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5038573)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车淑娅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韩非子》反义词特征浅析被引量:4
- 2006年
- 《韩非子》中反义词不仅数量丰富,多达500余组,而且在类型、对应关系和分布上也显示出独有的特征。其语法类型特征主要是语法类型比较单一,主要分布在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三种词类上,以形容词为多,且有许多词语兼属不同的语法类型;其词义类型特征主要是词义涉及范围比较广,有时间、空间、名物、行为动作以及性质状态等多种关系的对立。对应关系的总体特征是不平衡,表现为音节对应上和数量对应上的不平衡,即除单音词与单音词相对、复音词与复音词相对外,还有单音词与复音词相对形成反义词的现象;除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外,还有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存在。分布上的特征主要是分布较为集中,大量的反义词连用和对用,以及在全书范围内散用反义词。
- 车淑娅
- 关键词:《韩非子》反义词
- 类义词融合现象初探——以“肌”和“肉”的融合过程为例被引量:3
- 2007年
- 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类义词的融合现象,即:最初具有分布对立关系的两个或多个类义词,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后,只有一个得以保留,另一个不再具有独立的使用环境,只能作为一个语素和融合者共同出现在同一个使用环境中。“肌肉”义的“肌”和“肉”的融合过程就是类义词融合现象的表现。类义词融合现象的产生大致是思维经济原则、认知因素、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以及词汇的丰富和发达等方面作用的结果。
- 车淑娅
- 关键词:思维经济原则
- 论词语用法分工的明确和简化趋势——以“种植”类词为例被引量:1
- 2007年
- 古汉语词汇一词多义和一义多词的复杂性特点,导致词语用法分工的明确和简化趋势。“种植”类词语的用法分工,经历了西周、春秋时期的复杂化,战国时期的开始简化、战国以后的继续简化和汉魏六朝时期的稳定四个阶段,最后完成了发展的全过程。
- 车淑娅