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06)

作品数:8 被引量:157H指数:8
相关作者:段金廒宿树兰唐于平尚尔鑫鲍邢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色谱
  • 4篇相色谱
  • 3篇气相色谱
  • 3篇量效
  • 3篇挥发性
  • 3篇挥发性成分
  • 3篇活性
  • 3篇方药
  • 2篇当归
  • 2篇血小板
  • 2篇抑制血小板
  • 2篇质谱
  • 2篇平滑肌
  • 2篇平滑肌收缩
  • 2篇气相
  • 2篇气相色谱-质...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平滑肌
  • 2篇子宫平滑肌收...
  • 2篇量效关系

机构

  • 9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江苏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连云港中医药...

作者

  • 7篇段金廒
  • 6篇宿树兰
  • 4篇唐于平
  • 4篇尚尔鑫
  • 3篇范欣生
  • 3篇华永庆
  • 3篇鲍邢杰
  • 1篇侯鹏飞
  • 1篇刘汉清
  • 1篇张艳军
  • 1篇陈文星
  • 1篇赵新慧
  • 1篇陆茵
  • 1篇吴勉华
  • 1篇尹刚
  • 1篇陶静
  • 1篇姚映芷
  • 1篇刘成海
  • 1篇叶亮
  • 1篇王中越

传媒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同时分析少腹逐瘀汤拮抗离体子宫收缩活性部位中多类型化学组成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建立少腹逐瘀汤拮抗离体子宫收缩的有效部位中有机酸类(香草酸、咖啡酸、阿魏酸)、萜苷类(芍药苷、芍药内酯苷)、黄酮苷类(异鼠李素芸香糖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3种类型7个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少腹逐瘀汤及有效部位的复杂效应物质的阐明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Waters SunFire-C18(4.6 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A)-0.05%磷酸(B)-甲醇(C)梯度洗脱(0 min:8∶87∶5,30 min:13∶82∶5,35 min:13∶82∶5,55 min:14∶81∶5,60 min:14∶81∶5,80 min:15∶80∶5);流速:1.0 mL·min^-1;测定波长:260,230,254,320 nm;柱温:30℃。结果:3种类型化学成分的7个化合物在分析测定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7.8%~100.2%之间。结论:分析测定了少腹逐瘀汤拮抗离体子宫收缩活性部位中7个化合物的含量,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为方剂中多类型复杂效应物质的分析评价提供了参考。
鲍邢杰宿树兰段金廒华永庆唐于平尚尔鑫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少腹逐瘀汤
当归-川芎挥发性成分与其抗子宫痉挛活性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2
2009年
目的:评价当归-川芎不同配比药对挥发性成分与其抑制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效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评价当归-川芎不同配比药对挥发性成分的生物效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试验表明不同配比当归-川芎药对挥发油对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效应强弱依次为:当归-川芎(2∶1)>当归-川芎(3∶1)>当归-川芎(1∶1)>当归-川芎(3∶2);GC-MS分析结果表明对离体子宫收缩效应最佳的当归-川芎(2∶1)药对挥发油中主要成分的比例关系为:(Z)-ligustilide:(Z)-3-butylidene phthalide:4,5-dihydro-3-butyl-phathalide:(E)-ligustilide:Unknown compound:8,9-dehydro-Cycloisolongifolene:Neocnidilide:(E)-3-butylidene phthalide(80.75∶4.02∶2.07∶1.66∶0.81∶0.61∶0.53∶0.52)。结论:不同配比当归、川芎药对挥发性成分抑制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效应强度不同,可能是由于挥发油中各组成成分比例不同引起;挥发油中以内酯类成分为主,提示该类成分可能为抑制子宫收缩的主要活性成分。
宿树兰华永庆段金廒王言才鲍邢杰唐于平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子宫平滑肌收缩
木香挥发性成分气质联用分析及其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8
2008年
目的:分析鉴定木香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并探讨其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效应物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木香中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对挥发油及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的体外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GC-MS法分析鉴定了木香挥发油中59个成分,其主要成分为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雪松烯醇、α-榄香烯、环辛二烯、桉叶(油)醇、α-芹子烯、丁子香烯、长松叶烯、7-甲基-3,4辛二烯等,占挥发油总量的72.91%;首次发现木香挥发油及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具有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结论:GC-MS法分析鉴定了木香挥发油中59个组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木香挥发油及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成分具有显著的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效应物质源于挥发油中萜内酯类及萜烯类成分。
侯鹏飞陈文星赵新慧宿树兰刘汉清陆茵段金廒
关键词:气质联用木香挥发性成分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
肉桂挥发油及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应成分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鉴定广西玉林产肉桂挥发性成分,并分析其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GC-MS法对肉桂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应用比浊法测定肉桂挥发油、桂皮醛、肉桂酸的体外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检测了肉桂挥发油中78个化学信号,鉴定出3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48%;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表明桂皮醛、肉桂油均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而肉桂酸对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不明显。结论采用GC-MS分析与效应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西玉林产肉桂挥发油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效应成分,为进一步阐明肉桂活血通经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理提供依据。
鲍邢杰宿树兰段金廒
关键词:肉桂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血小板聚集
治疗痛经方药的关联规则分析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方法探讨治疗痛经方药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医方剂数据库(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有关治疗痛经的217首方剂,以EXCEL 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收录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关联规则方法中Apriori算法分析方剂中药对的应用规律。结果在治疗痛经的217首方剂中共使用427种药物2 450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依次为当归、川芎、延胡索、赤芍、香附等56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1 622次;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出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对当归-川芎、当归-白芍、当归-香附等389对。结论运用用药频率统计与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地发现中医临床治疗痛经方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宿树兰尚尔鑫叶亮段金廒
关键词:痛经方剂用药规律
当归-川芎挥发性成分与其抗子宫痉挛活性相关性分析
目的:评价当归-川芎不同配比药对挥发性成分与其抑制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效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评价当归-川芎不同配比药对挥发性成分的生物效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
宿树兰华永庆段金廒王言才鲍邢杰唐于平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子宫平滑肌收缩
文献传递
中药量效关系基本规律探讨被引量:15
2009年
分别从中药量效与阴阳观、中药量效与"藏""泻"观、中药量效与归属观、中药量效与毒性观、中药量效与整体观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中药分阴、阳,其量效的分布形如"山"字曲线,阳药中大辛、大热和阴药中大苦、大寒位置在"山"之两边,凉温和缓者位置在"山"之中央近似正态分布。药物在脏"藏"为补,用量较少;在腑"泻"为用,用量偏大。主归某经的药适量即效,次归某经的足量或大量才可见效,而不归某经的药即便药性与证相符,也不能取效。有毒之药小量递增,直至有效,中病即止。
姚映芷尹刚范欣生
关键词:中药量效阴阳
《金匮要略》方药用量与功效变化的探讨被引量:12
2009年
方剂中药物的用量与其功效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的量效关系是方剂与药研究的重要内容。以《金匮要略》收载方剂为研究对象,分析方剂中药物的功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绘制量效关系曲线。通过对量效关系曲线的分析,发现方剂中药物常用量相对集中,与其表现的功效具有一定的变化趋势。此外,药物用量还受主治病证、配伍关系、剂型等因素影响。从药物用量的角度对中药功效的多元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探索性的解释了方剂药物的量效关系。
尚尔鑫范欣生段金廒唐于平陶静
关键词:方药量效关系
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科学问题的探讨被引量:21
2010年
中医方药存在着与功效相关的量的规定性。在不同的组方配伍中,各个药物有不同的用量范围,共同发挥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与证候相关是中医方药别于化学药的特征表现,也是形成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的基础条件。方药临床疗效是方药效应成分群与机体相互作用表现出的整合效应。经典方剂存在量效关系,具有双相二时段基本特征(双相是指证候转归取效和疾病指证取效的双相性特征;二时段是指用药过程中表现出的与双相性效应相对应的两阶段时效性特征)和病证-结构-剂量-物质-功效五要素关联规律。
段金廒吴勉华范欣生张艳军刘成海唐于平尚尔鑫王中越
关键词:中医方药量效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