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5057)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汪小康廖移山张端禹崔春光王晓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暴雨
  • 3篇中尺度
  • 3篇梅雨
  • 3篇暴雨过程
  • 2篇对流云
  • 2篇汛期
  • 2篇中尺度对流
  • 2篇中尺度对流系...
  • 2篇前汛期
  • 2篇雷达
  • 2篇冷空气
  • 2篇华南前汛期
  • 2篇环流
  • 2篇MCS
  • 2篇大暴雨
  • 2篇大暴雨过程
  • 1篇倒槽
  • 1篇低频振荡
  • 1篇典型旱涝年
  • 1篇对流云团

机构

  • 8篇中国气象局
  • 2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4篇王晓芳
  • 4篇汪小康
  • 4篇徐明
  • 3篇张端禹
  • 3篇赵玉春
  • 2篇崔春光
  • 2篇杨浩
  • 2篇廖移山
  • 1篇许冠宇
  • 1篇赵娴婷
  • 1篇李丽平
  • 1篇周志敏
  • 1篇白永清
  • 1篇冷亮
  • 1篇徐桂荣
  • 1篇刘琳
  • 1篇柯丹

传媒

  • 2篇暴雨灾害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Advanc...
  • 1篇Journa...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5年6月1日江汉平原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及湖北省地基GPS数据对2015年6月1日江汉平原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稳定强盛的水汽输送通道建立是大暴雨形成的基础,降水强度和范围则与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和大气可降水量增量中心关系密切。强降水开始前对流层低层出现能量锋区,监利和洪湖地区位于暖平流控制下的高能舌中,气旋性环流显著。对流层低层正螺旋度的加强与气旋性暖式切变的增强相一致,高层强辐散、低层强辐合并配合正涡度,且整层均为强上升运动的形势为低层中尺度涡旋的新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暖切变线上发生发展的α中尺度低涡及地面暖低压倒槽中对应的β中尺度低压和涡旋最终导致了此次强降水过程。
汪小康廖移山
关键词:中尺度涡旋
Applica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al Method for Radar Reflectivity Data Correction in a Mudslide-inducing Rainstorm Simulation被引量:1
2017年
Various types of radars with different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etection ranges are deployed in China, particularly over complex terrain where radar blind zones are common. In this study, a new variational method is developed to correct threedimensional radar reflectivity data based on hourly ground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s. The aim of this method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bservations of various types of radar and effectively assimilate operational Doppler radar observations. A mudslide-inducing local rainstorm is simulated by the WRF model with assimilation of radar reflectivity and radial velocity data using LAPS(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radar data assimilated by LAPS are performed. It is found that when radar reflectivity data are corrected using this variational method and assimilated by LAPS,th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and cloud physics processes are reasonably described.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radar reflectivity corrected by the variational method corresponds well to observed rainfall. It can better describe the cloud water distribution over the rainfall area and improve the cloud water analysis results over the central rainfall region. The LAPS cloud analysis system can update cloud microphysical variables and represent the hydrometeors associated with strong convective activities over the rainfall area well. Model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and the simulation of the dynamical processes and moisture transport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observation.
Hongli LIXiangde XU
关键词:暴风雨
华南前汛期典型旱涝年降水的低频特征及其与冷空气的关系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0年华南85站逐日降水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选取2004、2010年为华南前汛期降水典型旱、涝年,分别统计旱涝年降水及冷空气低频特征,讨论低频冷空气与低频降水的关系,并揭示低频冷空气信号源地。结果表明:(1)涝年降水存在10~20 d和30~60 d显著低频周期,旱年还存在20~30 d低频周期。无论旱涝年,低频位涡与同频域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10~20 d低频位涡与同频域降水的关系最为密切;(2)涝年华南前汛期10~20 d低频冷空气直接源地位于华北至渤海一带,南传特征明显,高层冷空气源地位于平流层低层西西伯利亚地区,高层高位涡空气沿315 K等熵面向低层输送,干侵入为西北路径。旱年对流层低层冷空气传播特征不明显,高层冷空气源地位于平流层低层东北地区,由于高低层位涡传输通道断裂,导致冷空气活动减弱,降水减少,干侵入为东北路径。
许冠宇杨浩王晓芳李丽平
关键词:华南前汛期低频振荡位涡
宜昌峡口区夏季暴雨天气分型及多普勒雷达特征被引量:7
2016年
利用区域雷达拼图产品,结合探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2012年6—7月湖北宜昌峡口区暴雨的天气形势进行分型,并分析不同天气型下雷达回波演变的典型特征,可建立5种雷达回波暴雨概念模型,即副高边缘Ⅰ型、副高边缘Ⅱ型、低槽东移型、低涡暖切型和低压型。(1)副高边缘型中,副热带高压北抬至湖北境内,雷达回波带呈东西向或东北—西南向分布。I型中,宜昌南侧和北侧生成的强回波逐渐向宜昌峡口区汇合。Ⅱ型中,主要受强回波东移影响。(2)低槽东移型中,副热带高压位于长江以南,雷达回波带呈东北—西南走向,强回波也呈东北—西南向东移影响宜昌峡口区。(3)低涡暖切型中,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弱。雷达回波带呈准东西走向,强回波较少出现。(4)低压型中,低层西南或华南存在低压横槽(倒槽),受闭合低压东北侧气流影响,强回波相继向西北方向移动。(5)副高边缘型和低槽东移型中,强回波的回波顶高和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较高。
赵娴婷赵玉春汪小康柯丹王晓芳
关键词:天气分型
湖北省近两年冬季月份PM_(2.5)污染天气型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的相关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基于湖北省PM_(2.5)大气成分逐日监测数据和高分辨率气象再分析资料,利用EOF方法对2015—2016年湖北省近两年冬季月份PM_(2.5)的污染分型并分析其天气特征,探讨PM_(2.5)质量浓度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相关性,并计算得到海平面气压指数。结果表明:冬季PM_(2.5)质量浓度湖北中部高于东西部,时间序列上存在较大波动,且近两年有明显下降趋势。湖北省冬季PM_(2.5) EOF前4个特征向量时间系数的方差贡献为86. 2%,能够反映PM_(2.5)空间场的主要特征。湖北省PM_(2.5)污染的天气型特征主要有两类:传输型污染和本地累积型,前者造成的PM_(2.5)污染浓度高于后者。传输型分别表现出全区污染、西部污染和中北部污染,全区污染时段湖北近地层以偏北气流为主,有利于将北方地区PM_(2.5)输送到湖北省;西部污染在于偏东气流将东部污染物以及沿海地区水汽输送到湖北省,同时受鄂西山脉的阻挡,污染物在湖北省西部地区聚积;中北部污染表现为东北和西北气流的汇集效应。本地累积型在静稳天气条件和地形共同作用下造成湖北东部污染和中南部污染。三种传输型污染物输送通道分别为北路输送、东路输送和东北路输送。东亚冬季风系统的高层东亚大槽和低层大陆冷高压减弱时,PM_(2.5)质量浓度增加。关键区的海平面气压相关指数与湖北省PM_(2.5)质量浓度和EOF第一模态时间系数相关性较好,对预报预测有一定指示意义。
杨浩许冠宇白永清刘琳
关键词:PM2.5质量浓度天气型
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统计特征及环流分型研究
利用1961-2013年华南区域内305个国家台站的日降水资料以及1980-2013年5-6月NCEP/CFSR逐日四次、分辨率为0.5°×0.5°的再分析资料等,定义了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和暴雨持续日数;分析了近53年...
徐明赵玉春王晓芳汪小康
关键词: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统计特征环流分型
文献传递
2015年湖北省梅雨期一次暴雨过程对流云活动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利用常规与加密气象观测资料、FNL再分析格点资料及FY-2G卫星云顶亮温(Temperature of Black Body,TBB)观测资料,对2015年7月14—15日湖北省梅雨期一次连续暴雨过程对流云活动的环境条件和导致短时强降雨的对流云影响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位于西风槽前、850 hPa风场辐合、温度露点差较小及850—500 hPa暖平流为有利于湖北省对流云活动的环境条件。当天气尺度暖输送带云系在江南西部至长江中游地区建立,且低层暖切变线同时出现在湖北地区上空时,降雨明显增幅;当暖输送带云系明显东移后,湖北地区暴雨过程结束。当暖输送带位于湖北地区上空时,850 hPa相当位温平流项和对流项均为较大正值,且对流项大值区出现在平流项大值区的南侧。短时强降雨主要发生在降雨盛期,是构成湖北地区暴雨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短时强降雨的4种对流云影响方式分别为对流云团西边界、深对流云团中心区、对流云串"列车效应"及对流云合并加强;其中,受对流云西边界、深对流云中心区或云团串影响的短时强降雨发生次数较多,受深对流云中心区和对流云合并加强影响的短时强降雨平均降雨量较大。
张端禹崔春光徐明王婧羽胡昌琼
关键词:对流云列车效应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中两个MCS中尺度特征对比分析
1引言大多数强降水事件与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MCSs))密切相关[1],高时空分辨率的新型探测资料[2-4]和数值模式模拟结果[5-7]是深入研究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有效...
汪小康赵玉春王晓芳徐明
关键词: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TBB资料WRF模式
文献传递
“谭美”倒槽影响汉口两次短时强降雨对比分析
我国台风倒槽强降水受到关注[1-7];在强天气监测分析中,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等资料也获得较为广泛应用[8-11]。2013年8月下旬"潭美"台风登陆福建,后经江南、华南西部偏西行[12]。与文献[13-15]一致,小...
张端禹徐桂荣徐明周志敏冷亮
关键词:弱冷空气
文献传递
武汉市一次对流梅雨暴雨过程诊断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2016年7月5—6日武汉市发生对流梅雨暴雨,出现严重城市内涝。分析对流云团活动、天气系统与物理量演变,结果表明:(1)对流云团来自江汉平原东部,暴雨前期对流云团合并发生在2个β云团之间,中期2个β云团先后与1个α云团合并,后期对流云团无明显合并,虽有向西的指状对流云生成,武汉市强降雨还是开始减弱。(2)暴雨发生在200hPa南亚高压东伸脊北侧,500hPa副热带高压在江南加强西进过程中,500hPa纬向切变转为低槽东移,850hPa江汉平原低涡则是迴旋少动,高空偏北风急流左侧水汽辐散与偏南风低空急流前方水汽辐合耦合有利于启动强降雨。(3)武汉站200~850hPa,500~850hPa风垂直切变明显,400hPa干空气入侵,共同触发了强降雨。
张端禹崔春光廖移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