇对小菜蛾取食选择性的影响,测定了里那醇处理下小菜蛾生长量及存活率。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分别检测了里那醇熏蒸及未熏蒸拟南芥对小菜蛾口腔分泌物及里那醇瞬时处理的植株叶片跨膜Ca^(2+)和H^+流的变化。结果表明,小菜蛾幼虫对里那醇熏蒸处理的植株选择性较差,用里那醇熏蒸后的拟南芥植株喂养小菜蛾幼虫,幼虫的生长量及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小菜蛾口腔分泌物和里那醇熏蒸处理均导致拟南芥叶组织跨膜Ca^(2+)和H^+离子迅速外流,且小菜蛾口腔分泌物的作用更大。而对照中Ca^(2+)和H^+离子流整体均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证明里那醇作为防御信号参与了拟南芥对昆虫的防御反应,叶组织跨膜Ca^(2+)和H^+离子流变化可能是拟南芥识别昆虫口腔分泌物与里那醇两种不同刺激的初始信号。
张瑞鑫高海波闫素丽张婷刘蕾沈应柏
关键词:抗虫性
MeJA熏蒸叶片对新疆沙冬青根细胞跨膜离子流及抗盐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土壤盐渍化是植物生长的主要逆境之一。茉莉酸类物质与植物抗逆性密切相关。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新疆沙冬青为实验材料,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从动态离子流转运的角度研究了MeJA预处理后NaCl处理对新疆沙冬青根部K^+、H^+、Na^+流的影响。结果表明,MeJA预处理的新疆沙冬青经盐胁迫后根冠区瞬时K^+外流低于未经MeJA预处理的对照植株,H^+外流强度大于对照植株;新疆沙冬青根尖区域(0~3000μm)经MeJA和NaCl(50 mmol·L^(-1),24 h)预处理,解除NaCl胁迫后观察到Na^+外流和H^+内流,流速高于对照植株。表明适当浓度MeJA预处理能有效提高新疆沙冬青苗期抗盐性。
刘蕾高海波沈应柏
关键词:盐胁迫MEJA非损伤微测技术
机械刺激触发沙冬青细胞产生依赖Ca^(2+)的H^+内流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沙冬青悬浮细胞遭受机械刺激后,胞内发生的早期信号事件的变化规律及信号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沙冬青悬浮细胞遭受机械刺激后激活了不同类型的Ca2+通道触发了Ca2+内流,药理学试验表明沙冬青质膜上存在着应力激活的Ca2+通道;机械刺激触发沙冬青细胞H2O2的积累及H+内流依赖于胞外Ca2+的内流;并且H+内流与H2O2的积累有关,H2O2是引起H+内流的上游信号。
高海波沈应柏黄秦军
关键词:沙冬青机械刺激
连香树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连香树是连香树科连香树属、第三纪古热带的孑遗植物,为我国珍稀濒危二级保护树种,具有极高的科研、经济及观赏价值。试验对连香树无菌体系的建立及植株再生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连香树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法为0.1%升汞消毒12min;(2)芽增殖最佳培养基:MS+6-BA 1.0mg.L-1+NAA 0.5mg.L-1+GA32.0mg.L-1+蔗糖30g.L-1+琼脂7.0g.L-1,pH 6.0;(3)愈伤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6-BA 0.1mg.L-1+2,4-D 2.0mg.L-1+蔗糖30g.L-1+琼脂7.0g.L-1,pH 6.0;(4)生根培养基:1/2MS+IBA 1.0mg.L-1+6-BA 0.1mg.L-1+蔗糖20g.L-1+琼脂6.8g.L-1,pH 6.0。
陈荣珠沈应柏罗晓芳张俊琦
关键词:连香树植株再生
连香树快速繁殖及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2012年
以种子为外植体对连香树的快速繁殖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连香树种子的最佳消毒方法为0.1%升汞消毒6 min;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GA31.0 mg/L+蔗糖30 g/L+琼脂7.0g/L+pH 6.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2.0 mg/L+NAA 0.5 mg/L+6-BA 0.5 mg/L+蔗糖30 g/L+琼脂7.0 g/L+pH 6.0;高浓度IAA,低浓度GA3、CTK、ABA有利于连香树组培苗不定根的形成。
陈荣珠沈应柏罗晓芳张俊琦
关键词:连香树种子快速繁殖植物内源激素
蒙古沙冬青对灰斑古毒蛾重复取食响应的代谢组学分析
2014年
植物对同种昆虫重复取食做出更有效的响应是植物适应自然界虫害周期性爆发的重要策略。为了研究蒙古沙冬青对其主要害虫灰斑古毒蛾幼虫重复取食响应的代谢基础,本实验采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遭受同一年不同代灰斑古毒蛾幼虫取食的蒙古沙冬青叶片和对照组幼苗叶片的代谢差异。结果表明,仅遭受第一代幼虫取食叶片在第二代幼虫期与对照之间代谢物存在较小差异,而仅遭受第二代幼虫取食叶片与遭受两代幼虫取食叶片代谢差异显著,仅遭受第一代与仅遭受第二代幼虫取食的植株相邻分枝叶片差异显著。另外,只有仅遭受第二代幼虫取食组幼苗表现出处理叶片与相邻分枝叶片的显著代谢差异,并且这种代谢差异为总体代谢的变化,而并未表现为特定代谢物含量变化。由此可见,蒙古沙冬青能在代谢水平以很小的代谢变化来保存昆虫取食信息,在遭受同种昆虫取食后,代谢差异被放大,而且这种信息保存在遭受取食叶片中表现更明显。
孙敬茹张笑沈应柏杨海军
关键词:灰斑古毒蛾代谢组学
西伯利亚白刺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西伯利亚白刺全身是宝,在民族传统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其果实和叶片具有调节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砷毒和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功效。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生物碱、多种矿质元素、氨基酸、色素、不饱和脂肪酸、挥发油等。其果实能用于加工饮料、酿造果酒果醋、提取食用油、生产营养保健品和无毒天然色素等。该植物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药用价值、营养保健价值和高附加的经济价值等,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本文就其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做一综述。
梅新娣沈应柏
关键词:化学成分
西伯利亚白刺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寻破除西伯利亚白刺种子休眠的方法,提高其发芽率。方法采用温水催芽、低温沙藏、98%浓硫酸、GA等不同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后的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到达发芽高峰期的时间。结果温水催芽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30%和10%,种子7 d开始萌动,10 d达到发芽高峰。低温沙藏37 d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55.5%、26.5%,种子2 d开始萌动,10 d达到发芽高峰。低温沙藏95 d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86.8%、60.3%,种子2 d开始萌动,7 d达到发芽高峰。98%浓硫酸处理2 h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90%,种子1 d开始萌动,4 d达到发芽高峰。98%浓硫酸处理2 h后播种在MS+0.5 g/mL GA+0.5 g/mL BA的暗培养基上,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98.1%,种子1 d开始萌动,4 d达到发芽高峰。结论西伯利亚白刺种子休眠属种壳休眠,98%浓硫酸处理2 h后接种于MS+0.5 g/mL BA+0.5 g/mL GA的暗培养基上培养,打破硬实种子休眠效果最好,发芽率最高。
梅新娣刘蕾孙静茹王宁宁邓文红沈应柏
关键词:种子休眠萌发
植物中的铵根及硝酸根转运蛋白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2年
氮素(N)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营养元素,其利用率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主要因素。氮素的供需失衡会导致植物产量降低,过量施N肥还会造成环境破坏。NH4+和NO3-是可吸收利用的主要氮源。笔者分析了植物吸收NH4+、NO3-的转运蛋白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功能的研究进展,认为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强林木中与氮吸收相关基因的鉴定和认识,特别是加强氮素信号传导途径、NO3-及NH4+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调控机制、各蛋白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时间和空间表达模式和调控模式的研究。
李静李静张冰玉苏晓华
关键词:氮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